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主题文学作品选登】纪传体长篇报告文学《张桂梅》10
发布时间:2022-12-02 16:33
信息来源:云南出版集团云南人民出版社

微信图片_20221202163137

者按

作为一位时代模范,有关张桂梅老师的新闻书写形式多样、不一而足,人们以不同称谓讴歌她、褒奖她。这位集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等多项至高荣誉于一身的教师,扎根滇西贫困山区一线40余年,在12年间把近两千名贫困山区女孩带出大山、送进大学,以教育斩断贫困代际传递。

光环之下,张桂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纪传体长篇报告文学《张桂梅》一书中,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不同于已有的同题材写作,《张桂梅》一书以第二人称叙事,读来更像是一封写给张桂梅老师的长信,拉近了人物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起来,真实而生动地走到读者面前。

9月19日起,昆明市文联微信公众号“春城文艺”对《张桂梅》一书进行了节选刊登,让我们一起走进张桂梅的故事,了解她如同一条九曲前行小溪般的生命河流,以及带着执着的坚韧和九死不悔的决心。

师路风雨

05

美丽的生活

皓月当空,你和丈夫坐在三楼的阳台上,看着那被人千古称颂的洱海月,听着回荡在下关山谷的风声。丈夫弹奏三弦,你唱歌,歌声在夜空中飘向洱海,飘向苍山幽深的山谷。

你度过了生平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有爱的地方才是家。

你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欢乐。只要丈夫开会是在大理当地,再晚都会赶回家和你一起吃饭。

董校长疼爱地对你说:“桂梅,如果我不在家你是不是不好好吃饭?久而久之会把身体搞坏的。”他知道你是一个不爱做饭的妻子。

如果离开大理出差,回来时,他身上一定是挂满了大包小包,未进门就高喊:“桂梅,快来看我给你带了什么回来。”

你疾风一样扑出门,接过行李就开始翻各个包包,包里面装满他给你买的各种衣服和零食。接下来的场景就是优秀女教师张桂梅一边嘴里吃着东西,一边在不停地试着衣服,含糊不清地问校长:“这件漂亮吗?这件怎么样?我穿这件是不是很好看?”

董校长靠在沙发上,很有成就感地给每一件衣服做着点评,并欣赏你穿着合体的新衣服装出走 T 台步的样子。等你试够了,他又帮你把衣服收回衣柜,再把买回来的各种零食放在书桌上、沙发边、床头柜上,每个角落都会放满零食,甚至当你换穿衣服时,也经常会在衣兜里掏出惊喜。

董校长对你说:“我要让你不管在哪儿都伸手就能拿到甜蜜。”

他的宠爱几乎变成了纵容,他对你敬之如宾,而你,撒娇撒泼像一个被父兄溺爱着的小女孩,任性而幸福地生活着。

每个日子都涂抹着幸福。星期天,你们常常骑上自行车到洱海边。你的自行车是小轮款,丈夫看你骑得很卖力,便放慢速度陪着你。你有时故意放慢速度,骑行便变成了一场“自行车慢赛”。他骑的是大轮自行车,扭来扭去几欲摔倒,他干脆扛起自行车陪你走,装出很吃力的样子。谁说他没有幽默感?

你们来到了美丽的洱海边。洱海是上天送你的穿衣镜,波光映照出你的幸福。你非常满意拥有如此美丽的生活,你要让这一切全都映照于洱海这面大镜子上。

湖边草地上盛开着格桑花。你喜欢热烈的红色,丈夫在万花丛中躬身采摘一小朵红色的格桑花,别在你的上衣,立时点燃了你青春的妩媚,一个站在课堂上威严而不失亲和的女教师,在山海之间变成了一个呼吸着自由空气的美丽少女。

累了,你们坐在湖边的石椅子上,一簇簇白色的海菜花,随波浪涌至你们面前以示祝福。

这时,丈夫拿过旅行包,从里面拿出各种零食和饮料,放在石椅中间,让你享用。

他不吃零食,拧开水杯饮着他在家里泡好的茶水。

当你嘴里发出嗑瓜子的声音时,你耳边响起了一个浑厚的男中音的诵诗声: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穿越千年的《洛神赋》,抑扬顿挫,起伏跌宕,惊鸿之韵,感动洱海。

你听呆了。稳坐在石椅上的丈夫,借一首古赋,抒发他内心的热烈。你第一次听到有人把《洛神赋》用平凡的语音演绎得如此生动感人。

但你却撒起了娇:“你心里竟然还想着别的女人,你这个校长怎么当的!”

