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6月22日晚,昆明恒隆广场大象好在书店,在叶芝经典诗作《当你老了》谱曲而成的同名歌曲弹唱表演中,“当你爱了,当你老了:叶芝诗歌沙龙”唯美启幕。这是《尤利西斯》烛照百年——爱尔兰读书月暨乔伊斯、王尔德、叶芝文学月系列活动收官的第三场重磅活动,由爱尔兰驻华大使馆主办,大象好在、昆明文艺评论家协会、《滇池》文学杂志联合主办,杨雄、温星总策划。
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爱尔兰诗人、剧作家、散文家。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领袖。艾略特眼中“当代最伟大的诗人”。19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他那永远充满着灵感、鼓舞人心的诗篇,透过高度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叶芝的经典作品很多,包括《当你老了》《秘密的玫瑰》《柯尔庄园的天鹅》《驶向拜占庭》《丽达与天鹅》《苇间风》《凯尔特的薄暮》,等等。
主持人温星演唱叶芝经典《当你老了》,青年诗人字童吉他伴奏
本次沙龙,由李小松、胡兴尚、胡力思、刘冬莹、朱向鑫、刘珈彤、字童等中青年诗人担任嘉宾。主持人、昆明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温星说,他认为诗歌有两大主要功能,一是讴歌爱情,一是记录历史,很多时候诗歌都是属于年轻人的。因此,叶芝沙龙嘉宾阵容特意以年轻人为主,以便给有特点和潜质的青年诗人更多走到前台亮相的机会。
作为当晚领衔嘉宾,昆明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李小松说,喜欢诗歌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活在灵魂里的人。讲到灵魂就讲到叶芝,叶芝是八十年代其便对中国作家、文学爱好者一直产生着重要影响的著名诗人之一。“我记得早年丽江出版社出了一本《丽达与天鹅》,那是让他获得诺贝尔奖的系列作品之一。叶芝带着他的意念、思想、精神来到中国。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是迎面扑来的春风,从叶芝的诗歌中,我们则了解到同时代地球上的其他生命是怎样的。”
叶芝沙龙领衔嘉宾、昆明作协副主席、秘书长 李小松
关于古代诗与现代诗的关系,李小松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他说,“叶芝的诗在中国盛行并不会影响中国的传统,它恰恰生成了中国新的传统,五四以来的新诗运动是在第一次世界潮流带领下完成的,我们白话运动和早期新诗是这样来的,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新诗也是这样来的。比如我们本土诗人于坚,他不是一个背叛者,因为他诗中的那种启示,激活了我们在日常生活语言中的诗性。”
嘉宾、《滇池》副主编 胡兴尚
《滇池》杂志副主编、青年诗人胡兴尚认为:“我们通过叶芝的诗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如果没有这些大师,我们对爱尔兰是非常陌生的,还好我们有文学,通过诗歌作品对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叶芝的诗歌在中国经历了两个时期,以高度的艺术形式诠释了整个民族的灵魂。新文化运动和改革开放之后,他的思想受到关注,因为这是两个灵魂解放的时期,我觉这是他之所以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受到关注的原因。”
嘉宾、青年诗人 刘冬莹
嘉宾朱向鑫和女儿胡潇冉,陆续朗诵
胡力思、刘冬莹、朱向鑫、刘珈彤、字童等五位青年诗人嘉宾代表,也陆续登台,或阐述对叶芝的理解,或朗诵叶芝诗歌,或分享自己的创作。其中,朱向鑫8岁的女儿胡潇冉也勇敢举手,朗诵了一首叶芝的《我的书本去的地方》;刘冬莹现场古筝弹奏《渔舟唱晚》,以东方的古典诗意,来应和西方伟大诗人叶芝;而95版最年轻的嘉宾字童,在为主持人温星伴奏沙龙开场歌曲《当你老了》之后,还跟他的鼓手小伙伴一起,现场演唱了许巍的《时光》。
嘉宾、青年诗人 刘珈彤
整场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热情洋溢,温馨浪漫,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学结合,实现了向一代文学巨匠叶芝致敬的过程。
最后,作为《尤利西斯》烛照百年——爱尔兰读书月暨乔伊斯、王尔德、叶芝文学月系列活动总策划之一,大象书店创始人杨雄登台,向所有嘉宾和读者表达感谢。
嘉宾、青年诗人字童
同为总策划并兼总主持的温星,则对策划主办这系列文学盛宴的初心和宗旨进行了回顾、总结。他说,作为边疆省份的云南,是中国的诗歌高地,涌现了不少在当代文坛深具影响的作家、诗人,但就整体的阅读氛围和文学氛围而言,还有待进一步搅活起来,才能更加繁荣。在这方面,作为全省第一家覆盖文学及艺术各门类的评论人才社会团体,昆明文艺评论家协会责无旁贷,以后将举办更多推介、传播本土及国内外优秀作家作品的活动。(春城晚报)
总策划杨雄、温星讲述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