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美好的词
都不足以形容她的好
马上就是母亲节了
你会用怎样的方式
表达对母亲的爱?
对于情感细腻的艺术家们来说
表达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昆明市文联各协会的艺术家们
是如何表达的吧~
民间文艺作品
《羊羔跪乳》剪纸 作者:刘兰芳
《我的父亲母亲》木雕 作者:马基淞
《为女儿梳妆》剪纸 作者:杨启慧
《母亲脸上的沧桑岁月》剪纸 作者:王仲德
《母亲》剪纸 作者:张群
《出征抗疫——母女送别》剪纸 作者:王华
《哺育》土陶 作者:王芳
摄影作品
《感恩母亲》作者:周琦勋
《祈福》作者:马克斌
《感受温暖》作者:张宇曼
《守望》作者:杨东萍
《穰穰满家》作者:杨东萍
《她走过春天》作者:赵剑波
《母亲和她的刺绣》作者:杨云瑞
美术作品
《矣美堵村·诗和远方》作者:卢娇
《矣美堵村·云上人家》作者:卢娇
《她》作者:张壁伟
《我的奶奶》 作者:黄成春
《家园》作者:姚建华
《玉勐嘎》作者:张雨松
《同学》作者:包朝阳
文学作品
《母亲·梦》
作者:杨蕊
母亲的村庄常年生养炊烟
她用季节的黄和绿招待客人
山里,鸟儿的歌声
被风吹落进河谷
连同母亲额头上的时光
顺着河流逆流而上
母亲年轻的容貌如崖边的苦荞花
已渐渐枯萎
月亮驮着红土地的余热停落在山脊
河边的驼铃声把老马的梦串成蹄形
母亲用粗糙的双手接住第二天的黎明
她和她的马匹又躲过人群的嘲讽
奔向在山脊下熟睡的儿女
母亲在静默的土地上耕耘岁月
她低头与弯腰的弧度
定格了一个春天
火塘里煮着新鲜包谷和瓜果
整个雨季都在低矮的房屋里沸腾
母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人
带着儿女围火塘而坐
咀嚼着漫长的日子
风,溜出溜进
把一个家庭的贫苦赤裸裸地
扔在隔岸的灯火里
每一个夜晚,母亲都紧张地护着油灯
不让梦冷却
雨水季节的光阴都是绿的
背一篮粮食爬过山脊,村庄就天亮了
母亲背来了太阳
她还要把怀里的儿女们都送出大山
远方,梦落地生根的地方
驼铃声,行走的风景
星辰翻山越岭,嘲讽声淌不过河流
从那以后,旁人的眼光
如母亲身边的老马一样温和
离开村庄,儿女们把母亲包好的泥土
撒在城里的每一碗月光里
对着母亲所在的方向一饮而尽
乡愁默默不语
母亲是从山脊底下摸爬滚打站立起来的
太阳每天都从她的脊梁跨过
把她弯向泥土的腰杆缩影成村口的大山
她更喜欢夜晚,因为
她可以把一生的苦难藏得更深
每个季节,母亲在月光下收割庄稼的镰刀
整晚都割疼我的心
《母亲,湖》(节选)
作者:雪纷纷
(一)
这是一个疯狂的决定。母亲节的前一天,我们决定环游母亲湖,寻梦清水海。
母亲湖叫清水海,因水清澈甘冽而得名,因其哺乳着寻阳大地的芸芸众生,补称为寻甸的母亲湖。
母亲知道这个决定后,对我千叮嘱万嘱咐,要带上足够的干粮和水,要紧跟着队伍记得戴上帽子和雨伞,走不动了不要硬撑,千万不能一个人走丢了落了。
(二)
母亲是唠叨的。从记事开始,母亲的唠叨便伴随着我的一生。学走路时,叮嘱我要走稳不要摔倒;读书了,叮嘱我要好好读书长大了才有出息;工作了,叮嘱我要好好工作追求上进;成家了,叮嘱我要好好过日子;当妈了,叮嘱我要好好照顾孩子......
