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缓缓亮起,大银幕画面定格在巍峨的丽江雪山上,现场响起热烈掌声,表达对《寻找雪山》这部优美励志云南本土电影的由衷喜爱。
2019年5月,由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中央民族歌舞团承办的“多彩中华·民族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中,云南纳西族首部青少年励志电影《寻找雪山》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推荐影片,并作为本次活动的闭幕影片展映,该片出品方获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推荐影片荣誉证书。
云南纳西族首部青少年励志电影创下多个“第一”
《寻找雪山》是由年仅10岁的云南少儿作家吴玥璇原创作品改编的纳西族首部青少年励志电影。影片藉由一对寻找父母的纳西族兄妹与寻找孩子们的外婆和班长的双故事线,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友情的感人故事。以儿童的视角,真实展示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优美的生态文化,展示了纳西族包容、团结、进取的价值追求,展示了云南各少数民族在党的领导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的时代风采。
《寻找雪山》一经上映收获好评不断,荣获国内外6大知名电影节10项大奖,除中文版在国内院线上映外,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版还发行到了欧洲。2018年11月3日,《寻找雪山》老挝语版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全国院线上映,作为全球首部在老挝正式发行的老挝语对白电影,《寻找雪山》被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国家电影局评价为“中老电影合作的里程碑”。
据丰果影业创始人、《寻找雪山》总制片人曾艳介绍,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2013年启动,是国家民委、中国作协、中宣部电影局等单位发起的一项重要文化项目,以弘扬民族文化、繁荣电影事业、促进团结进步为主题,旨在为每一个少数民族拍摄至少一部电影,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此次云南电影《寻找雪山》入选并成为闭幕影片,充分展示出本土电影的实力,也让云南优秀民族电影得到了更多的认可。
挖掘云南资源优势 探索影视创作新方向
“云南具有发展影视创作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一是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多样性的气候特征,有“天然摄影棚”的美誉。二是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各民族有丰富的文学艺术资源,为影视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三是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打造具有厚重感、历史感的影视作品创造了优越条件”。曾艳说,电影《寻找雪山》取景于云南玉龙雪山,丽江玉龙雪山景区是大滇西旅游环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丽江各族人民心目中的神山,是纳西族保护神“三多”的化身。玉龙雪山景区面积415平方公里,景观资源富集,地理位置独特,金沙江环绕而过,从山脚河谷到主峰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到寒带完整的7条垂直自然景观带,有丰富的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是世界上少有的城市雪山。
“第一次试镜取景时,我们就惊叹于玉龙雪山景区多变迷人的美丽景色,在拍摄过程中,更是反复探讨,要如何表现生活在雪山下纳西族的人文风俗,如何呈现当地人们与雪山相依相生的浓厚感情。这部电影在国内外获得的广泛认可,证明我们的尝试很成功”,曾艳说,玉龙雪山向来以“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意境闻名,在电影镜头里,跟随着小主人公们的探险之旅,玉龙雪山险、奇、峻的自然风貌一览无余,更烘托出孩子们不畏艰险、勇敢顽强的精神。
谈起拍摄《寻找雪山》的经历,班长的饰演者曾曾说:“第一次看到雪山时,我们都被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深深迷住了,可以说电影的每一帧画面都有独特的美。《寻找雪山》把云南美丽的景色融进电影里,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同时也把我们云南优美瑰丽的山水景色和悠久的民族文化展示出去,让大家都想看、都爱看,把七彩云南的自然资源和影视结合起来,通过电影这个最好的传播方式,让大家了解和喜爱云南”。
写出孩子们“心中的雪山”
