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画《德钦山峦》 记者林坚/摄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林坚 3月31日,“传承与守望”一一罗建华作品展在昆明文林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作品50余幅,将持续至4月10日。
这次展览呈现的油画、水墨、速写作品时间跨度为30年,有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和墨西哥民间舞蹈;有欧洲街头速写和独龙山最后的纹面人;有梅里雪山和苏格兰老屋;有万溪冲梨花和塞纳河铁船;有大理洱海和威尼斯水巷;有富民小水井苗寨和伦敦圣保罗教堂;还有罗建华19岁时推过的矿车和儿时家后面的老蒸汽火车。
人对物象的反应及大脑储存其实是不自觉的,美好的内容会让人有强烈表现和记录的冲动。而美好的物象似音乐,有纯美、甜美和壮美,罗建华的作品更倾向壮美,敬畏自然和尊重人文艺术创作的信仰、良知和责任。

外国留学生聆听罗建华讲述作品创作体会 记者林坚/摄
罗建华的作品都是生活经历和情感记忆,充满人文情怀。罗建华纯正的绘画呈现无限的创造性,他虔诚而真实的艺术信仰在高山深壑、苍穹星辰的笼罩下熠熠生辉。 罗建华“裸山”系列为代表的油画,水墨画不以艺术家意念为转移,已经在最核心部分包藏着哲学乃至宗教的因子。 对于山川、树木、河流、天空、老屋、白云、泥土……如此真实自然的存在,我们可以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但罗建华不能。
海德格尔在“论梵高”中说:“艺术的本性就是存在者的真理置入作品。然而,迄今为止,艺术都被假定为与美有关的东西,与美有关,而与真理无关……在美的艺术中,艺术本身并不是美,它之所以被称为美的艺术,是因为它产生美;相反,真理属于逻辑,美属于美学。”
罗建华作品不可能简单用“审美”倾向界定,其间包容着哲学与意识、宗教与原罪、存在与虚无、历史与当下的复杂情节,每一处笔触裹挟着泥土般的松软与坚硬,没有任何优柔寡断,弥漫着对大自然的绝对敬畏,以及生命磨难与荒诞现实双重挤压下顽强迸发出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
罗建华一直醉心于非单纯地理意义上的西部——云南、西藏,以及象征滇文化发韧的昆明郊野的物与人,特别醉心于那些母性与雄性交配着的“裸山”,不断重复内心不可遏制的感动。罗建华的重复行为实质是对自己艺术人生与哲学人生的一次次超越,这不是一般意义的重复,也非一般意义的超越,他的每一块色彩里蕴藏着太多的信息,甚至是信念,甚至是信仰。
据悉,此次展览由昆明市人民政府参事室、昆明市文史研究馆主办;文林美术馆承办;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云南油画学会、昆明美术家协会、昆明风景画学会协办;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云南书画院学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