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云南省文联召开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15位云南各门类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代表先后发言,凝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中国文联等关于加强文娱领域综合治理、推进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的部署要求的思想共识,表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坚持修身守正、立心铸魂、德艺双馨,坚持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文娱领域不良风气,大力弘扬文艺行业新风正气,切实加强文艺行业价值引领,努力成为新时代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现将他们的发言内容摘登如下
(以发言先后为序)
铁肩担道义,妙手做文章
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云南省作协主席、作家范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文艺创作和文艺作品成为市场经济循环中的一部分,这是时代发展使然。但我们时刻要牢记:我们的文艺创作既要秉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又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一个心中没有天下、没有人民、不尊重优秀文化传统、不遵循文艺创作规律,不承担社会责任的文艺工作者,其艺术生命力必然是短暂的、苍白的,没有生命力的。
作家艺术家既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唱响主旋律、反映新时代新风貌,讲好中国故事为己任,也要用艺术创作的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风清气正、律己正心。如果心浮气躁、追名逐利,注定成不了大气候,于社会则败坏风气、亵渎艺术殿堂。我曾在北京的一个场合里,一些手握重金的人对我说,只有一个好的“idea”(主意),就可以投入一两个亿。这样的“idea”,不过是大家在饭桌上七拼八凑出一个故事,然后像流水线一样地胡编乱造,只要有资本注入,明星加盟,再臭再烂的剧本他们也敢拍。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电视频道和网络平台上那些内容低俗的宫廷剧、不顾历史事实的抗战神剧等,无不是这种在饭圈文化中拼凑出来的“idea”。如果没有人去深入生活、没有人去尊重历史,没有人抱有一颗虔诚的心去创作,我们的文艺创作必将走进死胡同,被人民所抛弃。当资本主宰了文艺创作,文艺作品的纯洁和崇高就了无踪迹,作家艺术家的人格及其尊严更无从谈起。从根本上来说,这既违背了文艺创作的规律,也背离了社会主义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曾几何时,我们的社会上小鲜肉盛行,平面媒体、电视网络推波助澜,不男不女的小鲜肉们描眉画眼、扭捏作态,以至于形成一种独特的“伪娘文化”“娘炮文化”,粉丝现象大行其道,仿佛他们也代表了一种文艺潮流。一个健康社会理应倡导的英雄之气、阳刚之美、奉献精神反倒成了凤毛麟角。这种现象如不加以及时纠正,必将影响到我们民族的未来,甚至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一名从事文学创作三十多年的作家,我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我刚刚用时两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太阳转身》,就是一部弘扬边地人民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的英雄气和奉献精神。我们理应为书写这个伟大的时代而感到自豪和骄傲。用优秀的文学作品鼓舞人,形象生动地表现大时代下火热的现实生活,向高峰攀登,是一个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铁肩担道义,妙手做文章”。炼铮铮铁骨,养浩然之气,肩负起社会责任,这是一个作家艺术家做人做文的准则。
云南省作家协会在2020年为加强云南省文学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文学界风清气正,制定了《云南省作家协会行业自律公约》。这个《公约》要求全省各民族作家首先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其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与时代同行,把最好的精神产品奉献给人民,以优秀的文学作品鼓舞人、凝聚人、团结人。同时,坚持“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尊重文学规律,维护学术民主,提倡艺术个性,倡导兼容并包,树立良好作风、文风、学风,反对文人相轻,反对搞圈子化,营造良好的文学生态。我们号召作家要坚定文学理想,潜心创作,锐意创新,讴歌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坚守良好职业的道德,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启迪心智、引领风尚。
希望全省各民族作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文学理想、坚守文学良知、勇攀文学高峰,奋力为发展繁荣云南文学事业做出积极努力和应有贡献。
响应号召,积极行动,推动文艺界良好秩序的构建
云南省剧协主席、云南艺术学院原院长、戏剧理论家吴卫民
中宣部最近发出《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既肯定了中国文娱行业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多彩的文化需求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又具有针对性地指出了出现的乱象,诸如饭圈文化、流量明星、阴阳合同、违法失德、畸形审美等。这些乱象对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走向强起来关键时刻的中国而言,构成一种非常有害的影响。
8月31日《文旅之声》也发布了《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工作者教育管理和道德建设的通知》,提出加强学习教育、加强示范引领、加强规范管理、加强道德教育4个方面共10条意见。学习与教育、规范与管理、建设与引导成为关键词。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文艺教育者,觉得中央敏锐地抓住了文艺动向中值得及时制止的苗头,开展从上到下的部署,开展下到底、横到边的文艺界、网络世界的整顿,十分及时。云南省文联反应快、行动快,召开这次座谈会,形成与中央部署的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政治站位高,“四个意识”强。
作为云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我积极投身到这场学习教育和秩序整顿当中。通过学习,我自己有几点认识:
一是:要做教育者,先要受教育。就是要当先生,先当学生。对于文艺界的人们来说,更是如此。从冯俐下矿井说起,从柳青驻皇甫村讲人民创业的伟力;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向先贤学习,向大德学习,向理想范本学习,学习无止境,才能把学习所得、修炼所成通过自己的形象传递扩散出去,发挥文艺家回馈生活的积极作用。
二是:演员应该做好前台与幕后的人生良性连接。学艺先学做人,这话被人淡忘了。现在的文艺界从业者违法失德,就是做人没有做好,结果毁了“艺”,也毁了人生。“阴阳合同”就是“阴阳人生”,党内称之为“两面人”。
三是:让自己成为文艺界风清气正、秩序井然的一部分。别人守规矩,自己任意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都是对社会对人生不负责任。人人皆有则,个个担使命,良好环境就形成了。人与人互为环境,个个守规矩,人人得自由。要修身养德,要正人先正己,要把公约变为自律,做到立德才能树人。要在这个立足点去理解和支持秩序整顿和风气整肃,让德艺双馨不仅仅是口号,而是落实在行动中的文艺人生与社会伦理。
坚持艺术发展走高尚之路
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云南省美协主席、画家罗江
最近爆出娱乐圈的“饭圈”“顶流”现象、演艺界的丑闻等等,成了大家关注谈论的话题。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先后召开了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座谈会。会上多位同仁的发言也引起我的关注和思考,有了不少的感触。
