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钟开天艺术馆协办的著名作家、批评家、编辑家周良沛从文70年成就展暨研讨会在昆明秘境M60创意园内钟开天艺术馆举行。云南老中青三代作家、学者、艺术家、评论家和编辑们争相发言,从不同角度对周老的人生经历、人格品质、文艺成就、教学方法以及经典故事进行了研讨、交流与回顾,反响热烈。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栉风沐雨,九死不悔。这几个成语,用在今天会议的主角身上,我觉得特别贴切。”本次研讨会由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冉隆中主持,引领大家进入周老的生活世界。与会人员观看《周良沛从文七十年回顾》的视频,了解其九十年的人生片段与七十年的作品名录。
研讨会中,云南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秦槟致辞,他称赞周老为云南文艺界的宝贵财富,值得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认真学习,并号召全体与会人员倾己全力,踔厉奋发,无愧时代,无愧初心,学习周老为文学艺术持续奉献的精神,勤勉不息,创作出更多的锦绣佳作,为推进云南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努力。
著名书画家钟开天深情回忆与周老曾经共事的美好岁月,感激周老的教导与帮助,并敬献书法作品“文道风骨”。同时,著名画家、书法家、作家张励民,为周老敬献“寿桃”书画作品。
《大家》杂志主编周明全代表出版界发表感言,他表示,周老一直致力于文学的创作与编辑,成就斐然,贡献巨大。历经千辛万苦出版的《云南文学丛书》是非常珍贵的云南文学史料,历经艰难险阻将《徐志摩文集》编撰出来,风靡全国,其《丁玲传》仍是研究丁玲的权威之作。
在研讨过程中,主持人冉隆中表示,周老无论是在自己的作品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照见周老高洁脱俗的气质。他总是以宽宥、大气、善良、包容、爱护以及不妥协的战斗精神,体现着诗人高尚的人格。
著名学者、评论家蔡毅作关于《筚路蓝缕九十载 丰硕成果七十年——周良沛创作成果及评价》的主题演讲。他说:“周老对诗的认识独到与深刻,他非常爱诗和重视诗歌。几十年来,他搜集、整理、编写、出版和研究诗歌,对中国新诗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我看来,他对新诗的贡献无人可及,也无人能替代,为后来的研究者继承和发扬新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著名军旅作家欧之德指出,回顾云南的军旅文学创作,曾经在50年代达到非常辉煌的高峰。他说:“我想用正气、正义、正直来表达对周老的敬仰之情。周老敢于讲别人不敢讲的话,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著名戏剧家、理论家、云南艺术学院原院长吴卫民,回忆受教于周老的难忘时光与深刻印象。他说:“在听课过程中,我被周老丰富的人生经历所震撼,一个经历了20多年磨难的人,没有一句对生活的抱怨,没有一句哭天抢地的诉苦,没有将精力和时间耗费在苦难的修复中,待他归来,仍是翩翩少年。他用心耕耘文化,为的是将更多的文学瑰宝留给下一代,这种纯粹的感觉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云南美术出版社原社长刘大伟说:“周老的风骨、气节激励了很多文化界的人,他对文艺界的贡献非常大,他提携关爱后辈,几代人都受他精神的激励和影响。他也是一名优秀的编辑家,编辑了许多影响重大的作品。”他回忆周老杂文《良知与狗食》的编辑出版事宜,评价该书是一部充满着批评话语,绝不妥协的作品,其深刻的思想、犀利的文风令人震撼。
著名作家、云南文史馆馆员原因回忆,自己学习成长经历弃物理从文学,深受周老影响。大学时第一次听周老讲座,至今仍激动不已。“周老师拄着一根手杖,穿着一件风衣,走上讲台,把风衣往后一撩,就开讲了。真是好一个潇洒了得,完完全全的诗人气质、诗人气派。”他带来中英文对照本的《周良沛短诗选》,示与众人,并评价道“每一首诗,都是一粒用血和泪、光与火孕育的珍珠。”
云南孔学会会长谭中贵进行《从诗的批评到诗的创作——周良沛先生作品管见》主题演讲。他认为周老《诗歌之敌》一文的观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及至不同思想倾向者,只要相信自己追求诗的真诚,那么,为诗的良心,为诗的真,都可求诗之大同而存非诗之异,携手打假,让新诗重展鹏翅”具有普遍性,可为四海之戒尺。敢于讲真话、讲正气,是周老诗论的一条主线与“文脉”。
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温星围绕《周良沛,捅破那层罪恶窗户纸的人》为主题发言。他认为,即便在当代最优秀的文学批评家里面,周老的犀利和敢于讲真话,都是非常稀缺、非常难能可贵的。这样的人,放眼中国文坛,也并不多见。
昆明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云南大学教授王海东作《以诗证史:不可磨灭的存在之殇——<铁窗集>的多重意义》报告。他表示,周老痴迷于文学,废寝忘食,不知老之已至,用大量的作品记录个人的遭遇,反思时代的苦难,那纯洁的诗心与良知,使其成为厚重的书写苦难的苦难诗人,写下了不能磨灭的作品。
昆明理工大学副教授陈中亮认为,在作家群中,周老的诗歌理论显得简单,直白且独特。他将诗歌直呼为“诗就是诗”,在这一观念中,诗不是复杂的、深奥的、阳春白雪的,而是简单的、日常的,从不摒弃下里巴人的。这种朴素的诗歌观点,却始终能站在诗歌的大道上,切中肯綮。
研讨环节之后,周老发表人生回顾和创作感言。一向谦虚的他表示自己不会说话,却用最朴素的话语传递出了最撼人的观念。“一个作家需要用作品说话,而不是用嘴说,更不是由别人来说我的好。”周老感慨:“有许多比我出名、比我热闹的作家,离开我们不久后,人们就渐渐忘记了他们,这是作为一个作家不愿意碰到的事情,也许我就会碰到,但是我不会有什么怨言,我感觉到这就是时代对每个作家最公平的态度。”
本次研讨会有利于文艺界对周老的深入了解,开展相关研究,而其刚直不阿的文人风骨,正义、正气、正派的人格,大量真诚而富有史料价值和时代气息的作品,都将激励后辈学人勇于直面人生与现实,敢于投身文艺学术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