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邱有明。记者上官艳君/摄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上官艳君 自幼喜爱诗词书画,多年来笔耕不辍,草根书画家邱有明把匠心刻入时光,在“写字匠”向“书画家”蜕变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走进邱有明的工作室,画室里琳琅满目,从书画作品到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墙上挂满的那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整个雅室充满了书香的味道。“虽然收拾了一番,但还是很乱。”看着箱子里丢弃的纸团,邱有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画室说不上宽敞,到处堆放着宣纸、书、毛笔和一些已经画好的国画。
邱有明画作。记者上官艳君/摄
“画画方面,我最爱画竹。”邱有明擅长小楷和水墨画,专攻墨竹和花鸟。《雪竹》、《乌蒙月色》……画室的画板上,挂着一幅幅自然、生动的画作,各有风韵,竹叶或随风摇曳,或颇为紧凑地随意伸展,一花一鸟,一枝一叶,细腻如生,活灵活现。修竹郁郁葱葱、摇曳多姿,春笋破土萌生、枝叶凌风傲雪,清风惬意、烟雨迷蒙;群鸟幽居山谷竹林丛中,生机盎然。邱有明说,过去他画的画,处于临摹阶段,风格应该算是比较静的那一类。现在的画,则是随心所欲的,诗书画意都能融为一体。
说着,邱有明忍不住拿起笔,旁若无人地写了起来。墨汁倒入砚台,铺丈长玉版纸于桌上,又取铁界尺镇纸四角,提笔按笔之间,墨韵十足的国画作品、苍劲有力的书法楹联在他的笔下顺势而生。
手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全长18米
在邱有明的书桌上,摆着一幅长约18米的小楷长卷“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全文共一万四千多字,长18米,由20张宣纸拼接。一眼看上去,像是用电脑打出来似的,排版工整,书写流畅,每个字的大小都差不多,行间距不差毫分。
邱有明手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2014年10月,邱有明在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里面谈到的五个问题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当时他就想抄写,但无奈没找到全文。直到2015年10月15日在《人民日报》上看见公开发表的全文,认真研读两天后,期待已久的他才请人从网上复制打印出来,随即开始用毛笔书写,写完每一张后都要反复核对三四遍,准确无误后才开始下一张。“写了差不多一个月。不管写字还是作画,我要求自己必须全神贯注,精益求精的,所以提笔写的时候,我基本上都读熟了。”
除此之外,他还手抄了《道德经》,全长16米,历时20余天创作而成。
数十年来笔耕不辍
邱有明,号“夜郎”,今年78岁,贵州毕节人,1969年应征入伍到云南,1971年退伍进昆明403厂工作,自此醉心于书画,终日沉湎古典诗、书、画之中,与笔墨纸砚为伴。
“我从小就喜欢书法,工作之后,厂里经常会做些海报挂在门口,上面有些人的字写得特别好。”从那时开始,小学三年级文化的他一下子就着迷了。当时厂里面有个擅长书法的人,邱有明上门拜师学艺。
“写字要从小练起,你都这么大年龄了,学不好了。”对方的拒绝让邱有明像喉咙里被塞了把辣椒面一样难受,也因此,他越发想学好书法。
邱有明擅长小楷和水墨画,专攻墨竹和花鸟。
笔、墨、纸、砚样样都得花钱买,当时邱有明一个月的工资有38.6元,除去一家人的生活费,已所剩无几。邱有明戒掉烟酒,一年四季都穿着劳保服。“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一双工人的手去拿笔杆子”……面对工友们的质疑甚至嘲讽,邱有明并没有动摇。
“经济紧张的时候,我就端上一碗水,用毛笔沾水在报纸上、墙上或者地上练习。”回忆起那时的辛酸,邱有明面色凝重,那时家里经常断炊,而一家之主的他除了画画写字外,心无旁骛。对此,爱人颇有怨言。“如果写字肚子就不饿,那大家都写字去!”“没米下锅,我也要画画写字!”邱有明的倔强让爱人“屈服”了。
“记不清画了多少画,写了多少字了。”邱有明说,他每天一个人待在画室里“坐冷板凳”,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有时,甚至是五六个小时,这些,他都已经习惯了。他说,既然是自己的爱好所在,就一定要坚持,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写字作画,心手相忘”
因邱有明出身贫寒,一生清贫,不求闻达,醉心书画,孜孜以求,被身边朋友誉为“翰墨寒士”。虽然现在的邱有明小有成就,但对于他而言,这仅仅只是开始。在艺术创作这条道路上,他从未停止过脚步。“书画无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写字、作画不是靠性情,而是需要细心、用心地去创作。”邱有明说,他很乐意坚持以匠人般的心态埋头作画,去认真耕耘每一件事。
一颗匠心,是继往传承之心,是对文化艺术的坚守之心。工作之余,邱有明常常勤学苦练,笔耕不辍,后师从中国著名画家袁晓岑、刘复莘,使其书画艺术突飞猛进,作品先后被多家著名展馆收藏。
1982年,他的篆书作品被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收藏;1986年他的国画《鸣春图》被香港松文发展公司收入《当代翰墨大观》书画集;1998年5月,邱有明在云南美术馆成功举行了个人书画作品展;2007年6月,其国画《春意盎然》被北京奥运组委会收藏。
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昆明举办,作为一位普通市民,邱有明很想献上一份礼物留下一个纪念。“1998年上半年我就开始收集和人与自然相关的唐诗宋词,共收集了1999首约3万余字。”邱有明介绍,他每天坚持写4小时,写了半年才完工。虽然在外人看来,每天几小时的“冷板凳”枯燥乏味,但邱有明认为,既然开了头就要收好尾。最终,邱有明的这幅书法小楷长卷被昆明世界园艺博览馆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