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陈秋月 12月23日,“五象北上”——大益文学院五作家线上研讨暨“为了一种新小说”先锋文学论坛顺利举办!大益文学院邀约国内“益作家”、优秀评论家发起了一场高规格的作家作品研讨,致敬文学先锋精神。受疫情影响,研讨活动转场线上并现场直播。
12月23日上午,“五象北上”作家线上研讨准时开启,活动邀请到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邱华栋进行主题发言, 贺绍俊、耿占春、杨庆祥、丛治辰、张定浩、马兵六位国内知名文学评论家对大益文学院推出的五位优秀作家作品进行交叉研讨,多方把脉。这五位作家是大益文学签约多年的作家,分别是 赵兰振、何凯旋、严前海、学群、寇挥。本次举行作家研讨暨先锋文学论坛,是大益文学推出代表“大益气质”的优秀主流作家的开始,是大益作家群当代化、经典化、时代性写作的开启。下午开启的“为了一种新小说”先锋文学论坛,同样分量十足,下设三个分主题“所谓传统”“从现代到后现代”“写什么,怎么写。”活动由大益文学院院长陈鹏主持,赵兰振、何凯旋、严前海、学群、寇挥,联动青年作家和诗人 李浩、小珂、陈小手、陆源、宋阿曼、杨袭一起分组对谈,中国作家网总编辑陈涛与作家李洱、评论家王朝军作为重要评论员围绕相关主题进行点评、总结。
图为论坛现场截图。大益文学院供图
大益文学院院长陈鹏表示,6年来,大益文学院的成绩不是举办了多少活动,而是真真切切帮助和推出了一批个性鲜明的作家,“文学是需要冒犯的、不扎堆的,希望未来大益文学院的作家能昂首走向世界。”陈鹏表示:今天参与讨论的作家都是大益作家群的代表,他们结结实实地爱着小说。他们让我看到了和当下中国文坛绝大多数写作者不太一样的身姿,我仍然愿意用“先锋”定义他们。赵兰振不停地书写汪洋恣肆、注入细节的长篇小说;何凯旋专攻特殊年代东北黑土地的荒诞诗意;寇挥不断用他的想象力,天马行空……;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邱华栋评论此次研讨会:“大象北上”这一富有象征性的提法赋予了本次活动一个有趣的名字——“五象北上”大益文学院五作家研讨。北上的姿态是为了寻找更大的可能性,更多的空间,更多的创造性。被研讨的作品都来自大益文学院签约多年的作家,他们是“大象”般的作家,在创作上已经取得了相当体量的成就,他们的作品和风格值得研讨;文学评论家耿占春则在研讨会上表示:作家学群的长篇小说《水来了》展现了过去中国乡村生活的形态,他细致的描写式语言不仅完成了对人物生活史、家族史的叙述,还加入了对过去生活世界中物质空间的呈现。此外,小说还通过一条名为“老黑”的狗的眼光来呈现历史变迁,小说在寻根文学的影响下又由作家开辟出独特写法。
作家寇挥介绍称,其个人创作经历了从世界文学回归中国古典文学的变化,但始终保持着叛逆和颠覆意识。他认为,所谓的先锋不单单是表现在形式和内容上,还应该有思想性和强烈的革命性,这样才具有无穷的力量;北京大学副教授丛治辰指出,先锋小说的实验不应停留在对结构、视角等显而易见的形式上的探索,还应包含对语言表达方式的探究,找到一种源于自然但又极富诗意的语言表达方式,为小说赋能。他同时还表示,“先锋”是一个不断向前的概念。越是像过去的先锋可能越不是先锋,越是能够看到模仿的痕迹越不够先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提出,不少人认为上世纪90年代后先锋文学已出现溃败,但他认为中国先锋文学并没有终结,始终有不少作家仍在坚持“先锋写作”。这对整个文化生态的建设和运行非常有益。
据了解,大益文学院是中国文坛不可忽视的民间文学机构,构建了图书出版、大益作家群、文学活动、奖项评定、国际写作营和青年写作营到作家研讨的发展闭环,建院伊始即秉承“文学性”“深刻性”“探索性”之先锋精神,团结了一批“先锋写作”的作家群,挖掘了一批优秀当代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