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一位时代模范,有关张桂梅老师的新闻书写形式多样、不一而足,人们以不同称谓讴歌她、褒奖她。这位集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等多项至高荣誉于一身的教师,扎根滇西贫困山区一线40余年,在12年间把近两千名贫困山区女孩带出大山、送进大学,以教育斩断贫困代际传递。
光环之下,张桂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纪传体长篇报告文学《张桂梅》一书中,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不同于已有的同题材写作,《张桂梅》一书以第二人称叙事,读来更像是一封写给张桂梅老师的长信,拉近了人物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起来,真实而生动地走到读者面前。
9月19日起,昆明市文联微信公众号“春城文艺”对《张桂梅》一书进行了节选刊登,让我们一起走进张桂梅的故事,了解她如同一条九曲前行小溪般的生命河流,以及带着执着的坚韧和九死不悔的决心。
第五章
命运的钥匙
01
洱海不是忘情水
你把丈夫的骨灰埋在苍山高高的峰坡上,为的是无论你在大理的哪个角落,抬眼都能看到他,他也能看到你。
可物是人非,原来充满温暖、洋溢着话语和笑声、飘散着饭菜诱人香气的家,此刻变成了一个吞没你生命的黑洞,欢乐和希望瞬间消失,不知去向,唯留下孤独、寂静、空虚、绝望。
生活是有重量的,你的心中却有不可承受之轻。你的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剧痛,你的每一份思念都有如刀绞。再也没有人陪你吃饭,没有人把零食放在每一个你伸手可以拿到的角落,没有人再纵容着你不去开会而去逛街唱歌。衣柜、餐桌、厨房、小客厅、双人床都在时时提醒你:他在过,他和你共同在这里学习、实践了爱与被爱。你无法接受没有他的日子。
你在家里躺了四天,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回学校找到领导:“我要来上课。”
你走进办公室,看到自己熟悉的办公桌、椅子、办公用品,似乎在默默等候着主人的归来。
你悟出人生不仅要勇于接受生活,还应该学会忘记。
你仍任教初三和初一班的语文,并担任初一班的班主任。
几个闺蜜、好友轮流陪着你,可她们也有家,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呀?
你内心深处还在期望着他的醒来。
洱海荡漾的不是忘情水。
好心的同事劝你说:“张老师,把前段生活画上句号,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吧。”
你走向教室,努力把过往岁月甩在身后。
一次,你在上课时,发现空着一个座位——那里应该坐着一个高高的小男孩,长得挺帅,说普通话时有点儿大舌头,是班里的顽皮王。
你站在讲台上指着空位问:“他去哪儿啦?”
同学们齐声回答:“他不读啦。”
你去做家访。这是丈夫去世后,你的第一次家访。
到了学生家,他爸爸指指一个关着门的房间说:“他把自己反锁在屋里,吃饭也不出来,说什么也不读书了,要让我们把小卖部给他来经营。”
你试着敲他的门,从门缝里看见他怀里抱着一条小黑狗,用手反复地抚摸着它——心理学上这叫感情依托。你在门外说:“孩子,你可以不吃饭,可是小狗一天不吃饭就会饿坏的。咱俩能谈谈吗?”
没想到,听到你的声音,他立刻把门打开了。见到你,他有些拘束。
你没有直接谈他缺课的正题,只谈班上搞活动,谈同学们都在做些什么,最后谈到篮球赛。
他是班上的体育委员,非常爱打篮球。你说:“没有你在场,咱们班已输了一场了。”
他听后显出了非常着急的样子:“输了多少分?”
你描述了球赛的情况,趁机说:“我还没吃饭,要不咱们先吃饭,然后一起赶回学校好吗?”
