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质之旅》首发 为中国第一部手绘地质科普读物
发布时间:2016-10-31 18:28
信息来源:春城文艺

《云南地质之旅》封面

《云南地质之旅》封面

10月28日晚七点半,《46亿年的时空穿越——云南地质之旅》新书发布会将在昆明市南强步行街文化会所举行。这是中国第一部手绘地质科普读物,也是第一本专门介绍云南地质历史的科普图书,由云南地质学家费宣撰写、漫画家李传志绘图。

缘起:

穿越撒哈拉沙漠受到启发

费宣是一个地矿经济研究员,60岁时他开启了人生的另一个华彩篇章:穿越非洲撒哈拉沙漠、北极格陵兰岛冰盖,攀登海拔7546米的新疆慕士塔格峰……2009年,费宣和探险家金飞豹一起进行了中国人首次穿越非洲撒哈拉沙漠探险考察活动。“考察活动之前,我查阅了大量资料,让我惊奇的是,撒哈拉沙漠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这和我们对于沙漠缺水的常识背道而驰。这也是我想亲自去那里一探究竟的原因之一。那一次,我们在沙漠里待了三个月,每当缺水的时候,当地的向导就会拿出一个土碗,在沙漠里向下挖,差不多挖到二三十厘米,就会有水从下面冒出来,虽然水比较浑,但是很甜。一万年前,这片沙漠是一片绿洲。那时候,我才发觉,我们其实并不了解自己脚下的土地。”费宣说道。

这次探险让费宣受到了启发,他决定从自己的家乡着手,从地质的角度来讲述这片土地的变化:“我想通过这本书告诉大家,滇池、西山是怎么形成的,三江为什么会并流,腾冲为什么会有火山,玉石为什么产在滇西,昆明会发生大地震吗……”

撰写:

严格考证史实,适合全家阅读

撰写这样一本书,最大的难度在于以前从来没有一本全面介绍云南地质之旅的参考书,只能查阅资料,或者走访地质专家。

费宣举了个例子,当他写到高黎贡山“石月亮”形成时,许多资料显示,“石月亮”是石灰岩风化以后形成的。费宣知道,地球上的石灰岩多数在寒武纪以后2亿多年的中生代形成,高黎贡山早在5亿多年前就露出了海面。为了考证,他只身一人开车到福贡,徒步六个多小时,爬到“石月亮”下面,亲手触摸、亲眼观察,最终确认了“石月亮”是由玄武岩构成,玄武岩正是5亿多年前在海底形成的古老岩石。

地质学是一门严肃的学科,如何把枯燥的专业术语转化为普罗大众容易接受的描述,让费宣伤透了脑筋。最终,他邀请国内小有名气的漫画家李传志(外号“杂师”),为全书绘制了精美的插图。李传志轻松、幽默且栩栩如生的插画,为这本科普图书增添了无尽趣味,成为了一本适合全家人一起阅读、一起了解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的最好途径。

插画:

表现不同岩石,力求生动有趣

李传志从小看过一本《滇池地区地质概览》,埋下了通过漫画形式来表现地质学的念想。他感叹道:“碰上费宣,点燃了我心中的这个小火团。”

书中共有两百多幅插图,说起创作的过程,李传志用了“痛并快乐着”来形容:“我从前更多的是画人、画景,现在要画山、画石头,如何把石灰岩、玄武岩等不同的岩石表现出来,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创作过程中,李传志的资料大多来自于费宣在探险、考察时拍摄的照片,“费老是从地质学家的角度来拍摄照片的,更多的是表现地质特点和岩石结构,我要通过手绘,把这些地质照片表现得生动有趣,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画了撕、撕了画。”

李传志还购买了《钢笔画基础教程》,学习不同石头的表现画法,“这本书的完工,也是我个人的一个进步,它逼迫着我在不擅长的领域不断学习、探索,我也成了半个‘地质通’。”

发展:

继续合作出系列,让大家了解地球

让费宣和李传志没有想到的是,本来只是一次尝试性的探索,但样书一出来,就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新颖、有趣、知识性强、易于读懂”是许多业内人士拿到样书后的评价。首印15000本,已经早早被预订了10000本。

费宣和李传志有了信心,决定继续合作撰写青藏高原的神秘、欧亚板块的复杂、澳洲大陆的多彩。“希望做成一个地质系列,让大家通过文字和插画,充分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从而学会尊重自然、追求真理、热爱科学。”费宣表示。

他们目前正在写作的是“撒哈拉沙漠”,费宣期待地说:“因为我亲自用脚步丈量过撒哈拉沙漠,对它有过最直接的接触,也留下了大量的笔记和照片,希望明年上半年这本书能和大家见面。”(都市时报 记者浦戈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