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文艺评论家协会2021年主席团述职报告
昆明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冉隆中
2021年,新冠疫情阴霾仍未散去,“后疫情时代”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设与发展的步伐有所复苏,但依然面对诸多难题,不容乐观。在昆明,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团(理事会)及全体成员却奋发不止,只争朝夕,在各自本职工作本就极其繁忙、部分还面临巨大生活压力的前提下,继续深耕于文学艺术评论及相关领域,取得了可观的整体成绩。
3月和10月,分别召开两次理事会,一是更换秘书长,二是选举常务副主席,并增补三位顾问和理事。6月,参加昆明文艺周活动,举办生物多样性及生态文学题材长篇报告文学《滇池治水记》研讨会,并与昆明网络文学协会联合主办网络文学研讨会。10月,为文学新人舒瑞举行探讨会。
协会其他更详细的工作情况,梳理总结为四个方面,包括作品发表与出版、主题创作与讲座、公益事务与社会影响、团队建设与新人发掘,特提交本述职报告,请市文联党组审议。
一、 作品发表与出版方面
不完全统计,2021年,昆明评协成员共发表文学评论、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约200篇,其中,50%系发表于国家级(或全国性)、省级公开报刊及核心学术期刊,公开出版文学评论、学术著作、非虚构作品、儿童文学作品,约30部。
(一)其中,主席团班子成员主要作品包括:
1. 冉隆中:出版《滇池治水记》及《中国节日》系列绘本,在文艺报、中国青年报、《文学自由谈》等报刊发表评论数篇;
2. 李骞:在《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等重点核心期刊,发表《王蒙与中国当代文学》《思想的雕塑:论铁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等论文三篇;
3. 郑千山:整理、修订、编辑文史随笔集《千山说荟》、旧体诗集《千山吟草》等;
4. 王海东:在《国外社会科学前沿》《理论学刊》、云南日报等核心期刊及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洛克之问:舍勒论人及人工智能的哲学探究》《正己安人:中国古代修身之学及其现代启示》《庄子与尼采的锋芒和悲悯》等论文和评论8篇;
5. 温星:在人民日报(客户端)、文艺报、《作家通讯》杂志、中国作家网、云南日报等报刊,发表《吴然:“白发男生”天真一生》《超越藏区经验与自我突破的主题写作典范》等文学评论、作家访谈15篇。
(二)顾问(理事)及会员主要作品包括:
1. 晓雪:出版《畅想园文谭续编》,在文艺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数篇;
2. 吴然:各时期代表性儿童文学散文,又以选集或再版的形式,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等国内出版机构,出版“新书”5种;参与“中国儿童文学百年百篇”大系丛书(共21册)策划,并担任其中“非虚构卷”(3册)主编;
3. 张永权:在光明日报、文艺报、《小说选刊》、中国作家网、学习强国、云南日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易地记:一篇反映脱贫攻坚生活的小说力作》《湘女的<好想长成一棵树>,写出了儿童生态散文的新境界》《刻在岁月中的地标》等文学评论及散文作品,约30篇;整理、修订、编辑评论集《赏评之间》;
4. 陈约红(湘女)儿童散文集《好想长成一棵树》,获全国儿童文学大奖;
5. 蔡毅:在《南方文坛》《学术探索》等核心期刊,发表《鲁迅与齐白石之比较与启示》等四篇长论文;出版《行走与思索》,云南美术出版社;
6. 黄懿陆:在北京、云南等地出版《山海经考源》等学术著作4部;
7. 谭中贵:在《昆明社科年鉴》等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社科研究等文章6篇;
8. 王新:执行主编云南大学艺术教材《时代面容的塑造:油画写生教学》等三部,并正式出版;创作完成个人最新艺术评论著作《磅礴天地:德国学派艺术大师全显光钟馗艺术研究》,将于明年初出版;
9. 负责协会日常工作的秘书处胡力思、朱向鑫、刘冬云等人,也撰写、发表或编辑了一些涉及音乐、美术等文艺领域的评论。
二、 主题创作及相关活动
2021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晓雪先生在《边疆文学》发表《百年党史上云南的三大文化名人》,在全国频频转载,影响甚广。
昆明评协副主席郑千山参与撰写《少年战士:云南早期共产党员播火记》,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在主编的《云南日报》“读书”版上,开辟“红色印记” 专栏,刊登系列关于早期优秀云南共产党员的专题文章,自己也撰写了《云南省立一中走出的共产党员》《鲁迅与云南共产党员》《大众哲学家艾思奇》等文章。同时,郑千山应邀在昆明日报集团“掌上春城”等媒体上讲述《觉醒年代的云南共产党员》专题10余期,并为昆明及部分州市的机关、学校、企业等,讲述党史课30余堂。另外,还担任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主办的“红土地演讲大赛”、市文旅局主办的“红色文化经典诵读大赛”等系列“红色活动”评委。
