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昆明聂耳交响乐团2022-2023音乐季开幕音乐会以线上直播的方式在云南省大剧院音乐厅隆重上演,拉开了新乐季的帷幕。
《千里江山》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交响乐联盟,包括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在内的23家成员单位共同向著名作曲家赵麟委约的大型交响乐作品,作为2022年国内各大音乐节的重要演出曲目在美丽的春城首演。本次演出,由昆明聂耳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黄屹执棒,携手国内众多优秀音乐家,为春城乐迷献上了一场精彩演出。
一曲《千里江山》从遥远的宋代,踏着古风古韵,带着迷人的青绿和醉人的山林芬芳,缓缓走到今时今日的世界。创作出《千里江山图》的画家王希孟,一生只留下这一幅作品传世,他应该无法想象这幅作品不仅成为了《只此青绿》的蓝本,还走进了作曲家赵麟的音乐世界,同时,在时间和空间上与他相距甚远的春城乐迷,也在数百年后的今天,听着来自欧洲的乐器与中国传统乐器一起演绎他的作品。
整场音乐会由六个乐章组成,如果以看画的顺序来品交响音诗《千里江山》,远观整体,音乐织体构成的庞大叙事可谓荡气回肠,画作和音乐在整体规模上完全吻合——气势磅礴、绵延千里、余韵悠长、气象万千。
近观细微处,管弦乐队铺陈出满眼的青绿,木管和铜管奏出山势的蜿蜒和江河的流动,短笛、钢琴等乐器的点缀勾勒出山水间若隐若现的闲情野趣。此为第一乐章“云飞起,楚天千里”。
第二乐章的笙与管弦乐队共同描绘的“水云溶漾”, 出自[宋代]苏轼的《画堂春.寄子由》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著名笙演奏家翁镇发与我团同台献艺,为这《千里江山》中的“水云溶漾”之境,于一唱一和间,将古人的生活意趣和当下的音乐审美融为一体。
如果说第二乐章的画卷是风日晴和的生活画卷,那么第三、四乐章便是纵情于山林的空灵和浩荡。作曲家在这两个乐章逐渐发力,如同缓缓溪流汇入大江大河,掀起大浪无边,使用了更为浓重的音乐色彩和更为鲜明和强烈的对比。这幅以“乐”为笔,以“舞台”为卷的山水画,此刻似乎进入了青绿色的逐渐显现。打击乐在此刻的频频出现似乎是每一笔青绿色点缀了山巅的瞬间。第四乐章所注“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取自宋代辛弃疾所做《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中“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这份直抒胸臆的豪情,由打击乐的纵情歌唱为作曲家和画家代言。
有了第四乐章的铺垫,我们在第五乐章和第六乐章中随着音乐和画卷,无法抑制地被震撼。这《千里江山》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都在怒吼,我们仿佛看到了“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的画面。钢琴与管弦乐队强强联手,共同奏出中华大地上千百年来回荡着的民族精神——坚韧不屈、奋发向上!
当女高音和竹笛在最后一乐章走上舞台,融入管弦乐队的演奏中,“万众归心,天下一家”的凝聚感如同直冲云霄的云雀,令人凝神静气,用心去追逐观赏。圆号奏响第一个音符,随之而响起的铜管乐和打击乐将这风起云涌和惊涛骇浪的画卷徐徐展开。竹笛声如同恬静的牧童,为我们遥指出“杏花村”的田园风光,那是这千里江山中安居乐业的百姓和人民。女高音声振林樾的吟唱,将人间的万千情愫娓娓道来。《千里江山》用音乐来画,不仅画出了色彩,还画出了情感,讲出了王希孟尚未用更多的语言讲述和表达的意境。
这场为春城乐迷献上的精彩演出,于音乐的起承转合间,散发出音乐和美术两大艺术形式完美交融的古风古韵和音乐新意,妙哉!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