2019年3月至6月,云南日报与云南丰果影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玉龙雪山杯·我心中的雪山”院线电影《寻找雪山》观影感受征文大赛,以“我心中的雪山”为主题,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征集观影感受,深化孩子们对“亲情、友情、友爱、互助精神”的认识。同时,为我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提高本土影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征文活动自启动以来反响热烈,收到全国各地中小学生投稿5000余篇,昆明市第十二中学、官渡区云子中学、昆明市盘龙区东华小学、昆明铁路南站小学、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丽江伟特教育培训学校、 云南农业大学附属中学等学校积极组织学生观影,并由家长、老师引导孩子们学习影片中积极向上的精神,汲取团结友爱、勇于进取的前进动力。各学校表示,参加本次观影和征文活动,既是学校落实教育部和中宣部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指导意见的具体体现,让优秀影片进校园,也是想在注重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丰富学生的业余爱好,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平台。让学校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摇篮,帮助孩子们成长为会学、灵动、博爱、进取的少年。
目前,本次征文大赛圆满落幕,并邀请业内专家组成大赛评审组进行了评选。评选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8篇、优秀奖若干篇及7家优秀组织奖。一等奖将获得“丰果影业小编剧训练营”免费课程,免费参加丰果影业《寻找雪山》影视游学营或《长河大典》影视拍摄体验营。
链接:
《寻找雪山》原创作者吴玥璇:年仅10岁的云南少儿作家,其8岁时的原创童话剧《海底蓝红花 Dreaming Flower Under Deep Sea》荣获2016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外语剧本奖。
丽江玉龙雪山景区
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
大滇西旅游环线是世界上罕见的“大河并流区”,大江的切割造就了众多雪山高峰。奔流的金沙江至丽江石鼓,在玉龙雪山的阻挡下,它悄然向东流,形成了美丽的长江第一湾。
丽江玉龙雪山景区是大滇西旅游环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丽江各族人民心目中的神山,是纳西族保护神“三多”的化身,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的西北部,距离市区约15公里,是亚欧大陆距离赤道最近的现代冰川雪山,整座雪山由十三座山峰组成,由北向南呈纵向排列,绵延近35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玉龙雪山景区面积415平方公里,景观资源富集,地理位置独特,金沙江环绕而过,从山脚河谷到主峰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到寒带完整的7条垂直自然景观带。主峰扇子陡是长江以南的最高峰,终年积雪,发育有19条温带海洋性冰川,冰川面积约12平方公里,浓缩了全球中低纬度山岳冰川的精华,有丰富的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是世界上少有的城市雪山。
冰川公园
受到游客青睐
玉龙雪山旅游区从1993年开发建设至今,先后完成了甘海子、冰川公园、云杉坪、牦牛坪和蓝月谷等一批精品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成功打造了雪山高尔夫球场、“印象·丽江”等旅游文化品牌。其中,最受游客青睐的景点是冰川公园。冰川公园索道始建于1996年,是亚洲海拔最高的旅游观光索道,2010年12月完成技改,索道全长2883米,垂直高差1150米,下部站海拔3356米,上部站海拔4506米,乘坐冰川公园索道可让游客真切感受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意境,玉龙雪山险、奇、峻的自然风貌一览无余。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玉龙雪山景区于2018年5月22日起限定冰川公园最大游客接待量为1万人次/天,用科学限流智能控容的调节手段保护冰川资源,进一步夯实了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
合理保护资源
蓝月谷成为旅游亮点
为有效扩充景区容量,丰富玉龙雪山景区旅游景观资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合理保护冰川资源,玉龙雪山管委会于2006年投资建设了蓝月谷景点,累计投资1亿多元,先后完成了6个拦砂坝的建设,形成了近30万立方米的水体,成功打造了“玉液湖”“镜潭湖”“听涛湖”“蓝月湖”四大景观湖泊,有效改善了区域气候,成为丽江城区用水及古城景观用水的重要水源地。同时,修建了3500米的电瓶车道及5700米的步行游道,完成了近25000平方米的景观绿化,景点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已成为集中展示高原水体景观、高山植被景观和民族文化特色的精品景点,成为玉龙雪山景区游客最向往的景点之一。
提升改造
推动智慧旅游景区建设
2015年,玉龙雪山景区被列为省级智慧景区提升改造试点单位;2017年10月被列为“一部手机游云南”省级试点景区。累计投入2086万元完成了云南省下达的“一部手机游云南”工作任务,建成了全省首个“智慧厕所”,新建4个3A级示范性智慧旅游厕所,完成了22座旅游厕所智慧化改造,景区内所有厕所达到智慧化要求;完成了景区内7个停车场智慧化改造,先后实施了新能源汽车停车场,全省领先的具有车位导航、停车位置标识、反向寻车、车位预约等功能的智能化示范停车场;完成了电子票务系统改造,针对景区售检票人车不分离的特殊情况优化票务系统建设,以手持机采集身份证+扫码支付方式进行现场售检入园。玉龙雪山景区在“一机游”平台完成直播5次,还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海康威视)共同设立了“智慧旅游研究院”,在全省智慧景区建设以奖代补资金兑现考核中取得了满分100分、名列全省5A级景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初步实现了“国内一流、云南领先”的目标。
景区与社区共建
旅游业反哺农业
