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首部方言歌舞电视剧《官渡人家》元旦前后首播
发布时间:2019-12-16 12:05
信息来源:春城文艺

“思官渡,想官渡,要回官渡外婆家,官渡官渡我爱她……金刚塔古渡口,宝象河里海菜花,多想再回到外婆家,螺峰山捉迷藏,花灯小调迷上她,多想再回到官渡啊……”

微信图片_20191216120323

近日,云南首部方言歌舞电视剧《官渡人家》已完成制作,该剧以昆明官渡古镇为主场景地,全剧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官渡区的非遗文化包括小锅米线、官渡饵块、乌铜走银、猪八碗、刺绣、花灯、滇剧、评书、山歌等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和介绍,堪称“一部官渡古镇文化百科全书”。将于元旦前后在昆明电视台黄金时段首播。

“量身定制” 原汁原味的官渡文化

《官渡人家》是一部由国内著名导演彭涌执导,云南籍新生代演员马瑜遥等主演的方言情景喜剧。讲述华侨后裔林梦云返回祖籍云南,寻根访故的过程中,发生的一波三折搞笑温馨的故事。全剧以官渡古镇为主要场景,以主人公寻根故事为线索,通过真实的场景还原,以官渡方言和风土人情为载体,全景式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官渡区乃至昆明市在时代大潮中的发展进程,以及本地普通百姓在改革浪潮中的生活百态。

《官渡人家》堪称是一部标准的“定制”产品,从筹备立项到故事内核,从取景拍摄到主创阵容,都高度还原“原汁原味”的官渡本土文化。

微信图片_20191216120325

导演彭涌是云南影视行业促进会的“领头羊”,拿过国内外十几项大奖,拥有上百部优秀作品。他透露,自己一直想拍一部讲述老昆明文化的电视剧,有空的时候经常带着民俗专家满昆明跑。在官渡区的宝象河周边就找到最想要的东西,于是就定了官渡为主要的取景地。

应用民族歌舞 极致还原“官渡味

“为了创作,我们走遍了官渡区的大街小巷,从文化、饮食、民风、民俗等都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我才发现官渡是昆明文化的根,昆明文化的起源就在官渡,正可谓‘千年古镇,昆明之门’。”彭涌说。为了完成该剧,他从构思调研到完成制作,历时三年之久。

微信图片_20191216120413

为了能体现出原汁原味的感觉,彭涌在演出阵容的选择上,几乎全部采用本土演员。主演马瑜遥是国内潜力新星,既有专业扎实的表演功底,同时又深受本土文化的熏陶。配戏的“绿叶”们更是来头不小,既有国家一级演员也有周边上千名村民本色出镜。

而剧中对于场景的还原和服道化的设置更是做到了极致。小锅米线、官渡饵块、乌铜走银、猪八碗、刺绣、花灯、滇剧、评书、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在剧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其中,大量云南民族歌舞的融入应用成了本剧的一大亮点。

微信图片_20191216120417

从目前曝光的片花看,本剧制作精良,颇具爆款品相。两首原创音乐《我爱昆明》《官渡人家》已经展现出了超出预期的传唱度。

弥补官渡影视项目空白

实际上,文化作为一个城市乃至国家软实力的体现,近些年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鼓励。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影视行业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推动建设文化发展最主要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之一。以影视为载体,以传播本土文化为目标,从而实现带动旅游业乃至整体社会发展的经典成功案例层出不穷。

《官渡人家》正是官渡区基于发掘和传播官渡本土文化而打造的一个重点精品工程,弥补了官渡区影视项目空白的同时,旨在通过政府的扶持和奖励,推动甚至引领官渡区影视产业阔步前行。

经济成绩看得见 文化产业蒸蒸日上

作为全省领先的经济强区,官渡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2016年,官渡区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2017年,官渡区在全省民营经济综合10强县中位列首位;2018年,官渡区位列中国百强区第52位;2019年,官渡区跻身中国城区综合竞争力百强榜排名46位,成功晋级50强,居西南第二、全省第一。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官渡还是昆明文化的发源地,文化资源的积累在全省也处于领先地位。

2017年,官渡区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完成47.3亿元,同比增长15%(在昆明主城五区中增速第一),GDP占比达到4.2%,继续巩固了全省县市区第二位的发展地位。截至2019年2月,全区规上文化企业数量达到69家。

微信图片_20191216120415

“十三五”期间,官渡区在保持经济建设优势的基础上,将“大文创、大健康、大旅游产业集群”作为重点产业,力求从单一的经济强区向文化强区转变,让经济和文化成为拉动官渡整体发展的双引擎。为此,官渡区政府每年投入15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激励文化企业的发展。

据介绍,该剧已被泰国等东南亚多国翻译引进。(文艺春城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