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 蔡毅:费孝通,一位学者的富民追求与大同理想
发布时间:2022-11-09 10:21
信息来源:春城文艺

我心目中的费先生是一个慈祥、温和,永远笑眯眯的睿智老人,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大儒大侠。对于他可说的话、可研究的问题很多,不过,我这次只想挑最重要的几点来讲,因为它们于我更重要。

一是每一个学术研究者都应当问自己,你为何要从事研究?你的研究有什么用?于人于世于社会有何价值意义?如果能对这类问题讲出点道理来,那很不错,如果回答不了这样的问题那就趁早收手,尽快去干点其他。

费孝通先生很早就解决了这一问题,他明确提出“志在富民”的主张,提出“从实求知”的学术原则和“科学的价值在于真正为人类服务”的清醒目标。“志在富民”绝对是他的原创,集中体现了费老做学问、搞科研以及一生矢志不渝的思想追求,光这一点,我对他便十分钦佩。因为不管学术研究、社科研究或科学研究,假如只是为满足个人的某些欲望私利,比如名利追求、炫耀心理、财富贪求,那价值意义肯定就可疑或缩小了。而费老一生所有的学术研究都在实践“志在富民”这一目的,非常好也非常了不起!在中国,富民本是君主、官员、政治家考虑的问题,学者主动来考虑这一问题,我觉得便是志存高远、志在报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最佳体现。如果我们每一个从事学术研究的人都能欣赏、向往和践行这一主张,任何一门学术研究便不会无的放矢,不会凌虚蹈空,不会脱离实际,不会让人觉得无用。

二是“文化自觉”,这也是费老首创的观点。“文化自觉”命题诞生于1997年,他表达的是“当前思想界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应,是世界各地多种文化接触中引起人类心态的迫切要求”。它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在生活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就是它的意义和所受其他文化的影响及发展的方向。”

文化自觉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认为:文化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大口袋,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正因为它含混模糊宽泛无边,样样都可以包容,所以,泛泛讨论文化自觉的问题会让人感到大而无当,难以下手。若想真正谈论文化自觉问题,就必须研究与之相关的哲学自觉和价值自觉问题,毕竟,它们才是最深隐、最根本的问题,是决定文化自觉究竟向什么方向发展,向什么目标努力以及最终为了什么的大问题。因此我提出:文化是人类求取进步和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而价值则在引导着人的追求方向、奋斗目标与最终结果,帮助人们形成一种价值判断,一种规范性的认识,然后指导今后的行为。我认为在人类所创建的各种文化样式中,价值是文化构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价值是文化最核心的构成因素,价值观是文化最重要的内涵、内容与体现。

梁漱溟先生说:“盖人类文化占最大部分的,诚不外那些为人生而有的工具手段、方法技术、组织制度等。但这些虽极占分量,却只居从属地位。居中心而为之主的,是其一种人生态度,是其所有之价值判断——此即是说,主要还在其人生何所取舍,何所好恶,何是何非,何去何从。这里定了,其它一切莫不随之。”价值是文化之本,价值决定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基本理念与规范原则,包括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和存在的意义。价值居于文化的核心和支配性地位,它决定、引导、规约和激励着文化的追求目标与发展方向。

“价值自觉”是我根据费老提出的概念加以推演,自创出一个相应的概念,目的是强调一切追求价值的人应当对自己所求的东西有清醒的认识,明确的态度,不要搞错对象,不要犯糊涂而走上南辕北辙之途。如果说,文化自觉要解决的乃是文化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一类问题,以推动文化的自觉创造与实践,价值自觉要解决的则是价值主体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与价值创建,它要追究过去、现在和未来价值追求的对错和合适与否,需要不需要进行调整、纠偏和改变,要考虑如何通过价值反思来推进价值的自觉建构。透过生活世界杂乱的表象,穿越纷纭的文化现象,人类在对思想、精神和理论的探索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价值是人类追求的核心、是思维和精神动力的原点,价值在重建人文传统、确立精神科学和文学艺术的合法性方面,承担着基石般的作用。

