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关于云南建筑的首个综合性展览——“在·野:云南建筑传统研究展”在昆明当代美术馆开展。展览按云南地域差异线索分成6个章节,通过与当代展陈方式的结合,呈现出云南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和多元探索。展览将于4月16日至6月26日持续展出。
本次展览包含“治水-从水网脉络到绝檄桢干的滇中昆明”“工业的遗存-以近现代冶炼矿业而筑镇的滇东北”“磁体容器-滇东南的房、村、寨、城”“具象的边地-滇西的流动与融合”“以一应百-显著主体民族影响之下的滇西南”“人神共居-生物多样、因循天地的滇西北”6个章节,采用图文、模型、GIS结合三维可视化建模等方式综合呈现,让观展者穿梭其间,充分感受云南建筑的魅力。
展出建筑模型。杨苑 摄
展览现场。杨苑 摄
据了解,本次展览由昆明当代美术馆与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共同筹办,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翟辉先生为本次展览总策划。展览以云南建筑学者的多元视角,结合丰富的学术实践材料,展现出不同区域“聚落-街巷-住屋”与“过去-现在-未来”“时空交错”的云南建筑传统研究成果。
展出瓦猫。杨苑 摄
展览现场。杨苑 摄
建筑学与人类学青年学者、本次展览策展人邓园也介绍:“本展览是关于云南建筑的首个综合性展览,通过对中国几代建筑学者的长期研究成果的结构性梳理和议题性提炼,推敲云南建筑的物理表现和空间使用,回溯它涵纳的独特社会文化制度;展览希望借此呈现关于云南建筑传统的特征、定义与差异。”(云南网 记者 杨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