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走向人间烟火,绽放迷人光彩
发布时间:2022-06-16 17:45
信息来源:春城文艺

与往届相比,本次非遗宣传展示内容更加丰富、持续时间更长。除举办非遗项目展示、文物鉴定、云南非遗公开课等活动外,还首次举办云南非遗伴手礼评选和云南非遗影像展。其中,“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线下活动,是加强非遗活化利用,文化遗产与人间烟火相得益彰的有效探索。非遗不“遗”,它是一种生活文化,需要走出深闺,需要走向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

“非遗购物节”热闹非凡

云南美术馆外的活动现场,汇聚了云南省30余项非遗相关产品、非遗工坊、中华老字号进行展示、展销。集中宣传展示了丰富的非遗资源,白族扎染技艺、云南围棋子(永子)制作技艺、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乌铜走银制作技艺等非遗技艺,还有彝族服饰、佤族织锦、傣绣非遗工坊等非遗手工艺品,更有彝族海菜腔、纳西族热美蹉、傣族《马鹿舞》等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

现场,市民、游客还能与非遗传承人或非遗手作人零距离互动,体验临沧竹编、剪纸、面塑、葫芦丝、银器锻制等非遗项目制作过程,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非遗法规和非遗知识。

“现在关注非遗的人越来越多了,参加活动可以展示斑铜制作技艺,还能帮助我们打开销路。”作为斑铜制作技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和领军人物,康贵友兴奋地告诉记者,“会泽斑铜很受欢迎,昨天卖了大概六七千块钱。”

“我喜欢这里非遗的味道,感受这里的传统文化气息。”市民黄女士表示,“以前都是在博物馆里看非遗,其实还是有距离感,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了解非遗、购买非遗产品,拉近了与传统文化的心理距离。”

活动现场

乘着清凉夏雨,欣赏热情的歌舞乐表演,品尝大理无量山的火腿,喝一杯德昂族的酸茶,吃着建水西门的烧豆腐,感受来自迪庆的青稞酒,亲身体验郑氏黄帝九针医术、皮影戏(腾冲皮影戏)等传统文化,无疑是夏日的一桩乐事。

“非遗+”大有可为

2022年云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非遗宣传展示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旨在推动非遗更好融入当代生活,让民众在非遗购物体验中,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营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活动现场

一首原生态的拉祜族民歌《快乐拉祜》,把现场的气氛烘托到了高潮,作为普洱市澜沧县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创办人,李娜倮表示,“近年来,我们普洱市澜沧县老达保村民小组党支部通过‘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保护、传承、发展民族特色文化,引领群众通过‘唱歌跳舞’实现了脱贫致富。未来,我们还需要充分挖掘本土民族文化,带动农特产品销售、乡村旅游发展,打造‘民族文化+互联网’产业链,打造一批乡土特色为主题的精品,让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金永才说:“近年来,我兢兢业业从事乌铜走银制作技艺的传承,从家庭作坊到在官渡古镇开馆授徒,已经走过了14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和政府对我们传承人的关心支持,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未来,我将把乌铜走银制作技艺传承好,让徒弟们将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发扬光大,让乌铜走银制作技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旨在开展非遗保护传承的同时,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让非遗活态传承,融入民众生活。让广大民众在“吃喝玩乐”中了解非遗,为非遗的发展传承打下坚实的民众基础,使其成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