丈夫抓住你的手,传递着他的体温,说:“桂梅呀,你就是我身边的洛神。在我心里,你比洛神更生动、更具体、更美丽、更有人间烟火味儿。曹植的《洛神赋》,表达的并非具体某一个女子,可能是一种理想、一个神话。”

他伸手抚摸了一下你的头发,满含深情地端详着你,讲课似的又继续说:“曹植一生不得志,看透了人世间的残酷争斗和社会的冷漠。人,生而向往幸福。曹植作为一个诗人,同所有人一样向往美好的生活,向往没有污染的大自然、有序的国家治理、和谐的人际关系、公平公正的法治社会、贫富差距的缩小、对社会文明发展的共享,甚至渴望永生。也许曹植是借一篇《洛神赋》,把他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拟人化,留下了这篇千古绝唱啊。”

“我敬爱的校长,看不出,你还是个理想主义者哪。”

校长回答你:“理想的太阳升起于欲望之海,因而,她充满了曲折和苦难。”

你和丈夫工作、生活的地方是大理喜洲古镇,有许多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这片土地养育过不少英才,巍峨的“题名坊”可以作证。

喜洲镇离蝴蝶泉很近。20 世纪 50 年代一部叫《五朵金花》的电影惊艳了国人,一首动人的歌曲也传唱开来——

女:大理三月好风光哎,

蝴蝶泉边好梳妆,

蝴蝶飞来采花蜜哟,

阿妹梳头为哪桩?

蝴蝶飞来采花蜜哟,

阿妹梳头为哪桩?

男:蝴蝶泉水清又清,

丢个石头试水深,

有心摘花怕有刺,

徘徊心不定啊伊哟。

…………

优美的爱情对唱,成为一曲美好生活的颂歌。

你亦在蝴蝶泉边留下甜美的歌声——

学校放假前开联欢晚会,有老师们提议:“董校长弹三弦,张老师唱一个!”

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节目!

这种机会你是不会拒绝的。你们夫妇一同登台,三弦响起,你的歌声紧紧相随:

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

毛主席来到咱们农庄

千家万户齐欢笑

好像那春雷响四方

…………

优美的歌声、三弦伴奏声和热烈的掌声,飘荡在蝴蝶泉边的夜空中。

可谁能想到,这竟成了“绝唱”!

06

爱情之殇

这是你和丈夫第一次合作文艺演出,没料想,也成为你们人生的最后一次“妇唱夫随”。这是你在洱海留下的最后歌声。

厄运和苦难,有时会让华丽的仪仗在前面引路,它诡异地隐藏在后面,冷不防冲进一个人的命运之中。

丈夫不知为什么,身子总是软软的,打不起精神来。你坚持要陪他去医院看看。丈夫一直拒绝去医院,他要省下钱来给你买吃的、穿的,觉得自己正当壮年,有些不舒服,吃点儿药就可以挺过去。

你看着丈夫一天比一天消瘦憔悴,便硬拉硬拽陪他去了医院。

当医生把所有化验单仔细看完后,说:“我们也不敢下定论,建议你们去上级医院再做个全面的检查吧。”

医生职业性的语言带着暗示,这往往是厄运的前奏。

医生说:“现在我就可以给你们开转院证。”

你不断追问医生到底是什么情况。

医生支使你丈夫到楼下药房去取药。

丈夫拿着处方走后,医生面带同情地告诉你:“你爱人可能是胃癌。陪他到另外的医院再确诊一下吧。”

不啻一声晴天霹雳,震得你眼前阵阵发黑,双腿发软,后面再也听不清医生在说什么。

记不得那天是如何回到的家,你沉浸在悲伤无助的情绪之中。

你的丈夫,那个天底下对你最亲最好的人,会被死神之手拽走,永远离你而去吗?

