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往年寒假,今年出不了远门的中小学生们,在昆明过年怎么耍?不少人将目光转向了各类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走进博物馆,既能学习新知识、打开眼界,又能增进亲子感情、寓教于乐,逛馆看展成为不少家长和学生的好选择,这些地方正成为中小学生寒假期间的第二课堂。
亲子时光的流连地
6岁的桃子是昆明各博物馆、美术馆的常客,今年过年也不例外。应她的要求,妈妈准备带她去云南省博物馆看“牛展”。因为云南省博物馆将于2月9日—4月9日,举办以“似水牛年”为主题的2021辛丑新春牛文化特展。
别看桃子年纪不大,昆明市稍微大点的博物馆她都去过。云南省科技博物馆、云南省民族博物馆、袁晓岑美术馆、艾维美术馆、动物博物馆、朱德纪念馆等,除了常规展览外,茜茜公主文物展、敦煌壁画展等特展,也让桃子流连忘返,桃子妈妈苏女士表示,虽然女儿不一定全部看得懂,但是看展的过程,是一段美好的亲子时光,让彼此的感情变得更加亲密。
苏女士介绍,云南省博物馆的展览以“牛”为主要元素,将用100余件(套)文物,从自然、历史、文物、民俗等多个方面,讲述人们对牛习以为常或不为人知的故事。2021年是牛年,她想带着孩子了解更多关于牛的文化。
熙熙也计划春节期间,跟着爸爸妈妈去逛博物馆。她在听了幼儿园姐姐、阿姨的推荐后,对各种博物馆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博物馆里可以看恐龙化石、看人类是怎么从猿变成人的。”熙熙说,最喜欢爸爸妈妈陪她一起看展,“有很多字我不认识,爸爸妈妈可以讲解给我听,还可以看视频、看模型。边看边听,我就懂了。”
青少年校外学习的延伸
在不少教育界人士心里,博物馆是青少年学习的第二课堂,是提高青少年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
“孩子们走进博物馆、美术馆,可以提升对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兴趣。一件件立体的文物或作品,带着时空的印记和作者的思想呈现在孩子眼前,仿佛是一场对话,缩小了观察的距离,拓宽了思考和审美的维度,延展了学校课堂的空间。”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教师强浙华说,学科知识的融合,智育美育的促进,好奇心及探索精神的生长……这一切都会在博物馆和美术馆里悄然发生。
在金康园小学教导处主任段薇看来,家长利用寒假带着孩子去逛博物馆,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开阔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孩子善于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走访中了解到,不少老师也在寒假作业中,布置了逛博物馆的任务。红云小学一(四)班班主任仇瑶建议家长们利用假期,多带孩子去逛博物馆等。她表示,博物馆、美术馆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国家兴衰、时代更迭,在博物馆、美术馆的一隅天地里一览无遗。“现今与历史的交接、世俗与艺术的碰撞,迸发出无限的遐想。这是时间的沉淀、文化的积累,是值得大人和孩子去思考、体悟与传承的精髓。”她说,沉下心来带着孩子走进博物馆、艺术馆,对孩子来说是一笔无上的财富。年幼的他们可以在艺术作品的长廊中感受绮丽与曼妙,可以在展台上看到智慧与勇气,可以在一笔一画、一点一滴中窥见文化与生活。
就地过个文化年
在对疫情的警惕性不降低、防控措施不放松的前提下,云南省30余家主要博物馆联动起来,保障群众“过个文化年”。春节期间,在昆明的不少博物馆、美术馆都会开放。
云南省博物馆初一至初六正常开放,疫情期间每日限额2000人。市民可以通过微信、电话提前预约,该馆有2021辛丑新春牛文化特展。
云南美术馆以“城市之上”为主题,正在进行的《“城市之上”——2020·第五届昆明美术双年展》,用美术学形式讲述上海、深圳、昆明三座城市的故事。数十位艺术家,通过绘画、雕塑、装饰等不同形式,呈现三个地区城市化的变迁。该展览将一直持续到2月28日。
在CGK昆明当代美术馆,有《白纸》《树》两个展览;在梵高星空艺术馆,也有沉浸式艺术展,以梵高画为布景,利用视觉和空间错觉打造的3D效果,很适合孩子们观赏。同时,昆明市博物馆《历史的明灯——中华历史人物铜画展》、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茶与生物多样性系列展》特展均在展出。(昆明日报 记者杨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