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谦赏刘傅辉先生花鸟画:反虚入浑 积健为雄
发布时间:2016-12-29 16:39
信息来源:春城文艺

《泼彩荷花》 1970年代 设色纸本 68×42cm

    中国绘画以人物叙事达教化之目的,以山水表达思想而养性,以花鸟表现情趣而悦情。中国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花鸟画经唐、五代、北宋,完全发展成熟,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抒发灵性、寄托情思为主旨,以寓兴、写意为皈依的传统。

    在中西文化纷争逐渐沉寂的今天,人们不再讨论传统与革命,而更多关注艺术家作品本身的质量高下时,我们才可能静下心来,细微地品赏画家的匠心独到之处,才能从笔墨体悟画家的妙韵,才能从造型气息看到画家的心性和各自不同的审美追求。

《鹰石图》1970年代 设色纸本 66.5×44.5cm

    刘傅辉先生是广西陆川人,早年就读于国立艺专美术系,曾得诸多名师教授。因缘相逢,在其子刘晓先生处,得观傅辉先生平生心血之作,其创作涉猎之广,西画、国画无所不能,山水、花鸟无一不精,震撼之余,令人回思更多。

    从刘傅辉先生绘画的总体气息来看,以中国的人文学养入手,“学术”之心使他一开始就认真地对中国历代大家进行了研究和学习,特别是中国文人画强调笔墨语言的审美内涵,以形写神、以笔写心、意趣为上、清正为骨,不拘泥自然描绘的写意理论,和他纯粹的艺术理念相应相合。又借鉴西画诸多元素,融中西绘画之长于一炉,以时尚新潮向传统回归,始终与中国传统审美保持一致。其花鸟画用传统之笔墨,假西画之色彩光感,以灵活多变的线条,虚和妙丽的明暗渲染,善于把水、墨、色融合为一体,所绘云烟迷雾,壮丽沉雄,笔墨多变,气象万千,形成遮天盖地的磅礴气势,大大丰富了画面的体积及空间方面的表现力。并得云岭高原深山大壑之宽厚与博大,及动植物王国的营养与素材,形成其雄浑大气、耿直孤高的艺术风格。先生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绘,把平生之悲欢离合融入笔墨宣泄于纸上, 寄寓他独特的思想感情,以诗歌中“赋、比、兴”的手段,缘物寄情,托物言志。

《荷塘清趣》 1991年 设色纸本 66×44cm

    傅辉先生“从迪庆高原到瑞丽江畔,从东川矿山到热带雨林”,常年的写生,练就精准的造型, 从而游刃有余地捕捉到花鸟瞬间即逝的动态神情,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表现,得心应手地采用前人不敢涉猎的大角度透视,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随意点染,易见生动”,“见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以达“反虚入浑,积健为雄”之境,如此精心致力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自然格外生动,使人精神为之振奋。

    从一系列的花鸟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从形似到神似,从写生入手到自主处理题材的进程。这一进程是漫长的,这其中的绘画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八大山人、任伯年、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李苦禅的印痕,包含了对中国画“意、趣”的体会。如何处理中国画的色彩、构图、线和面的应用,节奏和韵律的把握,造型的简略及中国文人中对雅、俗的定义,进而上升到对空灵、风骨、浑厚、朴拙,更高意义上的探询。

《小鸟丛林》 1975年 设色纸本 124×34.5cm

    20世纪80年代刘傅辉的花鸟画达到了成熟的高度,生动造型、简略严谨的八哥,忧伤而悲愤的山鹰,充满生命力度、温暖而又使人亲切的茶花,寂寞中、悠闲、沉思的水鸟,悲悯而又伤感及尊严的雏鹰,迎风而劲挺的凌霄花……用笔沉静,气息清正,画面能浑然一体,有静美而又生动;笔的运行能笔笔送到,有生活情趣又提炼到不流入通俗,不由不让人拍案叫奇,功力之深,实为罕见。中国文人画中,把人格精神、文化内涵转化为视觉形象,高度洗练,并强调笔墨情趣的艺术理念,在刘傅辉的这批花鸟画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读先生的画作,不仅看到中国绘画传统素养的深厚功力,亦可看到其博采众长、贯通中西所取得的极大成就。在传统方面特别受潘天寿、齐白石、李苦禅的影响为多,气格上秉承了潘天寿先生“至大、至刚、至中、至正”的艺术精神,而把潘先生极为理性的艺术风格变得充满情感与趣味,使作品令人心生喜悦及感动。在传统水墨及用色上深得齐白石、李苦禅之精髓,并融汇西画之光感色彩,使作品色调更加绚烂热烈,达到清新脱俗、洗练沉着、自然豪放的气韵与格调,充满艺术天才的热情与对生命的至爱之情。“有理无法”是先生常用的印章,也是先生对中国绘画的高峰体验。

