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昆明文创园区的非遗工艺——永胜“掐丝珐琅”
发布时间:2023-02-17 10:38
信息来源:春城文艺

昆明M60致力于打造一个极具云南民族特色的互动、体验文创园区,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云南的传统民族文化、云南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和云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园区一直把挖掘云南民间的传统手工艺,展现云南的民族文化特色作为发展方向。园区目前入驻了10位不同类型的非遗工艺大师工作室,为云南非遗文化进行传帮带,促进非遗的传承。

园区永胜珐琅银器技术来源于景泰蓝工艺,它属于金属工艺与珐琅工艺的复古工艺品,是人们对这一手工艺品约定成俗的称呼,它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

到明代景泰年间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而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当地俗称为银胎掐丝珐琅,则是综合了银器制作工艺和珐琅工艺。其主要工艺流程有化银、浇膜(模)、压膜(模)、制坯、造型、焊接、拉丝、掐丝、上琅、烤琅、洗亮、检验、包装等工序。其中掐丝、点蓝、烧蓝是工艺的核心,难度最高。

在2021年5月24日,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申报的银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银胎掐丝珐琅在完成设计图后,将银片按照图纸要求剪出各种不同形状,并用铁锤敲打成各种形状的银胎,然后将其各部位衔接上好焊药,经高温焊接后便成为器皿银胎造型,为后续掐丝点蓝做好上色前的造型准备。

来到这里参观游览的人们还可以在现场体验整个制作的过程。

掐丝、点蓝

在色彩上,永胜珐琅银器以青蓝、朱砂为主,配上适量黄、绿、白、赭石等色,多用于制作首饰和生活用品,具有色彩艳丽、光泽鲜亮的艺术特征。

掐丝也叫掐花,珐琅工匠拿起头发丝一样细的银丝,用镊子把银丝弯曲成花瓣、叶子等设计好的花纹图案。

点蓝就是上珐琅,先将块状的珐琅原料敲成碎粒,渗入带酸性的水研细成糊状,再把各色珐琅按设计施填在花纹框架内外。点蓝使用的水极其讲究,只有用带酸性的水制作的珐琅银器,才会色泽光洁明亮。

非遗———传帮带

永胜珐琅银器传承人—唐建安:

1983年10月出生于丽江市永胜县的一个金属手工艺世家,永胜唐氏珐琅银器第五代传人,现为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二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2020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云南省“万人计划”云岭首席牧师、第四届昆明名匠、百名丽江工匠、丽江市首席技师、云南省金属工艺大师,云南省省级工艺传承大师。

作为永胜唐式珐琅银器手工艺第五代传人,唐建安为了扩大永胜珐琅工艺的影响和传承此项复杂精美的工艺,唐建安老师入驻了云纺M60,并在云南省冶金学院开设了珐琅银器制作技艺传承课程,一边制作不断精进手艺,一边传授弟子。

"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早些年间被广为传颂,“传帮带”既是方式和方法,更是氛围和风气,由此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专家。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而搞好“传帮带”便是目前传承非遗技术最广泛使用的方法。

有时都能看到工作室内小学徒们沉浸练习,全身心投入的画面。

这才是这份非遗文化自己无限魅力的最好证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