你控制不住从心底弥漫出的恐惧,丧失了正常语言能力,对丈夫不知该说什么,对世界的认知被彻底颠覆,人生的一切瞬间都似乎毫无意义。

绝望的情绪持续了几天后,你忽然爆发出莫名的力量,你要像贝多芬那样,去扼住命运的咽喉,尽你生命的一切力量,让丈夫活下来,你要带他去昆明的大医院,你要紧紧拥抱住这个生命,和他生死相依。

你翻箱倒柜,找出家里的存折,却发现,存折上并没有多少钱。

你透支了幸福。

钱都被丈夫平日给你买了吃的穿的。

你坐在地上放声大哭起来,哭得像个幼小的女童。哭过后,忽然你又心存侥幸:医生说是“可能”,并非最后的判决书。

你收拾好简单的行囊,陪同丈夫到了省城,住进了一所权威的医院。

两天后,你拿到了活检结果:胃癌晚期。

你昏昏沉沉地走到了住院部门口,实在憋不住了,坐在门口楼梯上放声大哭起来。

善良的人们围过来,询问劝解,你根本听不进去。一直到哭累了、哭够了,有个中年男人劝你说:“别哭了。先想办法把这个诊断书改改,重新弄一张。不然,让病人看到这个诊断书会吓死的。”

一番话提醒了你。你找人帮你重新编写了诊断书。

回到病房,丈夫问:“你怎么迟迟才回来?”

你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把诊断书递给他。他抬头看到你红肿的眼睛,询问:“你怎么了?”

你回答道:“可能感冒了,又被风吹到了眼睛。”

好在他的注意力都在那张诊断书上。他反复看着诊断书,像在破解一个深奥的谜团。

医生通知三天后出院,建议你去找更好的医院。

你到处找朋友帮忙,最后找到了一家医院。等护士长安排好床位,没想到主任医师拒绝接收:“我没有把握让他下手术台。已经转移了。”

刚刚升起的希望顿时破灭。

关键是,如何回去对丈夫说呢?

当年你第三次参加高考,紧张得在考场上忘记了自己的名字,而这时你竟然忘记了医院的大门在哪里,左拐右拐失去了方向,后来还是一位好心人引路,你才走出大门。

你回到丈夫身边,他看着你疲惫不堪的样子,心疼地说:“不就是个胃出血吗?你还憔悴成这个样子,至于吗?”

你不敢回话,怕一张口就哭出声来。

第二天,你勇敢地走进省教委领导的办公室,如实讲明了丈夫的病情,请求帮忙转到省城更好的医院。领导极为关切,表示一定想办法给他治病。

领导派了车,直接送他进了省城另一家医院。

此行暴露了真相。这个医院的全部设施,都标有肿瘤两个字,等于是死亡的广告词。

住进医院短短两天,他就瘦成了一副骨头架子。一个男人的精神被命运彻底摧垮了。

手术过后,医生私下告知你,他只有两个月的生存期。

自此,你几乎天天以泪洗面,还没有养育儿女,他却要走了,留下你孤零零的一个人。

为了推迟这一天的到来,你尽心尽力地护理他,只要听说有药方能治这种病,无论多贵的价钱,都买来给他服用。

这也许起了些作用,他活了一年零两个月,超出了医生的预期。

这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也是你们相伴的最后时光,因为彼此都懂得有些东西失去不可复得,都更加珍惜对方。

第一次手术化疗出院后,他把家里的存折拿出来,虽然上面钱不多,他还是把钱转存到你的账户里。

这让你更加心如刀绞。你背着他把存折里的钱取出来,给他买吃的用的,买公费医疗不报销的药品。

有一段时间,他恢复得像个健康人,你们甚至能像以前那样,骑自行车到洱海边散心,到集市去买菜。你继续上着两个班的语文课。漫天的乌云似乎在慢慢飘散。

他兴奋地说:“我好了!你安心上课,去研究实践你那民族教育方法和规律,我在家给你做饭,当专职厨师。”

你不懂古人说的回光返照。

第二次化疗之后,丈夫感觉很不舒服,你决定陪他提前去做第三次化疗。

一检查,癌细胞已扩散至全身。你和丈夫都意识到天命难违,来日屈指可数。你们相拥痛哭。

他的遗产只有爱。他嘱咐你:“不要哭,一定要坚强地生活下去。”

他很少流泪,此刻他眼窝里却滚着晶亮的泪珠:“梅呀,真的对不起,不能陪你到老,也没有给你留下什么遗产,钱都让我一个人花光了。你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以后可怎么办呢?”

预付款花完了,医院停止了救治。那时候没有手机,为了让他多活些日子,你到邮局打电话四处求援。所求皆无果后,你把最后的希望放在教办,颤抖着手拨通了电话。

当你小心而满怀希望地说出想借钱后,电话里是长时间的沉默。你的心在沉默中一点点凉了下去。

“张老师,教办现在也没钱。要不,你试试贷款?”电话里传来艰难的声音。

挂了电话,你蹲在路边捂着脸失声痛哭。贷款手续繁杂,插着氧气管的丈夫能等到贷款吗?

