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武亦姝
新华社电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日前在央视播出,来自复旦附中的16岁选手武亦姝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获得冠军。据央视数据显示,这个节目全部10期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
总决赛中,武亦姝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取胜。在“飞花令”环节,她与大学老师王子龙以“酒”为关键词进行了七八轮交锋,一口气说出《水调歌头》《短歌行》《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苏幕遮·怀旧》《将进酒》等多首带“酒”字的诗词,令评委赞不绝口。据节目总导演颜芳介绍,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百余位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各个行业,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还有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留学生。
92岁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说,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并融入理想志趣的,因此纵使千百年后再读,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如此热烈的反响,使我更加坚信:中国的古典诗词绝对不会消亡。”叶嘉莹说。
千百年前的诗词受热捧
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走上复兴路
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一场诗词嘉年华暂告一段落。然而,由之引发的各种讨论远未结束。千百年前的诗词何以引起当今民众的浓厚兴趣?我们应以何种姿态面对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才能真正走上复兴之路?
火热诗心成就节目火爆
“这个节目火最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中国人仍有不死的‘诗心’。”节目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说,诗歌是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最古老的方式,一部中国诗歌史既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
本届《中国诗词大会》的入选诗词从中国诗歌的缘起《诗经》开始,包括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名人诗词,时间跨度数千年。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从这些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滋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事实上,本届选手已经展现出诗词对他们精神的“锻造”。冠军选手武亦姝说,苏轼“可以根据人生境遇调整心态”,读东坡诗词会让人有好的心情,不知不觉中,苏轼豁达的人生观也让她有勇气笑对各种人生挑战。选手陈更说,古诗词中关于人性、历史的内容,可以映照在自己当下的生活里,“给你一点引导,让你面对挫折的时候、情绪起伏的时候该怎样去自我修行,像书法一样是修身养性的媒介。”
期待节目让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
《中国诗词大会》过后,对于古诗词能否在民众中热起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有效载体,不少人对此寄予期望,但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季节目亚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双料冠军彭敏认为,这一波热闹过后,诗词可能还是会回到一个相对边缘的状态,因为文言文的诗歌文体的边缘化,使得古诗词逐渐失去其经世致用的实用价值。“比赛首先是个噱头,但是只要传播力足够广,肯定有一部分影响力会转化为诗词和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因素。相比现代诗歌,大众对古典诗歌还是有敬畏之心的。”
专家指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为此应加大诗词等传统文化在国民教育中的比重。
事实上,春节刚过,中办、国办就发出通知,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幼课堂和教材更是其中的重点,近期目标是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
蒙曼指出,以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时,应注意系统性,循序渐进地给孩子建立一个传统文化的体系。“古时对儿童的教育,是非常有学问的,什么阶段读什么都有详细的系统安排,绝不是简单的‘四书五经’可以概括。(新华社)
揭秘
题库筹备花费一年时间
专家来自不同专业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档节目刮起一阵收视狂风,无数家庭守在电视机前围炉诗话。观众们既为参赛选手的才情所折服,又赞叹节目“有诗意有温度,让人回味无穷”,更多人好奇:“百人团”高手哪里来的?诗词题库谁弄的?古诗词其实一直存在我们身边,为什么今年有了“爆款”相?
节目吸不吸引人,观众的互动感强不强是一个衡量指标,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主创团队介绍,他们当时定下诗词的主要选择范围,就是以中小学课本为主,80%都是喜大家熟悉的陌生题。这就是许多观众明明已经很久没接触古诗词,却能在看到题目时,一下子产生共鸣的原因。题目出得亲民,但不代表水。节目组建立了强大的专家团队,邀请全国各高校不同专业的学者来出题,很多是在一线授课的。
如何把简单的诗句出成耐人寻味的考题,还要能说出点门道,这其实是给专家出的大难题。虽然节目才10期,但准备的题目多达2000道,还不包括备用题。最后实际使用的,不足三分之一。而题库的筹备大概花了一年的时间,“因为要反复筛选,不断刷新,反复校对,找更多的专家来把关。”同时,为增加比赛的戏剧性,节目组还在赛制上做了提升,增加了备受好评的“飞花令”。(昆明日报综合)
除了诗词很棒
武亦姝还是化学课代表
《中国诗词大会》过后,16岁的武亦姝直接晋升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女神”。她当然是一名学霸,初中读的是上海民办的兰生复旦中学,去年通过自主招生被复旦附中提前录取,成为该校高一文理学院的一名学生。
记者联系上复旦附中的一位语文老师,他透露,武亦姝参加诗词大会前,在学校里已经过五关斩六将,而校内的选拔方式“类似现在电视上看到的题型,选择填空联句都有”。“我们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年级里选拔,挑出了她。当时大约有20人经过本班语文老师的初选后进入校内选拔,最后就选送了武亦姝一个。”正在大家都为武亦姝的诗词才华倾倒时,这位语文老师不经意来了句:“武同学是化学课代表,生命科学也学得很好,诗词只是她诸多强项中的一门,她很全面发展的。”被武亦姝击败之后,原擂主北大女博士陈更说了一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也有人调侃:现在是00后的天下了。真的这样吗?“附中武亦姝这样的学生不少,但00后的童子功肯定不比以前学生好,手机普及互联网一统天下,他们提笔忘字。”复旦附中的这位语文老师这样说道。(昆明日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