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如何提高作品的观赏性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
曾经一段时间,对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来说,其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的考察,人们往往只关注思想性,而对艺术性和观赏性予以忽略,这样的倾向,使得我们的一些电影“不好看”。如何打破主旋律电影“叫好不叫座”的魔咒?是我们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 视觉盛宴:如何用战争吸引观众
很早以前,好莱坞就将“电影艺术”称之为“电影工业”。提到“工业”,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流水线作业。自然,它包含了以下方面:可以将之一块块切割开来的脚本、一个个由机器组合而成的场景……为了夺人眼球,画面总是越来越绚丽,音响总是越来越聒噪,再加上三维动画助阵,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让人头晕目眩。
当然,对于铺张的视觉效果,我们也要承认,许多观众还是买账的。要不然,投资过亿的好莱坞大片,为何一部接一部闪亮登场,而且绝大多数,都吸金无数。《飓风营救》《魔戒三部曲:国王归来》《黑客帝国》《拯救大兵瑞恩》《角斗士》《钢铁侠》《猎杀U-571》《变形金刚 》《沙丘》……这些好莱坞大片,无不以超强的画质、最强的音效,给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视听享受。
近年来,国产电影乘势而上,也有不少鸿篇巨制。如《战狼二》《流浪地球》《金刚川》《长津湖》《水门桥》《绝地重生》,这些电影无不是制作精美,摄影一级棒,音视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并由此收获巨大的票房。
除了宏大的制作、超强的画面,这些影片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部分是战争巨片。战争要流血,战争充满悬念,战争需要无数的士兵冲锋陷阵,这些,是不是都为战争题材电影震撼人心的画面赢得观众提供了基本元素?
二、 伟人情感:用人类情感感动观众
在以上提到的这些大制作影片中,画面虽然炫目,但那仅仅是表象,真正让人难以忘怀的,是人物,是人物的情感。这才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比如《战狼二》,作为一部特种作战电影,影片中飞机几乎与陆地汽车相撞,危险系数很高,精彩纷呈的作战场景非常抓人眼球,但打动观众的,还是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当看到违反了纪律被“开除军籍”的冷锋本可以安全撤退,但是他忘不了军人的使命,选择留在非洲,孤身进入沦陷区,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拯救自己的同胞,这时候,不少观众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当祖国派出的海军历尽千难万险,最终将华侨解救于水火之时,观众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爱国主义的情怀点燃了观众的情感。
在电影《绝地重生》中我们看到,贺子珍作为伟人毛泽东的妻子,当她刚刚产下婴儿之时,部队却要转移,这时候,究竟是留下来抚养孩子,还是将孩子送人自己跟随部队,成了两难的抉择。这时候,毛泽东与妻子贺子珍的一席谈话,深深地打动了观众。这个场景,不是大场面,却成为影片中一个能够引起观众“共情”的感人细节。
许多时候,真正的“催泪弹”,不是杀人于有形的子弹,而是催人泪下的情感。
三、 性格塑造:用人性光辉打动观众
电影《绝地重生》讲述了从遵义会议到扎西会议,中央红军在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之后,总结了经验教训,确立了毛泽东在我党我军的领导地位这一历史时期的故事。此时,中国革命正面临绝境,如何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带领红军走出绝境,走出困境,成为摆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面前一个最为严峻的现实问题。
电影中首先让观众牵肠挂肚的,便是毛泽东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编导没有将他理解为一个“高大上”的生硬概念,而是既将其作为一个共产党的领导,但同时又是一个有担当的丈夫,一个慈祥的父亲,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塑造。当他遇到困难时,也会犹豫、彷徨,甚至会与亲人争吵、发脾气。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着大多数人共有的情感。这样的人物形象,拉近了伟人与普通观众的距离。
电影中,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确立之后,有人给他提意见,虽然十分尖锐,但毛泽东并不反感,而是认真听取。当然,最后,凯丰也从毛泽东指挥的一场又一场战役的胜利中,肯定了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改变了自己对毛泽东的看法,这样的艺术处理令人信服。最后历尽千辛万苦,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带领红军走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彰显了毛泽东作为党的领导人的人格魅力,这样的设计,就让人觉得并不突兀。可以说,作为电影的绝对男主角,在这部电影中,毛泽东的形象塑造成功了,电影就成功了大半。
在《绝地重生》中,除了血肉丰满的毛泽东,其他人物形象也可圈可点:母子情深,却又识大体顾大局的贺子珍;不肯随大流,敢于与高层唱对台戏的凯丰;不被蒋介石重视,敢于直言的蒋介石身边的参谋杨永泰;善于见风使舵、耍手腕,却屡屡被蒋介石称赞的陈诚……这些荧幕形象,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避免了落入以往“脸谱化”“同质化”的窠臼,为影片的观赏性加分。
四、 兼收并蓄:综合艺术的“大杀器”
一直以来,人们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觉得主旋律电影,尤其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天生的基因便是“叫好不叫座”。直到《长津湖》《金刚川》《湄公河行动》《绝地重生》等一批影片的出现,才为主旋律影片正名。
一部电影,吸引观众的手段很多,如浩大恢宏的场面、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一波三折的人物命运、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引人入胜的情节设置、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五彩缤纷的自然画卷、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等等,都是可以使用的基本手段。如果是一部历史剧,传奇的故事,巨大的悬念、与众不同的人物性格,都可能成为这部影片的看点。这样的作品你能说他们不是主旋律吗?你能说他们的票房不好吗?
如果主旋律的电影不好看,千万别以其是战争题材为借口。《乱世佳人》《魂断蓝桥》不一样是战争题材吗?美国片《拯救大兵瑞恩》不好看吗?国产电影《红海行动》《绝地重生》,战争中充满了激烈的矛盾冲突,生与死,巨大的悬念,分别与重逢,喜悦与悲伤……这些,不都是构成一部优秀电影的元素?关键看你怎样使用,看你有没有能力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赚人眼球的票房收割机。
我看过一部古巴电影,叫《我是古巴》,电影用四段式的结构来处理这个影片。作为一部拍摄于50多年前的主旋律电影,而且是一部黑白片,居然可以将古巴的山水拍得如此壮丽,将贫民窟里的一个卖身的女孩拍得如此哀伤而美丽,将一个卖水果的小伙子拍得如此纯洁而多情,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这样一些元素,后来在中国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父辈》《我和我的家乡》等系列电影中再次出现,它们一如既往地能让观众热血沸腾。这就说明,只要编导足够专业,主旋律电影一样可以好看,甚至会更好看。
今天的电影市场,在电影作品数量不再受指标限制的利好驱动下,影视公司一哄而上,一年出品几十部电影,质量参差不齐,数量虽然上去了,质量却明显的下降了。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诚然,作为具有商业元素的主旋律电影,一定的投资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与此同时,如何讲好故事,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感人的人物形象,才是我们应该重点发力的地方。在这一点上,《绝地重生》有其可取之处。《绝地重生》由于资金相对有限,他们就把眼光盯在细部,比如说在情节设置、细节的刻画上,他们不但在这些方面下了大功夫,而且,作为视觉元素中不可或缺的服装、化妆,甚至是每一件道具,他们都做得一丝不苟,从而大大提高了电影的观赏性。
主旋律电影想要赢得观众,赢得市场,不能只想着往里面不断地砸钱。除了大场面,更要注意塑造人物性格,挖掘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充分运用摄影、服装、化妆、美术等诸多艺术手段,发挥综合艺术的长项,才能调动观众情绪,收获巨大票房。这一点,云南主旋律电影《绝地重生》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昆明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王红彬2023年1月发表于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