其实这样的现象应该不是最近才有的。其原因根本上是由于有些人在西方极端重“利”的商品经济影响下,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大肆炒作、欺骗广大网民。这种不靠作品靠流量甚至靠所谓的“颜值”打造的偶像,其实是极端商业模式下对艺术的极端商业化操控而获取最大化利益的一种乱象。这种极端商业化操作致使艺术家失去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的现象,在我省美术界也不是没有。
我们在组织美术展览的过程中,曾发现过一些人抄袭国内外画家作品,甚至作者相互抄袭照片的现象,甚至还发现一些人买别人的画作自己署名,还堂而皇之地拿出来投稿。这说明一些美术工作者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甚至没有基本的艺术素养和做人底线,违背了艺术良知,也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误导年轻的艺术青年。这样的人,应该不能称其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艺术是什么?是关注人灵魂、关注人精神的,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是有温度的,而不是单纯追求物质利益和享受的。
所以,对文艺工作者来说,要对艺术创作保持敬畏之心,应该回归艺术的本质去深入生活,去体验生活,以对社会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情怀去发现真善美、表现真善美。作为新时代铸造灵魂的工程师、社会风尚的传播者,文艺工作者要遵守党纪国法,恪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明德引领风尚,承担社会责任。要严格按照《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和美术行业自律公约要求,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在美术创作中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高尚的艺术之路。
云南省美协对全省美术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责任重大。为此要在今后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我省美术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和文艺界行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和文艺界行风建设,是各级文艺家协会推进深化改革、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文艺引领社会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文艺领域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把职业道德建设和行风建设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丝毫不能放松。
二是坚持求真务实,切实推进我省美术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和美术界行风建设工作。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履行文艺界人民团体的新职能、新任务、新要求,紧紧围绕“做人的工作”核心职能,不断探索发挥行业建设主导作用的实现途径,努力营造崇德尚艺、潜心耕耘、打造精品力作的良好风气,推动我省美术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三是弘扬清风正气,团结带领我省美术工作者争做引领社会风尚的表率。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严格遵纪守法,坚守责任担当,坚定文化自信,把个人的艺术创造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紧紧结合在一起。追求德艺双馨,自觉规范言行,保持洁身自好,真正做到人品艺品俱佳、正气人气皆旺,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必修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做积极引领社会风尚的表率,不忘初心,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好作品。
坚守底线,做一名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
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云南省音协主席、歌唱家宗庸卓玛
做人要有底线,做一名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者,更要有底线。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和培养多年的文艺工作者,我理解的文艺工作者底线就是:修身守正、立心铸魂、德艺双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近期文娱圈出现的违法失德现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败坏行业风气,让我们每一位深深热爱这个行业的文艺工作者深感痛心。
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严格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从专业技能、思想品德、艺术涵养等各个方面提升自我,自觉担当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正确价值观的责任。始终把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深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艺术作品赢得人民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以更多的精品力作回馈时代、回馈人民。
我觉得,在坚守底线、树立良好行风方面,文艺工作者应自觉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 以德艺双馨为目标。众多德艺双馨的前辈艺术家,以执着的信仰追求、卓越的艺术成就、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学习的楷模。我们要以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精神为楷模,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牢记文化担当与价值追求,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推动者和引领者。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不断提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德从艺、以德服人,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升作品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在追求真善美的正道上,共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 有敬畏之心。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文娱从业人员的一言一行对社会、特别是对青少年影响极大。要敬畏人民、敬畏艺术,用动人的旋律和昂扬的精神,表达好人民群众的心声,努力创作出经得起人民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秀作品,做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3. 守住底线,不越红线,筑牢防线。从艺先要做人,做人不能忘本,是人民给了我们最热情的肯定,祖国给了我们最强大的底气,党给了我们最坚定的自信。我们要自觉担当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正确价值观的责任,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文艺界行业氛围。
