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市民都沉迷于电视剧《觉醒年代》,通过这部电视剧感悟先烈们的革命品格与思想火花。其实,在云南,“觉醒年代”里也有很多少年战士,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6月16日,以“觉醒年代的云南少年战士”为主题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画展在昆明市博物馆开幕,将持续至7月11日。25天的展览期间,市博物馆免费向市民开放。
云艺师生和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携手创作画作
“觉醒年代的云南少年战士”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画展,由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师生和昆明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们携手创作,生动描绘了“觉醒年代”中20岁左右、风华正茂青春勃发、有革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年轻群体,讴歌他们为了“砸碎一个旧社会,建立一个新中国”不畏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
上午10点,在昆明市博物馆的1楼2号展厅内,画展作品已布展妥帖,等待首批参观者前来观展。新时代的创作者们用画作、雕塑等形式,生动呈现了吴澄与李国柱夫妇、王复生、赵琴仙等年轻的革命先烈是如何满怀家国情怀,展现自己的崇高信仰的。“看展之前不知道云南也有这么多少年战士,他们真的生动地展现了什么叫做‘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来自云南艺术学院的一位同学说道。
画展由昆明报业传媒集团、昆明市博物馆承办。
昆明及云南党史研究结出新成果《少年战士》出版发行
除了举行画展开幕仪式之外,现场还进行了《少年战士——云南早期共产党人播火记》研讨会。
今年4月,《少年战士——云南早期共产党人播火记》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全书30万字,再现了100年前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做出重要贡献的云南籍早期共产党员的真实历史,展示了一个风华正茂、青春勃发、有革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年轻群体。本书由昆明市文史研究馆编写,借鉴了云南党史研究的成果,整合了云南籍早期共产党人的史迹,部分材料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
昨天,来自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云南省文史馆、云南省博物馆、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昆明市政协文史委、昆明市委党校、昆明市文史研究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觉醒年代的云南少年战士”主题发言,就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云南故事、党的初心使命、革命精神传承、新书出版的意义、推广宣传等方面进行了研讨。
昆明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厉鸿华介绍,2020年3月,市政府参事室、市文史研究馆正式组建了“云南昆明早期党史研究课题组”,包括1位政府参事、1位党史专家、6位馆员和他在内的9名成员,开启了对云南及昆明早期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
为发掘尘封的历史,课题组专程前往部分革命烈士的故土、故居,走访烈士后人,发现了一批宝贵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照片。“没有党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就没有《少年战士》这本新书,《少年战士》是一代又一代党史研究工作者成果的转化和提升。”厉鸿华说,本书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碎片”,尝试整合云南籍早期共产党人的史迹,揭示中共党史中的“云南红色现象”。
专家观点
从书中看到了云南早期共产党人的少年英姿
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昆明学院教授柴毅龙:《少年战士》带领我们重新返回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让我们真切触摸到了那段有着特殊意义的历史。我们真切看到了云南早期共产党人的少年英姿,真切感受到了他们大无畏的精神风貌和奋发有为的战斗精神,使我们肃然起敬、景仰无已。“从《少年战士》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云南早期共产党群体之所以产生的历史文化生态,绝不仅仅限于云南的历史思想文化生态氛围,而是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国际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生态境遇,这也是此书对我们的重要启迪之一。”
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余嘉华:此书装帧朴素大方,印制精良,图片清晰,文字通俗易懂,叙事有法,引人入胜。它多方汲取已有的研究成果,补充了一些新资料,认识有深化,多侧面表现了云南早期共产党员在全国及省内革命斗争中的贡献,是昆明及云南党史研究中可喜的新成果。“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先烈们的光辉思想、革命业绩、斗争经验是一座宝库。”先烈们自觉学习宣传和运用马列主义用以指导中国革命实践,根据云南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可以让读者以此为起点,在学习中得到更多收获,增长智慧和力量。
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二级巡视员陈祖英:读着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我们为他们的事迹感动,被他们的精神鼓舞。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有的人庸庸碌碌地度过了,有的人则在革命事业发展的长河中写下了壮丽的诗篇。这本书给读者的启示主要在3个方面:一是在磨难中彰显信仰的力量,二是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三是共产党人要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从本书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编者对烈士的敬仰之情,全书充满了澎湃的激情。诚然,革命者的一生,本身就是感动人的,但用文字把它体现出来,作者、编者也有不小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