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版的《春之祭》由杨丽萍民族艺术文化基金会领衔、北京孔雀当代舞团出品,并联合中国舞蹈家协会、上海国际艺术节等共同出品。此次昆明站演出由云南蝈蝈儿文化主办。《春之祭》从2018年10月在昆明首演之后,目前在全世界巡演了一百余场,同时已在国内40多个城市进行了巡演。先后参加了上海国际艺术节、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等世界著名艺术盛典。此次再度回到昆明,演出场地云南艺术剧院,正是该剧的诞生地、排练地。
演出现场,《春之祭》的舞台成为一个抽象的宇宙,时间、空间、生命共存其中。舞台上有999个神秘符号,如《十面埋伏》舞台上的剪刀一般令人震撼。舞者在舞台上忘我起舞,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被放置在一个宏大的具有暗喻性质的时空之中,产生出亦真亦幻、亦虚亦实的多维空间。舞蹈语言在杨氏舞蹈美学的基础上又有了全新的探索。剧情上,更是在《春之祭》原著的基础上展开了瑰丽的想象。杨丽萍在作品中融汇她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与生命理念的深刻领悟,同时注入她独有的孔雀舞蹈语言,狮子暗喻权力、旧有的世界,女人是受难者、觉醒者,祭师则象征着无情、冷漠的东西,孔雀代表着重生、未来的希望。
有观众表示:“《春之祭》闪耀着舞蹈之美,东方智慧,生命思考,人性光芒。剧中呈现出从生到死,再到涅槃重生的轮回。现场特别震撼,非常值得一看。”
杨丽萍:
很高兴能把作品献给家乡观众
舞剧《春之祭》是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100多年前创作的先锋之作,作品呈现了俄罗斯原始部族庆祝春天的祭礼。百年以来无数的艺术家对该作品进行过演绎。杨丽萍版的《春之祭》极具东方文化特色,已不再是单纯的“献祭”,东方宗教之中“轮回”的概念加入其中,从生到死、再到涅槃重生的轮回,以一种大无畏的大同精神注入《春之祭》。
《春之祭》全剧用东方文化、东方智慧、东方审美重新阐释西方经典,以“不同”来探索“大同”,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之美,具有穿越古今,穿越文化差异,沟通当下你我的力量。谈到该剧,杨丽萍说:“《春之祭》之前有很多版本,我们的版本按东方美学的方式演绎,用我们自己的民族密码进行解读,把经典展现在大众面前。《春之祭》有着中西融合的魅力,是100年前的音乐与当下舞蹈的融合,从视觉、心灵上让观众受到熏陶。这是西方音乐与东方舞蹈的对话,也是两个地方的灵魂对话。”
时隔4年,《春之祭》回到云南、回到昆明,杨丽萍非常感慨:“在这个困难的时候,还有人来支持我们,我表示由衷的感谢。把自己的艺术作品献给家乡的观众,是非常高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