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传承课现场 刘舒婷 摄
李丹瑜正在授课。刘舒婷 摄
近日,云南花灯传习馆首期花灯传承课堂开课,云南省花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丹瑜担任授课老师,并在现场围绕“花灯声腔的韵味和特色”,从传统花灯的老骨子戏《探干妹》“金钮丝”说起,为在场同学讲解了如何通过韵味、咬字、气吸的训练把声腔唱美,并结合花灯小唱《巧梳妆》讲解咬字的灵动、声音的控制,以及小唱小调的个性特色。授课过程中,李丹瑜将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还邀请同学们上台演唱,由其作进一步指导。
李丹瑜正在给同学进行指导。刘舒婷 摄
根据《云南省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点工作方案》,国有文艺院团需积极开展艺术知识、艺术鉴赏的普及活动以及相关艺术培训。为更好地传承云南花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花灯艺术人才,云南省花灯剧院经院部领导及非遗中心共同策划,将开展一周一次针对云南花灯音乐、唱腔、舞蹈、导表演等领域的传承授课。
云南省花灯剧院副院长刘宁 刘舒婷 摄
“传统戏曲艺术离不开一代代艺术家的传承,而口传心授则是传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云南省花灯剧院副院长刘宁在课后向记者表示,云南省花灯剧院有一批优秀艺术家,有丰厚的花灯传承的艺术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是云南省花灯剧院的宝贵财富,更是全省花灯艺术事业的财富和源泉。“希望能通过每周一次的授课,为花灯的传承发展、花灯人才的培养助力。”刘宁说。
同学们上台演唱。刘舒婷 摄
据悉,云南省花灯剧院计划持续开展花灯传承课,并将于7月31日举行首次花灯传承课成果展示演出。(云南网 记者李熙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