胡性能:“小虎”为什么要快跑?
发布时间:2014-08-19 21:35
信息来源:

“小虎”为什么要快跑

   ————答《昆明作家》问

《昆明作家》:最近,你在《钟山》第三期发表中篇小说《小虎快跑》,这是一部写“扒手”生活的小说,题材很特别,请问你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部小说?

胡性能:触动写这篇小说,是2011年秋天,在昆明的都市类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消息,说小西门龟背立交桥下面,有一群流浪汉寄居在那里。在城市的中心地带,一群来路不明的人,在那儿抱团取暖,这引起了我的好奇。而且,那个地方我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我注意到有流浪者把拾来的旧家俱在桥下围成了一个半封闭的空间,他们旁若无人地生活,成为这座城市很特别的一个群体,当时我就萌发了写一篇小说的冲动。另外,在我居住的小区外面,是一个巨大的城中村,那里的自建房拥挤、狭窄,租给了许多进城的农民工。他们在那里繁衍二代,我偶尔从那里面穿过的时候,常常会看到一群六七岁的孩子在嘻笑着奔跑,那是一群没有故乡的人,父母的老家他们回不去,而自己出生的这座城市并没有真正接纳他们,他们像漂浮在这座城市的浮萍,没有根,一旦快乐的童年过去之后,生存的问题立即会非常陡峭地来到眼前。没有户口、没有故乡、没有情感上的归宿,那些孩子有的早早辍学,结成少年团伙,在学校门口拔毛,走上犯罪道路,我看不见他们的未来。我曾经设想,要是我晚生几十年,凑巧家又在农村,没准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昆明作家》:这也许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会碰到的现象,大量的农民进城,势必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但是在小说中,你似乎也没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胡性能:我觉得有效的解决办法,更多的应该是政治家想的事情,作家在这个时代的影响力相当有限,很多时候他只能发出微弱的声音。我觉得,在整个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一直缺乏一个较为科学和完善的顶层设计,大量的农民工进城,他们的生计怎么办,他们的住房、医疗、养老、子女的教育等等如何解决?尽管政府也做了大量努力,但因为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因此这一方面解决得并不理想。20世纪90年代中期,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在访法期间,曾向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图海纳提出过一个问题:法国近年来社会结构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图海纳回答:“从一种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变为一场马拉松赛”。我觉得这个比喻用来形容今天的中国社会更为恰当。金字塔的等级结构,人们的地位高低不同,但同时又都在同一个结构中,随着社会的进步,他们所获的红利只是多少的问题。而马拉松赛则不一样,每跑一段,就会有人掉队,也就是说被甩到了社会结构之外。在社会结构之外的人,生计会非常艰难,而这些城入城市的农民工,尤其是农民工二代,很多人就是社会结构之外的人,生活在城市里,却没有城市户口,也没有城市的住房,没有城市的医疗,没有城市的教育,这个国家的进步,GDP的增长,税收的增加,与他们的关系并不大,看看今天城市里愈演愈烈的小贩与城管的冲突,你就会发现解决农民工问题是何等的紧迫。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到昆明来读书,那时的昆明只是一个50万人口,50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短短30年时间,今年的昆明已经变成几百万人口几百平方公里的大都市,就宜居方面来说,今天的昆明远不如30年前的昆明。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从量的农村人口拥入,必然会出现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压力增加、污染加剧、治安恶化的“城市病”。对于小虎这一类农民工二代来说,由于他们几乎没有什么社会资源,因此随着城市的不断长大,他们会历史地成为城市的弱势群体。这个群体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威胁,因此,就需要政府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并通过制度的安排,让这个群体的生活状况能随着社会的进步,得到不断的改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