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组合” 二十四年讲云南故事 升华美好与感动
发布时间:2021-06-24 15:45
信息来源:春城晚报

QQ截图20210630154409

朱有勇院士(左)和于荣光(右)

24年后,于荣光和蒋晓荣这对“黄金搭档”拍出了影响中国的云南故事,一部《九零后》重重地砸在国人心上。24年来,“荣光组合”成为用影视讲述云南故事的佼佼者,他们坚信,自己是云南的受益者,讲好云南故事是本分和责任。

一拍即合 《情洒云之南》开启终生缘分

1997年,于荣光回到北京,蒋晓荣刚好在那北漂。一个在云南拍过很多作品,很了解云南的文化;另一个本身就是云南人。两人见面,一拍即合,开始共同创作。

创作什么呢?多半和云南脱不开关系。正巧1999年昆明要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两人就商量着拍一部关于云南的电视剧,这就是后来人们看到的《情洒云之南》。一次缘起,终生缘分,从这部剧开始,“荣光组合”一口气讲了24年云南故事,成了云南故事的传播者。

走向世界 《红河的远方》获得国际大奖

2001年拍摄的电视剧《大地之子蔡希陶》,讲述了云南植物资源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大地之子”蔡希陶的事迹,这部剧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骏马奖等众多奖项。

此后,“荣光组合”连续拍摄了腾冲的故事《翡翠凤凰》、讲述蔡锷的《护国军魂传奇》、丽江的故事《木府风云》、高德荣的故事《独龙之子高德荣》,以及红色傣风英雄史诗剧《版纳风云》等。他们以影视行业为落脚点,带着云南故事,打开了一扇扇文化之门、世界之门,成功地把云南故事带向世界。

2019年10月,他们凭借展现秀美德宏的电影《打开世界的门》斩获当届美国亚洲影视节的“最佳电影短片”;2020年,《红河的远方》获得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音乐电影短片奖”……

正在热映 《九零后》成为珍贵影像

正在热映的纪录电影《九零后》又一次掀起热浪,豆瓣评分8.2,16位平均年龄超过96岁的西南联大学子联袂“出演”,真切重现一代西南联大学子云南求学问道、读书报国的青春记忆。它带给国人的影响和感动,是难以用言语描述的。

作为制片人,蒋晓荣对此特别骄傲:“我认为西南联大是云南人的骄傲。我们去探访西南联大旧址、了解西南联大故事的时候,心里是感动和震撼的,所以我们决定投资,我觉得记录这些伟大的事很有意义。”

此话不假,出品人于荣光谈到《九零后》时,除了讲不完的尊敬,只能用一句“对这部电影,真的不在乎票房”来阐述自己的心情。

6月17日,中国翻译界泰斗许渊冲逝世,他留在电影《九零后》中的影像几乎成了他生前最后的电影影像。此时人们才发现,记录了这些珍贵影像的《九零后》所带来的感动,是赋予灵魂的震撼。

继续讲述

《农民院士》充满赤忱的爱

云南故事还在继续讲述。“荣光组合”刚拍完还原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代楷模”朱有勇精准扶贫、科技扶贫事迹的电影《农民院士》。

电影里有一个9岁的孩子叫娜倮,她有个梦想:吃个蛋糕。为什么这是梦想,因为“穷”,吃不起。但朱有勇来了,他们的生活改变了。在娜倮眼中:“我们村子之前来了一帮人天天在山里转啊走啊,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是来帮助我们过上好日子的。”

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的大人们了解得更透彻:朱有勇是朴实与伟大的,是真诚有信仰的,他用赤诚之心热爱着这片土地,这个心意老百姓都能感受到,是会感恩的。于是,他们常常排着队蹲在朱有勇家楼下邀请他去家里吃饭……他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什么叫赤忱的爱?于荣光说,在拍摄过程中,朱院士在一旁的楼上看着他们演,他们演一遍他哭一遍,他是真的热爱这片土地。

朱有勇有句名言:“我是农民,我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而云南故事的讲述者们,也正在通过镜头,继续讲述。他们会把云南故事写在祖国乃至世界的大地上。

(实习记者 杨和慧 刘权乐 董宇 记者 陈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