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山河·春日艺术季云南首届青年摄影艺术展
展出日期:2021年3月26日 - 2021年5月26日
展览地点:云隐·西山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艾维美术馆一号厅
展览介绍
摄影作为技术手段在1839年8月19日于法国的达盖尔摄影术诞生而发展至今。时代变迁,摄影在技术不断革新的背景下,其艺术性也在应运而生。从绘画的拷贝功能变迁至艺术创作的主要方式,在不同争议声中,华丽的独立于世。
云南最早的摄影创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传教士约瑟夫•洛克所拍摄的云南民族边疆自然生态的原始图像和纳西族的社会生活场景;1934至1944年间,人类学家、人文地理摄影家庄学本在在西部边地拍摄少数民族文化特征表达的5000余张摄影作品,其中涉及到纳西族、傈僳族的人文地理摄影作品尤为突出。他也被誉为国内最早的人文地理摄影家。
1940年,毕业于杭州艺专的云南籍画家周菱受命于当时抗日爱国将领、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委托,拍摄了“个碧临屏”民营铁路的人文地理摄影照片200余张,其中70张作品送至上海进行挂历印制和发行,引起社会广泛反响。20世纪的60、70年代云南的摄影发展一直处于边缘地带,都顺从于新闻机构、出版社、部队等相关部门的新闻拍摄工作中,未有突破,少量零星的照片反映出当时的自然、社会生态关系。
直至80年代,吴家林以独有的强烈个人风格、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厚重的历史感、文化感创作了反映云南民生的系列人文地理纪实摄影作品,被誉为“走上国际影坛的摄影大师”。在此期间,台湾摄影人林添福在昆创建了当代艺术空间,其所传播的布列松等影像艺术语言深深影响了云南人文地理摄影艺术的发展,涌现出了耿云生、徐晋燕、刘建华、罗怀学、陈安定等知名摄影家,20世纪90年代云南的《山茶》杂志改版为《山茶-少数民族民俗实录》,图文并茂,成为最早出版人文地理内容的杂志,之后大陆的《大地》、香港的《中国旅游》等人文地理杂志几乎每一期都有云南人文地理内容。
1992年,罗锦辉的《彩泉》获联合国环境署“人与自然”金奖,1995年,陈安定《血缘》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家庭年”影赛金奖,1997年,吴家林获美国“琼斯母亲奖”。2002年3月《摄影之友》发表了8个版面的文章《你要做人文地理摄影师吗?-昆明人文地理摄影座谈》,2003年8月,该刊物又以“云南摄影的‘爆炸现象’”为题发表文章。
2000年左右国内外摄影人纷纷踏至而来,以人文地理主题为主进行拍摄,在各种大小影展中获奖无数。直至当下,云南的摄影创作也多以表现人文地理纪实内容为主,涌现的年轻一代摄影艺术家都以专题形式进行摄影创作;其艺术特性都是归于云南各个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之间寻找相互关系为主题进行长期记录。
本此展览为云南首届青年摄影艺术展,其主要目的在于以当下云南地域的青年摄影师为主创团队,通过展览作品,展示云南青年摄影师的艺术个案、整体风格、存在问题等,梳理其当代云南影像艺术的发展历史。展览分为纪实摄影、艺术摄影、艺术短片三个版块,主导以摄影多元的艺术表现方式阐述云南语境下的摄影创作,整体推进云南青年一代的摄影艺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