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推进昆明市国际化城市建设,打造区域性国际艺术交流平台和艺术品交易中心,2020年11月5日,昆明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共同对合虚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留筠馆等12家文化机构进行2020年昆明市区域性国际艺术交流(交易)平台相应类别的中心和场馆授牌。我们分别对这些授牌机构进行了走访,并将其文化资源及其创新活动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深度采访,系列稿件将陆续推出,今天先刊发一篇《官渡古镇:整合资源强化优势 实现文旅创新发展》,以飨读者。
官渡古镇:整合资源强化优势 实现文旅创新发展
走进昆明官渡古镇,以螺蛳壳为建筑原料混合粘土的老墙上,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道路两边商铺林立,乡音土语带着浓厚的市井气息。1. 5平方公里的古镇内,集合了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六寺、七阁、八庙”等人文景观及众多云南“一颗印”式民居,镇中心被云南省文化厅命名的首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50项之多,文化底蕴丰厚。
为积极响应官渡区委、区政府关于“文化强区”的战略部署,促进官渡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满足广大城乡居民和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2020年11月,昆明官渡古镇正式成为昆明市区域性国际艺术交流(交易)平台。
自平台认定以来,昆明官渡古镇一直加大力度引进文化企业入驻,对园区文化艺术资源进行储备,加速推进文创片区招商工作及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一方面,积极推进与各大艺术院校合作计划,以免租等优惠政策吸引艺术类学生创作工作室集群及院校各专业名师实训展销店的进驻。另一方面,多方走访了昆明地区部分知名的大师、艺人,引进了绿雪斋艺术馆、马行云·陶土体验馆、永胜瓷体验馆、滇池船艺体验馆、付宇及朱子伊华服工作室、昆明旗舰主题邮局等优秀文旅企业,以及滇剧非遗传承人、官渡滇剧花灯传习馆馆长、昆明好人张雄,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马行云,云南船模业领军人物、中国船模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付昆祥等数十名优秀人才。并对符合条件的文旅项目进行政策优惠扶持,年招商体量约10000㎡,引进品牌文旅、非遗项目10-15项,引入大师工作室5-8项,直接带动消费1000万元。
同时,为提高古镇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更好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官渡传统文化,打造文旅品牌,昆明官渡古镇还积极开展了各项区域性、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除了传统节庆日及重要的节气日,精心策划的春节踩街、端午庙会、七夕文化游园、中秋团圆饭拜月礼、汉服节传统文化活动外,还承办了全国非遗联展、昆台美食文化交流活动、围甲联赛等,省、市、区乃至全国性的重要文化交流和展示活动50余场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广受游客和周边市民追捧。
不仅如此,自平台认定以来,昆明官渡古镇以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全新的古镇特色街区、知名的文化产业品牌为基础,向社会提供科普文化服务供给,打造了“文旅科普研学基地”。古镇内的“云子棋院”“昆明市碑林博物馆”“官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乌铜走银”“绿雪斋艺术馆”“凡爵艺术馆”“滇派内画艺术研究中心”已先后被打造成市、区级科普基地。“官渡古镇文旅科普研学基地项目”建设及研学活动也在有序开展,截止2021年3月20日,共开展各类文化研学活动20余场次,开展冬令营、团建或活动20余场次,接待研学人员2000余人次。
这些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不仅吸引市民及游客前来观光、度假,真真切切的感受老昆明的文化魅力,弘扬官渡的历史文化、展示民族风情。同时,丰富了昆明的旅游业态,弥补了古镇的缺憾和空白,提升了城市的旅游品位和集散地功能,对城市品牌形象的打造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昆明市区域性国际艺术交流(交易)平台的建设认定,让昆明官渡古镇得以围绕省市关于“居住、休闲、养生、体验在昆明”的主题和“把昆明建设成国内外重要的观光、康体休闲和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度假胜地”的总体部署,抓住云南省打造旅游名镇,建设“夜经济街区”和“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县(区)”的政策机遇。以文化体验、文化旅游为主题,对古镇资源进行整合,融合本地文化,走具有地方特色的古镇旅游发展之路,做足古镇特色,将古镇悠久的历史人文传递出去。在提高昆明官渡古镇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同时,把古镇打造成昆明独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文化品牌。
文化为根,旅游为魂。特色建筑、特色商业、特色文化在全方位的整体渲染打造下,一个集古滇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度假的品质小镇正在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