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毕加索作品展。记者杜文蕾摄
图为达利雕塑作品。记者杜文蕾摄
昆明信息港·昆明日报 记者李双双 近日,达利与毕加索的260余件作品在昆明展出,涵盖版画、水彩、雕塑,创作时间横跨60年。这是头一次,有如此多重量级艺术大师的精品作品抵达昆明。整整71天时间里,昆明人将可以近距离观赏这些无价之宝。它们将不再高高悬挂在殿堂之上,它们走下人们为它们冠上的“神坛”,重归生活。同样的景象,出现在达利的梦境中,或者也曾相似地出现在你的梦境中。
在瓷盘上画“中国画”的毕加索
当站在云隐·西山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艾维美术馆门前为“萨尔瓦多·达利与巴勃罗·毕加索真迹精品展”致辞时,策展人王海清突然觉着,腹中的千言万语都化为了白烟。
不知为什么,他突然好像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一首钢琴曲突然在他耳边回荡开来,那是一个俄罗斯天才少女即兴演绎的曲目,饱含激情。在俄罗斯,国际策展人、俄罗斯民族艺术馆馆长亚历山大·沙德林用20多年时间,从世界各地搜集来这260余件精品。他的收藏展一直被公认为世界第四大私人收藏展。
“但我突然瞟眼一望,看见了‘聂耳墓’,觉着好像是聂耳他老人家,在呼唤着我,让我来到这里。”正如他从毕加索的瓷器作品中看见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线条一般。
彼时,他再次感受到了中西文化碰撞所产生的神奇电流。“我希望人们可以通过看这次展览,激起对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从2011年与亚历山大合作以来,王海清对达利与毕加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我读各种版本的达利、毕加索传记,也读弗洛伊德、黑格尔等,就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他们作品背后的精神世界。”
五年来,他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地看这些被视为宝贝的作品。当别人发出惊叹的时候,他却从中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印记。“作为一般的参观者,可能很难理解什么叫做超现实主义,什么是立体主义,但如果他能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美的力量,或是激起他对中国文化的反思,也是一件好事。”
“别不信,毕加索就是可以在瓷器上画中国画。”站在毕加索的几幅瓷器作品前,王海清用手在空中描摹着一条条不可见的线条。这些毕加索创作于晚年的瓷器作品以白瓷为底,“展开来就如同一张张白色的宣纸”,以黑色线条勾勒出骑在马上的斗牛士、江边垂钓者等形象,“就如同中国山水画家一般,越到后来,笔触越简,而笔力越劲。”王海清说。
而毕加索,据记载,临摹齐白石画作长达十余年。
给达利灵感的毛泽东诗词
王海清有时间的时候,几乎都在西山上的艾维美术馆内。他很愿意给参观者做讲解。这个来自大连的策展人口音中仍有浓郁的大连味道,不仅仅是来自昆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也兴致勃勃地尾随在他身后,听他讲述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故事。
在王海清看来,艺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表象之后隐藏的更为广阔的想象力世界。对于达利而言,那是梦境。
“我从不给他们单讲达利或者毕加索。我给他们讲两位大师与中国的渊源。”王海清说。
在达利的展览现场,达利以毛泽东诗词创作的版画吸引了无数目光。“我完全没想到,这样一个艺术大师会从毛主席的诗词中找到灵感。”一位参观者表示。“在达利身上,有一股傲气,毛泽东是他作品中出现的唯一一位政治人物。”站在这8幅版画面前,王海清介绍,他正对的,是一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具穿着中山装的伟岸身躯支撑住整个画面,人物的头颅却超脱画面之外,让人不禁猜想这到底是谁,但事实上,大家心底都已经有了答案。此外,《龟蛇锁大江》《万马战犹酣》等其他7幅作品,也让观众领略一位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对中国伟人的崇敬之情。
两个较劲一辈子天才“怪物”
艺术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回归生活。
艾维美术馆,一进大厅,就能望见一副对比鲜明的海报:达利与毕加索两人的头像一正一反,拼接在一张海报中。
达利曾说过:“毕加索是天才,但我比他更天才。”对于彼此的创作,二人一直“不对路”,两人的竞争一直从达利的青年时期延续到了现在。
人们很难不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天才本就难得。但二十世纪的西班牙一下子就出了两个。
“先不说艺术,就从对待女人的态度而言,他俩也是站在完全的对立面。达利矢志不渝,终生就只有加拉一个爱人,如同一对鸳鸯。加拉不但是达利的爱人,也是他的缪斯女神,给予他源源不断的灵感。而毕加索就比较风流了,桃花事件不短。”站在达利的雕塑作品《燃烧的女人》面前,王海清这样说。“你看这女子的背后,伸出很多小尾巴,我们称之为‘猫尾巴’,这代表着女人的弱点,但你看,每一条小尾巴背后都有一个叉子撑住,让女人不会因为这些尾巴而失去平衡摔倒。达利在那时候就传达出一种对女性的包容的爱。”在王海清看来,这样的观点在如今这社会依旧适用。
而在此次展出的毕加索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则出现的不多。
但无论达利与毕加索这两个“怪物”曾有过怎样的角逐,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彼此的感情,复杂又浓烈。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二者的人物版画中,都隐隐藏着对方的身影。在展厅内,达利的青铜雕塑作品《时间之舞》静静伫立,象征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块融化的时钟,在被一瞬间的固定之后,走向了永恒。
背后
真迹缘何落地昆明?
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大连瑞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清并没有想过,自己会在短短三天时间内就拍板昆明,让其成为此次“萨尔瓦多?达利与巴勃罗·毕加索真迹精品展”在国内的第三个展出城市。
此前,这个展览走过了大连、重庆。事实上,当时前来邀请的王海清的,还有三亚一家美术馆。他很纠结。
但他被执着的刘菁打动了。刘菁是云隐·西山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艾维美术馆的总监。
在得知“萨尔瓦多·达利与巴勃罗·毕加索真迹精品展”要在中国巡展的消息后,刘菁就立马奔赴北京。她必须争取到这个重量级的展览落地昆明、落地艾维美术馆。“这几年我们从公众美术教育角度出发,已经陆续办过很多青年艺术家个展、艺术院校师生联展,以及长征胜利75周年图片展等展览活动,但是,这样国际化、重量级的展览还从来没有过。从展览方面,我们需要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北京,刘菁等了两个多小时,才等到王海清。接着,他们就开始聊达利和毕加索。这场谈话,让刘菁看到了不一样的达利和毕加索。
“要让这样一场大师展落地昆明,非常不容易,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家民营美术馆来说。展览风险、资金、安保、运输等等都是问题。”此次展览另外一位策展人刘菁表示。为了保证这260余件宝贝的安全,美术馆在展览期间增加了近一倍的人手,在展出前还专门就展览安保进行了一场专业的培训。
值得关注的是,未来,这家民营美术馆还会不断扩大展览的影响力、提高办展质量,走更个性化的办展路线,成为公立美术馆的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