《傣家葫芦》 1975年 设色纸本 69×34cm

    读先生的画作,初看激情迸发,豪放到佳处,兴会淋漓;细品如一壶醇厚的老酒,饮之太和,独鹤与飞,已达不争之境;静观之,则天地澄寂,松风不动,雅曲妙韵,绕梁不绝。

    刘傅辉先生早年毕业于国立艺专,以后又长年执教云南艺术院校,对云南艺术教育功不可没。今天重睹先生作品,掩卷之后,仍有一股英气逼来。沉静中带孤傲,苍古而绝不消沉,把存在的坚定信念和生命的浩然之气传于后学,可能是先生的作品特点吧。很难忘先生《雏鹰》的题款“毛秃无媚骨,风雨见精神”,如此清醒而坚定的审美追求显而易见。

《雪映茶花更娇艳》 1991年 设色纸本 68.5×57.5cm

    傅辉先生在2006年新年的一个早晨仙逝,云南美术界痛失一代大师。先生为人朴实,从不强为人师,也不与人争论,每与友人切磋画艺时,总是友善谦和。回忆起早年他和刘文清、黄继龄等朋友相聚时,音容笑貌依存;对于后学,先生也从不摆架子。“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傅辉先生的作品无愧于他的声名,愿观者能有真见。想远,他的先师林风眠先生、潘天寿先生能见到这批作品,一定会欣然一笑吧。

    花鸟画的根本是人的意义的延伸,也是人在世界中对生命拥有的那份敬畏感。“好鸟枝头亦朋友, 落花满地皆文章”,先生不仅赋予花草鸟虫以活力,更赋予花草鸟虫以尊严,亦是先生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之情。国立艺专校长潘天寿先生论艺术云:“艺术原为安慰人类精神的至剂,其程度愈高,其意义愈深,其效能亦愈宏大。艺术以最纯静的,至高、至深、至优美、至奥妙的美之情趣,引人入胜地引导人类之品性道德达到最高点,而入艺术极乐之天国。蔡孑民先生主张以美育代宗教,亦就是这个意思。”读者看完这本画集后,以为然否?(刘谦/文)

    2007年6月26日于昆明九鹤堂

《雄鸡长鸣》1995年 设色纸本 68×43cm


    展览信息

    主办:

    云南省文史研究馆

    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云南艺术学院

    承办:

    昆明市博物馆

    云南省美术家协会

    协办:云南省图书馆

    云南省文博产业集团

    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云南油画学会

    昆明美术家协会

    昆明风景画学会

    斗南艺术馆

    艾维美术馆

    文达画廊

    昆明玉云翔艺术空间

    君来访画廊

    文林美术馆

    昆明电视台盛世典藏栏目

    展览总监:

    田建、刘晓

    策展人:

    林善文

    展览执行:

    李晓帆、刘旗、刘汾、刘笛、刘英、陈永学、帅雯琪

    开幕式:

    2016年12月30日(星期五)14:30

    展览日期:

    2016年12月30日— 2017年2月12日

    展览地点:

    昆明市博物馆(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拓东路93号)

    研讨会时间:

    第一场:

    2016年12月30日15:30 — 18:00

    第二场:

    2017年1月8日 10:00 — 12:00

    地点:

    昆明市博物馆二楼会议室

    学术研讨会主持人:

    第一场:

    杨鹏、 刘晓

    主题:

    缅怀刘傅辉先生

    拟邀请嘉宾(按姓氏拼音):

    陈崇平、 陈雄勋、 陈绕光、 丹增、郭浩、郭伟、郝平、黄映玲、 蒋高仪、罗江、李森、李永坤、 孟薛光、普崇智 、沙麟、孙云玲 、史一、 田建、王昆、王维真、汪叶菊、易卫东、吴卫民、 晓雪、 姚钟华、夭永茂、杨作霖、杨龙、姚建华、叶之琦、张勇、 张志平、张永康、邹昆凌、张宝三

    第二场:

    包朝阳、林善文

    主题:

    刘傅辉的艺术成就与云南美术现状

    拟邀请嘉宾(按姓氏拼音):

    陈流、陈群杰、 陈浩、陈乙源、 陈勇、管郁达、郭游、 桂镜子 、和丽斌、胡晓刚、洪海波、何惠子、金志强、 蒋丽萍、蒋永青、 寇元勋、寇子皓、 刘亚伟、刘涌、李艾东、 陇艺梅、 李平、 劳伟、廖开、刘丽芬、罗建华 、毛旭辉、毛杰、马宁、 虎勇、 邱剑、 尚丁 、邵培德、孙建东 、唐志冈、汤海涛、 武俊、王献生、 王秋艳、汪宁、文树荣、 肖凡 、向云波 、叶永青、杨一江、杨龙(艾维)、杨卫民、杨正国、张谦、 张姗姗 、赵昆南、张巧昆、张光华

    媒体支持:

    雅昌艺术网、中新社、新华社、中国文化报、99艺术网、艺术中国、艺术国际、美术在线、中华书画网、中国艺术个案网深圳艺术网、新浪收藏、搜狐文化、精品消费报、春城晚报、都市时报、昆明信息港、云南网、云南文艺网、艺术头条APP、高古文化、元生活、昆明航空、祥鹏航空、大藏艺术、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云南文史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