围绕扶贫及乡村振兴主题,副主席温星策划并主编《乡村传》一书,记录和剖析东川红土地近年来的深刻变迁。
针对COP15盛会,温星总策划并担任作词,创作了公益童谣《小象宝》,以儿童视角观察和传颂云南野生动物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在央视《共同关注》栏目首播,点击量过亿。
三、 公益事务及社会影响
协会顾问晓雪、张永权、吴然、黄懿陆等前辈,积极参加各类文化和文学研讨活动,推介中青年作家尤其文学新秀作品,撰写大量评论和序言。其中,张永权还被昭通学院特聘为荣誉教授。
2021年7月、10月,昆明评协主席团安排部署,由副主席温星执行策划并主持,陆续举行了呼吁全社会救助当代先锋小说代表人物之一、“大陆金庸”姚霏(沧浪客)的直播和签售活动。11月,又发起主办了救助昆明评协及昆明作协理事、网络大V、民俗文化专家赵立(风之末端)的签售义卖及系列爱心活动。
本年度,按照主席团的指导思想,由温星举行承担,策划、主办并主持各类文学活动及读书会共15场,涉及作家包括于坚、徐剑、汪叶菊、张庆国、郑千山、姚霏、费宣(科普作家,云南地质学会主席)、赵立、马瑞翎等,产生广泛社会影响。温星个人,还担任书香昆明·全国/云南年度好书评选、广西师范大学年度好书榜、云南金融作家协会、云南农行读书会等赛事与机构顾问、评委,积极为云南本土优秀的作家作品做评介、推广。
副主席蒋蓓,配合新修《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参与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人道主义行动中儿童保护最低标准(2019)》编译项目,负责中文审校。
副秘书长刘冬云担任课题主撰的《云南生态文化现状及对策》,顺利结题。
四、 团队建设及新人发掘
截至2021年10月31日,昆明评协共79人。人员规模不大,是因为一直强调品质化、专业化及丰富多元性,而刻意提高了门槛。会中,早已奠定在全省乃至当代中国之地位的大作家、大学者及各类大专家,或正在成长中的优秀青年代表,可谓比比皆是,比例达到了90%以上。
有拥有全省文化文学学术领域最高荣衔的四位大家耆宿:中国诗歌学会名誉会长、云南省作协原主席晓雪,当代“课本名家”、儿童文学标志性人物吴然,云南省社科院资深研究员、云南评协原副主席蔡毅,中央民族大学研究员、云南中华文明研究会会长黄懿陆。
有上级、同级文学组织领导和高校文学院院长、教授:云南省作协原副主席张永权、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余斌、云南省评协原副主席冉隆中、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原院长兼云南省评协副主席李骞、云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兼云南省评协副主席王新、云南大学马列学院教授王海东……值得一提的是,李骞和王新之前分别是昆明评论副主席和理事,之后均出任省协会副主席,他们皆承担起了沟通省市两级评协的使命,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有各级非文学类组织负责人,他们在各自领域都已成名成家,但也常常涉足文学评论:昆明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马克斌、中国蒙学会副会长郑千山、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会长谭中贵……
另外,在新人发掘、培养和推介方面,昆明评协也不遗余力。比如在10月份,就为潜心创作中短篇小说、却从未发表过的新会员舒瑞,举行了一场规模小、却质量高且极富建设性的研讨会,为他的作品拓展出了改编舞台剧和电影的可能性,也为他的小说创作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参照。
综上所述,在“后疫情时代”的2021年,昆明评协及骨干成员皆未敢懈怠,都充分发挥着在文艺评论及相关领域的作用,积极主动作为,且充分打开视野,深耕文艺评论,却并不局限文艺评论,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值得欣喜的是,在每一个探索和尝试的领域,比如党史讲座、儿童文学、儿童歌谣、读书会及文学同人危难救助等,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当然,存在的问题也是很明显。最主要,依然是经费条件一如既往非常困难,甚至更加困难,每举办一次活动,都要八方化缘,颇感疲惫与无奈。希望在一些重点活动中,能得到市文联更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
2022年主要工作计划,包括几方面:一是遴选优秀的青年作家群体,举行系列研讨会,助力他们走得更远;二是选取优秀本土作品,主办系列签售和读书会,进一步扩大作品在大众中的影响,力求突破文学圈自身狭窄的范畴;三是充分外联昆明市作家协会、云南开明文学院、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云南中华文明研究会等文学文化组织,整合资源,共同做活做热地方文化(广义)范围;四是继续鼓励、助推会内骨干成员个人的创作及文学文化类相关公益事务,个人成绩也是协会成绩,以期共同扩大协会的社会及影响力。
在昆明市文联党组的领导和本协会班子的带领下,2022年,相信会扬长避短,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