面对近期文娱圈发生的一些乱象,我们在痛心的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大力整治娱乐圈乱象,加强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非常必要。我们要团结、引领更多文艺工作者,共同参与到行业自律和行风建设上来。也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倍加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倍加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文艺工作者正和全国人民一道,并肩作战,共同奋斗。让我们凝聚力量,行动起来,坚守底线,做一名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
牢记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
云南省舞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导张国忠(疆嘎)
一个符合时代要求充满正能量的艺术工作者,要高度重视思想品德的修炼,做到德艺俱佳,才能昂首走在艺术殿堂的星光大道上。
今年是庆祝建党百年的特殊节点。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爱党爱国之情,砥砺强国兴邦之志,以舞蹈艺术工作者应有的姿态自觉融入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体现着舞蹈人践行新时代文艺使命的责任与担当。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尊重文艺创作规律,远离浮躁,专注纯粹,把更多的精力与心神投入到创作之中。
一要做好舞蹈创作导向的正确选择。中国舞蹈尤其是现实题材的中国舞蹈创作要正视作品的正向性、丰厚性、艺术性。纵观近年来国内舞蹈作品,能够感受到符合时代发展主旋律的题材选择和作品导向。中国舞蹈家协会在深圳举办的“荷花奖”现当代舞蹈展演脱颖而出的舞蹈《春会来》《远山不远》《烈火中永生》及第十四届云南省新剧目展演剧目《马帮丝路》《幸福花山》等剧目,也具有这样的题材选择导向性和艺术作品正向性、艺术性和丰厚性。
二要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中国舞协副主席,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在中国舞协召开的舞蹈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说:长期以来舞蹈界和舞蹈人大都遵循艺术规律行事、做人、为艺,因为舞蹈艺术的特性要求舞蹈人必须静下心来,不能急功近利。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诱惑对年轻人形成冲击。因此,近期中国文联发布的《倡议书》倡导“修身守正、立心铸魂”恰如其分、正当其时,应当努力践行。舞蹈从业者代代新人出,更需要年轻人懂得一份坚持和坚守,才能让舞蹈带给人鲜活的生命力。
三要践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这次国家对于演艺及文娱领域的治理是全局、全面、全行业的生态化治理。我们任何演艺和商业机构都不能为了金钱和利益,为了演出票房、流量和点击失却初心和责任。作为市场化演艺公司或艺人经纪机构理应承担好演员、艺人的教育管理责任,开展自查自律,对于缺乏底线意识、不服从管理、约束和引导的演员和艺人,要终止为其提供舞台表演及经纪服务。
新的征程呼唤新气象和新作为。我们舞蹈人要牢记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以深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文质兼美的作品赢得尊重,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道德风尚的引领者,推动舞蹈行业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为舞蹈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我们都要追求德艺双馨,争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云南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副主席滇剧表演艺术家冯咏梅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这是党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极高要求和殷切希望。
但是,近期我国文艺领域和娱乐行业却出现了一些乱象,有的演员吸毒,有的明星偷税,有的大咖捞钱,有的新秀媚外,“娘炮”走红,“小鲜肉”吃香,偶像成了“呕像”,娱乐圈成了“饭圈”,违法违规,出格出圈,失德失范。更有甚者,公然穿日本军旗,参拜日本靖国神社,忘记历史,亵渎祖先,背弃先烈,不仅丢失人格,也丢失国格。这些不良倾向、畸形审美、违法行为和文艺乱象,给青少年带来了负面影响,给人民大众造成了心灵伤害,给文艺事业带来了严重损失,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受到了主流媒体的强烈批评,也为我们文艺工作者敲响了警钟。我们坚决支持国家对这种乱象进行整顿,对一些害群之马进行惩治,还社会和文娱领域一片净土。与此同时,我们更要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加强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和行业引领。
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以为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人民币服务;这使命,就是为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奋斗而不是为名为利奋斗。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树立高远目标,具有家国情怀,把个人的艺术创造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紧紧结合在一起,把个人的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自觉将其转化为生动的舞台形象。
其次,要崇德尚艺,德艺双馨。俗话说,“欲从艺,先立德”。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应该把精神境界、道德情操、人品修养放在首位。我们云南,就有以关肃霜为代表的一批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他们崇德尚艺,勤业敬业,始终保持着高尚的职业操守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努力捍卫着戏曲领域的一方净土。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学习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人品;我们要传承的,也不仅是技艺,更是文化、精神和道德。我们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必修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做一个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
第三,要自尊自爱,自律自重。文艺工作者是公众人物,社会关注度高,作品影响面大。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和国家观,珍惜自身名誉、社会形象和艺术生命,保持清醒头脑,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肩负责任,为人表率,引领风尚,勇于担当,努力将关注度转化为美誉度,把高流量转化为正能量,做一个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在此,我真诚地希望青年演员要认认真真做戏,干干净净做人。青年演员是行业的希望和未来,一定要摒弃浮躁,拒绝诱惑,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艺德、高品位。我也真诚地呼吁各位同仁,以有力有效的举措、扎实的行动,共同建设健康向上、平等互助、敬业勤业、融洽和谐、奋发有为的戏剧生态,秉承前辈艺术家“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戏曲精神,以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用精湛的技艺服务于人民大众,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以良好的行业面貌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