这世上,除了母亲,再没有这样一个人,把你所有的喜怒哀乐、阴晴冷暖,记挂在心上。时时,刻刻。
母亲是卑微的。卑微得不认识字,不知道诗和远方,不知道远方有多远,世界有多大。母亲操劳奔波了一生,成为城镇居民,却卑微得没有工作单位没有农村待遇。一份低薄的养老金,还是用父亲省吃俭用的工资购买的。
母亲是焦虑的。当年外公外婆省嘴挪牙积攒着要用来买一驾马车成捆成捆的钞票,一夜之间变成褾糊墙壁的废纸。母亲一家,又陷入到吃了上顿没下吨的困窘;文革那阵,母亲说到了晚上总是早早地关上家门,害怕听见外面的冷枪声;在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母亲偷偷摸摸东躲西藏地去做点小生意,只为了养活我们;在吃穿不愁已略有积蓄的现在,母亲还是经常惶恐不安和小心翼翼,说是得提防那些无孔不入的骗子和小偷。
母亲是孤独的。两岁多时,外公意外去世,母亲成了没爹的孩子。母亲的一生,便注定了没有父亲的孤独;成家后,父亲在外地工作,留在家里的,除了担起家庭的重担还有无尽的孤独;晚年时,养大的儿女为了生活天各一方,陪伴在母亲身边的,是记忆力减退正在慢慢忘记过去的父亲,还有那条缩成一团日渐苍老的老狗。
母亲是疼痛的。上半辈子,在缺衣少粮,担惊受怕、饥饿寒冷和疼痛中挣扎;下半辈子糖尿病心脏病缠身,在疾病的疼痛中挣扎。
母亲是美丽的。年轻时的母亲,娇小瘦弱,大大的眼睛,长长的辫子,一身宽大的土布衣服,还是遮掩不住母亲天生的清秀和丽质。现的母亲,满脸的皱纹苍桑,身子臃肿肥胖,目光迟钝呆滞。但在我的心里,母亲依旧是美丽的,依旧是世上最美丽的母亲。
母亲是伟大的。用一个小小的子宫,孕育出四个女儿;用她干瘪的乳房,养大了我们;用她弱小的身子,扛起了生活。
母亲是包容的。在她的眼里,我们的健康平安,便是母亲最大的幸福和满足。只要儿女们需要,母亲便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哪怕老了,哪怕步履蹒跚,母亲用她的豁达和包容,为我们支撑起一个家和一片小小的天。
《清水海》
作者:余文飞
母亲,今夜
夕阳掉下横河梁子
我的心若稗草彷徨于秋风
掉在果马坝子的庄稼地里
心上的一个惶恐
纠结另一个心底的惶恐
像一朵月光
盖住水面的波
母亲,你看清水海
皱着眉头
金源峡谷的风刮上来
把云切细,切碎
切掉它们的理想和自由
切得比我眼角的鱼鳞纹
深邃
今夜,我什么也不想干
只是静静地看着清水海
像一个漂泊久远返家的浪子
默默地看着沧桑的你呀
母亲
母亲,我从不质疑
天空会把天空还给大地
把日月星辰
赠给水波、流光
月色会把我的魂
送回你的怀里
母亲,趁着狗尾草
逆着余晖
早生着华发
我丢给清水海一颗小石子
它落入湖底
一如我今晨
看着清霜融化
成草尖上的一滴
悄无声息
的叹息
母亲呀!当你走入人世的另一边
我有棱有角的心
早学会了谦卑
一如清水海底
听话的卵石一枚
《母爱,挂在墙上》
作者:李建华
有些爱是藏在心底的,有些爱是说在嘴上的,有些爱是写在纸上的,母亲的爱是挂在墙上的。
每天午饭后,洗好了两个人的碗筷,把骨头汤泡饭倒给了前窜后跳的灰狗“小丑”,把石头鱼拌饭倒给“喵喵”叫唤的小花猫“豆浆”,再把围在小丑身边虎视眈眈的十几只公鸡母鸡阉鸡赶到院子外面的果园里,最后,喂饱了“嗷嗷”狂叫、圈门拱得山响的十几头猪仔,母亲就闲下来了。可闲下来的母亲手还是闲不下来——抬出针线箩,提个草墩,坐在院子边桂花树下绣十字绣。
那年,村里兴起了十字绣,年近七十的母亲见别人绣好、装框上墙的十字绣那么爱人,那些娇艳欲滴花朵样式比起以前自己做布鞋、枕头时绣的漂亮多了,去年春节于是就叫妹妹替她到网上买来绣。
于是,每天午饭后到做晚饭前,母亲就坐在院子里或堂屋门口台阶上绣十字绣。戴上老花镜,右手拿着绣花针,中指套着顶针箍。左手拿着绣布框,旁边小桌子上放着针线箩和图样,面前趴着“小丑”,怀里有时还睡着“豆浆”。乡村的午后,那么幽静。偶尔有汽车或摩托从院外驶过,总逗得“小丑”跳起来,冲到院子中间吠几声,母亲又把它唤回来。
这一绣,母亲绣了整整一年,我回老家时常常看到这宁静的一幕。
大年三十,兄妹三家都在老家过年。贴春联前,我和姐夫按妈妈吩咐,在客厅挂上了一幅十字绣——“兰花图”,上面一句话:“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年夜饭后,父亲搬出了三块牌匾,每块长度将近两米,宽度接近一米,全部是金色带花纹的边框,框内玻璃下边就是或艳丽或素净的三大幅十字绣。父亲说:“你妈妈我们年纪大了,田地里也苦不动了,没有什么积蓄。今年,她绣了四幅十字绣,每家一幅。老大老二都四十多岁了,孩子也快工作了,希望你们每家都夫妻和睦,阖家平安。老三家这一年不顺,刚刚离了婚。新的一年,能合则合,合不了则重新组织一个新家,也要以和为贵。我始终相信‘家和万事兴’,不管是我们小家,还是大到一个国家,都是这个道理。你们不要辜负了你妈妈对你们的期望。无论事业艰辛也好,生活困苦也罢,这个家都是你们休息的港湾。”随后母亲挨家分发。我的是一幅“牡丹图”,正中一个大大的“家”字,旁边几行小字:“家是一个温馨而甜蜜的字眼,家是使你快乐强壮的源泉。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女的乐园。”姐姐的是荷花图“家和万事兴”,妹妹的是梅花图“家和万事兴”。
春节后,姐姐、妹妹和我,都把母亲的十字绣挂在了各家客厅墙上,每天起床后或下班回家,都能看到那浓密的、深藏在一针一线里的母爱,看到它,就仿佛看到了母亲那粗糙的手指上密密的针眼,想到了母亲的殷切期望。
母爱,那么细密、永恒。无论儿女多大,在母亲眼中,仍是长不大的孩子啊!
这几年,母亲都没有绣十字绣,一家墙上挂一幅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