领教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连药费都筹不到,这算什么妻子呀!

你有生以来第一次体味到钱的重要性。

你六神无主地走在茫茫人海中,心中充满了孤独感。来来往往的行人与你素不相识,没有帮助,没有关切。

带着绝望的情绪回到医院,看着昏睡中的丈夫被病痛折磨得憔悴不堪的脸,你泪如雨下。也许天堂没有疾病,没有痛苦。你缓缓伸出手:“别怕,老公,我会陪着你。他们说拔了氧气人会走得很快,快得你感受不到痛苦。我没办法看着你受这样的折磨,我借不来钱,我不配做你的妻子,但我可以一直陪着你,从人间到天堂。”

就在你的手触碰到氧气管的那一瞬间,丈夫虚弱地睁开了双眼。

“梅,对不起……”丈夫艰难地开口。

泪水瞬间滂沱而下。你抱住丈夫痛哭起来。

“你要好好活着,就算替我活着吧。”丈夫说话已非常费力。你制止他继续说下去,使劲点着头。

生死离别,就在一吸一呼之间。

死神来得如此迅捷,1995年 2月 24日凌晨 1点 20分,丈夫停止了呼吸,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你含泪给他擦身子,为他穿上事先买好的寿衣。

你不敢哭出声音,周围的病房,都是同类病人。

回到招待所,你疲惫地和衣倒在床上,刚闭上眼睛,却见他站在你床前,满脸痛苦地问你:“我的肺里为什么有水?”

你一下惊醒了,放声痛哭到天亮。

早上,你带着为他买的最后一次早餐,到太平间给他送早饭。他的躯体已经冷冻,被白布包得严严实实,你这才意识到,你和丈夫真的天人永隔了。

回到招待所,你还要等待单位拨付火化和殡葬费。

单位送来一纸红头文件,说暂时无法拨付此费用,火化和殡葬费用只能个人先垫付。

姐姐借给你 5000 元钱,把他送进了殡仪馆。

你捧着骨灰盒,连夜坐长途车回到了大理。

按当地的风俗习惯,死者骨灰不准进家。你借了一家饭店的小院子,找了张写字台,把他的骨灰盒放到上面,学校领导和老师在那里开了个简单的追悼会,之后几个同事陪着你把他送到苍山上下葬。

你在朋友的陪同下,回到了你们那间屋子。物是人非,你顾不得有多少人在,放声大哭。大家与你同悲。

你们都曾坚贞地相互表达过爱的盟誓:执子之手,相伴白头。

你永远不会忘记,在他临终前的一个夜晚,你们一夜无眠。惨白的月光,洒落病房。那一晚,他讲了许多话,无奈的愧疚,割不断的牵挂,对你以后生活的忧虑。他不会再有出差的机会为你买回你喜欢的零食和衣服了;他不能再细心认真地帮助你备课到深夜了;他更不会和你在晚会上双双登台,让他的琴弦追随你甜美的歌声了;他也没有机会,匆匆从会场赶回家系上围裙,为你煮一碗可口的面条了;他再也没有机会,悄没声地在你上课的窗外,听你清脆的讲课声和与孩子们严厉而亲和的交流了……

清晨,当你拉开病房薄薄的窗帘时,你诧异地瞪大眼睛,看着病床上发生的让人心碎的一幕——

丈夫的头发、胡须竟然全部变白了!

静倚在病床上的丈夫,顶着苍苍白发,如一座无语的冰雕……

(待续......)

书籍简介

本书全方位、全景式揭示了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不平凡的心路历程,真实讲述了一位基层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为边疆教育事业拼搏奋斗、助力女孩成长,作出杰出贡献的动人故事。本书还生动再现了一位女性靠坚如磐石的意志书写精彩人生,深刻反映了一位普通共产党员永葆初心、坚韧执着,把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的崇高精神境界。这是一部用真心、真情写就的书,是一部构思精巧、真实生动、文笔优美、催人泪下的作品。作者创造性地运用第二人称来创作报告文学,增进了作品的亲近感;充分发挥报告文学夹叙夹议的特色,提炼升华了故事素材的思想性和社会价值;把深厚的人文素养融入平易的叙事方式,整部作品具有突出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