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虫艺术之张汉东作品展”于2月在曲靖美术馆展出,我从红河奔袭350公里到曲靖,为开展之日能一睹张汉东的作品。
张汉东,云南玉溪师范学院湄公河次区域民间文化传习馆馆长。这个一眼看上去内涵丰富的人,身上也有着许多故事。浑身的荣誉却是一目了然:二级教授、画家、书法家、省级教学名师、云岭文化名家……
对于我来说,张汉东最大的一张名片,叫做“南虫艺术”!
我们是在一次活动上偶然相识的。我发现他对云南本土文化和民间艺术有着浓厚兴趣,对弘扬民间文化并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独到见解。有一夜在景迈山布朗人家小酌,我情不自禁唱起原生态哈尼歌曲,张汉东眼睛一亮,仿佛发现一个宝贝,那张宽厚诚恳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兴奋。当他知道我是用哈尼文写作的诗人时,对我的珍视明显增添了几分。诗人用文学思考云南大地,张汉东则用画笔撩拨起我们浓浓的“乡愁”。
随着对张汉东的了解逐渐加深,我似乎明白了一个听起来土土的“民间文化传习馆”为什么能够伫立于一所高等院校的殿堂之上。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我慕名造访玉溪师范学院湄公河次区域民间文化传习馆。传习馆坐落于师院本部,一座落成不久的楼房,里里外外透着“南虫艺术”气息,散发出高贵和典雅。
进得楼来,浓烈的艺术之味扑鼻而来。墙上是绘画和书法作品,案上摆着镂作之中的木雕和正在绘制的陶罐。馆内收藏的音乐是我听过最动人的云南民间艺术。在琳琅满目的艺术作品中,我一眼看到了张汉东的两幅梯田油画,我的双脚在那里生根了,内心不由自主澎湃起来。那是我熟悉的画面,我心中常常出现的场景。作品用色鲜亮热烈、情绪饱满,传达出一种温暖、热情、自信的生命信息。另外一些绘画作品,则是古朴、拙稚的人物或生物意象,让人怀想人类自远古的生生不息,人与自然永恒的不离不弃。
在曲靖美术馆的展览上,我看到了张汉东先生的更多作品,也受到了更大的震撼。我觉得,张汉东是在诉说云南的故事,唤醒云南的“乡愁”;那些绘画作品,正是我们生命的图像、内心的幻影、灵魂的符号。在开展仪式后的研讨会上,我从画家们的发言里听出来,无论他画油画、版画还是国画,他都不是按照“标准”来画,都有自己的创造。我的理解是,他在不断思考和探索准确、生动、艺术地展现云南的方式。“南虫艺术”就是多年思考和探索的成果。
张汉东主导的“南虫艺术”,生发于云南大地,集大成于玉溪师院湄公河次区域民间文化传习馆,其以云南澄江县帽天山出土的五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云南虫”为历史纵向茎轴,以云南多样性族群文化为横向枝蔓,整合古生物学、人类学、文艺学等学科力量,发掘具有云南特性艺术潜力的卓越努力,深度结合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四个自信”理论,真是意义非凡,可歌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