换言之,价值是文化的向导和精神的动力,价值为文化提供整合、规范和建构的方向、目标。因此,文化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价值的发展,文化的自觉最终得听命于价值的自觉。它们二者之间,一个是核心的内在,一个是内容的外延;一个逐渐由核心向外部弥散扩张,发挥着统帅作用;一个逐渐由外部向内里汇聚收缩,形成服从与配合。文化需要价值的提升才得以凝练和澄明,价值需要文化的滋养才能茁壮成长。两者既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又相互分离甚至不时背反,形成一种内生互动。但归根结底,文化最终得服从价值。因为价值可以筹划文化、规范文化、引导文化,最终达到建构文化的目的。

三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老90年就提出,但到80岁时才说它其实就是文化自觉历程的概括。在我看来,这几句话是费老的核心观点,是他思想的精华,一生研究的结晶,值得我们好好琢磨、体味、研究和学习。因为其中蕴含的思想、态度、立场和主旨都极为通达、明智,有大视野大情怀大智慧在内。

如果我来解释这十六个字,“各美其美”说的是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首先都有自己的美好、特长和优点,这是需要肯定、保持和发扬光大的。这是文化自信、审美自信、价值自信的第一步。但这还不够,还得“美人之美”,对别人具有的美、特长和优点,也称赞、夸奖、欣赏和支持,不能打压,不能搞门户之见,不能一叶障目,只孤芳自赏。你只有承认并欣赏别人之美,别人也才可能承认并欣赏你的美,这是第二步。第三“美美与共”,你美我也美,你我共同美。你按照你理解喜欢的美发展,我遵从我希望向往的美前进,各自并行不悖,相互竞争,相互鼓励。世界本来就是复杂多样的,大千世界从来都无比丰富多彩,因此美与美在比较中存在,在相互接纳,相互容忍,相互欣赏中走向更加辉煌灿烂,这就是天下大同的目标,是人类心心念念的愿景。假若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能本着这样的愿望、方式和原则行事,那么这个世界就将变得极为美好,就是大同、是理想,是乌托邦,是共产主义,随便怎么称呼都可以。

我是把费老的这四句话当作像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样的贡献,它提出的是人类社会的必经之路、理想方向和美好原则。在我看来,这四句话是文化宣言,也是美学宣言,还是人生宣言,也可推广到社会学、哲学、经济学等一切学科领域,还可扩大推广到治国理政、国际法则等更大范围,因为它可以达致社会大同、天下太平,各个国家和睦相处。一个学者能为人世贡献这样思想、观点和方案,不得了,了不得!我五体投地,心向往之。因为这思想超越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哲学思想,超越了一个阵营要吞没战胜另一个阵营的过时理念,具有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宏大气魄和包容理想,十分高明。

当然,如果我们的思想只停留在对“文化自觉”的赞美认同上,那是远远不够的。在当今这个信息泛滥,思想匮乏的时代,我们尤其要强调文化和价值的重要,正面价值的可贵,理直气壮地强调正确积极的价值观,用它来推动创造欲的涌流和实践变革力的显现,开发出惠及全人类的世界性意义——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努力做到“以魂强体,以德润人,以神聚力”。“以魂强体”就是确立正确的价值信念和价值观,将自身建设好,用先进的核心价值引领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而去投身社会,改造世界。“以德润人”就是通过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教育,用文明的阳光雨露滋润心灵,用高尚的精神食粮陶冶情操,激浊扬清惩恶扬善,形成明礼、知耻、守信,崇德尚善的社会风尚,提高每一个公民的素质。“以神聚力”就是以价值理想、价值信仰形成的精神力量来凝聚、统帅和激励一切力量,引导和培养社会思潮,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在多样中谋求共识,在多变中把握方向,以推动中华民族的强大和中华文化的复兴。

作为后来者,我们更重要的是需要思考如何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迈向文化创新、文化创造和价值创新、价值创造上,文化永远要创新才能发展,才能长存,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更光荣的任务,更伟大的使命,希望诸君努力,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