玉龙雪山既是保护区,也是生产生活区。2007年8月开始实施旅游业反哺农业的社区旅游服务项目改革,到目前已成功完成了三期(5年/期)旅游业反哺农业工作,2018年,旅游反哺资金达到2351万元。同时,景区内的企事业单位为社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共计570余个,有效缓解了社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目前,玉龙雪山社区人均年纯收入已超过19000元,甲子村委会已退出贫困村行列,实现脱贫出列。社区旅游业反哺农业改革实施以来,极大地促进了景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景区生态环境逐年恢复并日益改善,景区服务质量和企业效益不断提高,景区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游客投诉事件逐年下降,游客满意度大幅提升。旅游反哺有效解决了“保景与富民”的结构性难题,实现了景区与社区的共同发展,构建了和谐的“景社”关系,玉龙雪山社区已成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玉龙雪山景区通过持续不断的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快速高效的智慧旅游景区建设以及科学精细的标准化监管景区旅游市场秩序稳定向好,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提别是冰川公园完成了改造提升工作,形成了环线栈道,增加了休息座椅,景区所有商品进行了合理调价,增加了民族特色产品。
同时,由于国有景区门票降价、通达条件进一步优化等,2018年,玉龙雪山景区共接待游客432万人,同比增长15%;2019年1—5月,玉龙雪山景区共接待游客189.51万人,同比增长25%。
让我们在未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访《寻找雪山》主演曾曾
《寻找雪山》荣获国内外6大知名电影节10项大奖,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推荐影片,除中文版在国内院线上映外,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版还发行到了欧洲。2018年11月,《寻找雪山》老挝语版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全国院线上映,成为全球首部在老挝正式发行的老挝语对白电影。作为民族文化大使,面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曾曾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打算?
我很开心《寻找雪山》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希望世界都能看到我们优秀的文化精神。而我作为民族文化大使,也会努力在生活的细节中,让身边的同学朋友们了解中华文化,都养成传播民族文化的良好习惯。同时,我也会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加强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华优秀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的70年,做为一名年轻的电影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希望?
我为祖国的进步和优秀的中华文化而自豪,虽然我年龄还小,能做的事情不多,但我希望能通过在《寻找雪山》中最真实地还原一个纳西族女孩,尽自己的一点力量,传递民族风情,让中华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你身边很多同学都看了《寻找雪山》这部电影,他们如何评价?对于广大的青少年来说,这样的电影将起到何种意义?
《寻找雪山》上映后,我得到了很多身边同学朋友的肯定和鼓励,他们都感同身受,得到了很大启发。因为我们都是小孩子,用我们沟通世界的方法来讲故事,很容易就被理解了。我觉得像这样的电影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学到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学习友善互助、坚韧顽强、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品格,让我们在未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据了解,你还在《木兰从军》里出演了花木兰等,出演了这么多的角色,有什么样的体验和感受?
除了花木兰之外,我还在中国历史典故《金屋藏娇》出演窦太后、央视娱乐传媒音乐剧《冰雪女王》出演冰雪女神等。此外,我在第十三届中美电影节颁奖典礼、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新时代民族电影新征程等重大典礼上成为红毯嘉宾并领奖。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我成为百花放映关爱留守儿童送片入村公益大使。将来,也希望通过我的表演,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寻找雪山》同时也展示了云南优美的自然景观,作为影视资源大省,你认为云南可以怎样向世界推介和展示?
拍摄《寻找雪山》的过程中,我们都被云南的蓝天白云、世外桃源般的美景深深迷住了,可以说电影的每一帧画面都有独特的美。我觉得可以学习《寻找雪山》把云南美丽的景色融进电影里的方式,讲好一个故事,同时也把我们云南优美瑰丽的山水景色和悠久的民族文化展示出去,让大家都想看、都爱看,把七彩云南的自然资源和影视结合起来,通过电影这个最好的传播方式,让大家了解和喜爱云南。
另外,作为民族文化大使,作为一名年轻的电影人,我也由衷欢迎更多国内外同行到云南拍摄,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