他似乎忘记了他正在赌气。他爸爸妈妈早把饭准备好了。吃完热乎乎的饭,他蹬着自行车,把你带回了学校。
操场上正在进行着班级篮球赛,他二话不说,主动上场。班里的同学们加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最终你们赢得了这场赛事。
你用集体的荣誉感把他唤回了学校。
令你感动的是,他缺课的真正原因是看到了你的遭遇。你每次在讲台上讲课,眼睛都是红肿的,他心里难过,同时发现你精力不济,忽略了班里的一些事,最后发展到他要开小卖部,不想读书了。
你和他击掌发誓:只要他认真把书读完,你就决不再哭泣了。
你们的击掌发誓起了作用,他成为一个学习努力的优秀生,他发誓将来要考医科大学,减少疾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你在批改初三的作文时,看到有一篇作文里写着:“我们再也看不见张老师那张美丽的笑脸,她憔悴得像个老太婆。我们的心里就像压了块大石头,沉重得喘不过气来。”
你立即站起身来走到镜子前,才发现镜子中的自己憔悴、衰老,变得都不像自己了。你忽然产生了一个执念:调走,赶快调离这块伤心之地。
你在这里失去了最爱的人,你渴望努力用繁忙的工作来忘记他,可是,这个人却永远藏在你心中最柔软的那个角落里,驱之不去。
你决定来一个“树挪死,人挪活”,把命运的钥匙拿到自己手里。
02
喜洲古镇的悲情
爱之深,恨之切。
你当即写了调离申请,让在丽江市华坪县工作的三姐帮你联系调到华坪工作。
喜洲镇上所有熟悉你的人都来挽留你。
你去意已决。
要离开大理时,没有人知道你的心是多么痛。
你来到苍山上丈夫的小坟包前,默然告别。所有的语言都变成液体从你的眼窝里流出,融入小坟包中,传递你的思念和凄惶。
你像一个忠诚的士兵,决意站好最后一班岗。
星期一的早晨,轮到你们班派旗手升旗。你去检查英语早自习,刚回办公室,英语老师进来对你说:“快去看看!你们班只剩下两名升旗手了。”
你说:“不对呀!我刚去看过,全部都在呀。”
你赶去操场一看,真的只剩下两名升旗手。全班学生都去了哪里呢?
两名升旗手怯怯地告诉你,全班同学往镇政府教办的方向去了。
一个男老师用自行车带着你,风风火火赶到了教办。还没有进院子,就听见了孩子们的哭声。
你听到教办一位领导在劝说:“你们三年之后毕业,不是还要和张老师分别吗?她现在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我们都非常担心。”
“我们不毕业!我们不离开她!”
领导继续劝说:“你们回去上课吧,不然,张老师会着急的。”
你听镇政府门口的商贩们议论纷纷:“第一回见老师要调走,娃们哭成这样。”
你走进院子,学生们哭声更高了。你被深深感动了。你抖擞精神,高喊:“同学们,我来领你们回去上课。跟我走!”
奇迹发生了,学生们簇拥着你,一起回校上课。
你再也不提调走的事,利用暑假悄悄办好了一切手续。
开学后,你接到华坪县正式接收你去工作的调函。你趁着一个星期天从华坪赶回去搬东西,出乎你的意料,学生们早早在你宿舍楼前的草坪上坐着,睁大一双双纯真的眼睛在等待着你。
你给了孩子们真诚、平等、信任、友爱,他们也给了你如此真挚而厚重的回报。
虽然你陷入没有解药的对丈夫的思念,但你庆幸、自豪,你选对了职业。教师清贫,却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你的未来还将遇到什么?
你在华坪县拿到自己命运的钥匙了吗?
(待续......)
书籍简介
本书全方位、全景式揭示了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不平凡的心路历程,真实讲述了一位基层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为边疆教育事业拼搏奋斗、助力女孩成长,作出杰出贡献的动人故事。本书还生动再现了一位女性靠坚如磐石的意志书写精彩人生,深刻反映了一位普通共产党员永葆初心、坚韧执着,把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的崇高精神境界。这是一部用真心、真情写就的书,是一部构思精巧、真实生动、文笔优美、催人泪下的作品。作者创造性地运用第二人称来创作报告文学,增进了作品的亲近感;充分发挥报告文学夹叙夹议的特色,提炼升华了故事素材的思想性和社会价值;把深厚的人文素养融入平易的叙事方式,整部作品具有突出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