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西南,云贵高原厚重、挺拔,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中,独特的地域孕育出了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昆明,是一个底蕴深厚、文化多元的城市。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这里,先后诞生了《边疆文学》《滇池》《大家》等文学杂志,并以各自的定位与追求,滋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作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和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源于一种特殊的情怀,策展人虎良灿想以《滇池》杂志为突破口,策划一次作家处女作的手稿展。这个想法萌生之时,是恍惚的、不确定的。毕竟,举办这个展览需要很强的作品、作家支撑。所以,即便做了很多年文化策展人的虎良灿,也只敢把自己的设想,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慢慢袒露出来。不过,好在他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来自云南文学艺术馆、《滇池》编辑部、很多作家的强烈回应。就这样,举办以《滇池》作家处女作手稿为主题的展览,便正式摆上了议事日程。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策划和筹备,以“‘启封1979—2022’《滇池》作家处女作·手稿展”为名的展览,便与期待已久的社会公众见面了。
《滇池》杂志:培养作家的摇篮
说“‘启封1979—2022’《滇池》作家处女作·手稿展”,得首先说说《滇池》这本杂志。1979年,《滇池》杂志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昆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首任主编为洛汀。43年来,《滇池》杂志发表文学作品5000余万字,与中国各省作家和作者保持着密切联系,读者遍及全国和国外,发现和推出过众多优秀作家,影响遍及全国。2003年,《滇池》杂志创办了“滇池文学奖”,每年评出省内外优秀作家5名,获奖作家遍及北京、江苏、湖北、云南、四川等全国各地,在全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力。
《滇池》杂志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持续不断地发现和培养年轻作家。把他们一个个从文学爱好者,培养成有使命、有理想、有担当的优秀作家。火花最初绽放时,未必光彩夺目、璀璨耀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最初从《滇池》起步,以《滇池》为后背的作家们,如今已纷纷登上中国的文坛,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作家。有一首诗,如是写道——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们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不错,这就是著名诗人海子的诗歌名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时间的捶打下,它的经典性和知晓度越来越凸显,成为业内人士和社会大众都难以绕过的文学作品。汇入海洋的河流,有一个秘密的源头;行走万里的人,有一个起身的地方。诗人海子的诗歌之路,便是起源于云贵高原上的《滇池》杂志。1985年,诗人海子以原名查海生在当年《滇池》杂志第一期上发表了他处女作《残废运动员》,从此步入文坛,写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我一只腿丢了
再也没找回来
我眼睛的窗户关上了
再也打不开
这些都不完整
但我的跑道是完整的
胜利后的微笑是完整的
刚刚被早晨的太阳洗过
新鲜的,使人激动
旁边的人们使劲鼓掌
我想
他们更应该勇敢善良
——《残废运动员》
时隔37年,适逢《滇池》杂志创刊43周年之际,《滇池》杂志主编包倬找到了海子的弟弟查曙明,让他代替哥哥手抄了这首处女作,参加由云南文学艺术馆、昆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滇池》编辑部承办的“‘启封1979—2022’《滇池》作家处女作·手稿展”。
自创刊以来,《滇池》杂志坚持青年性、探索性、时代性的办刊宗旨,以“搜寻无名作者、发现最好作品、网格文坛英才”为口号,注重发掘有才华的写作爱好者,为云南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时至今日,回溯过往,包括于坚、张庆国、雷平阳、胡性能、潘灵、车前子、海男、湘女、聂荣庆等活跃在当下的作家,都是从《滇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唐果、徐兴正、祝立根、铁柔、胡正刚等优秀青年作家,都是从《滇池》杂志开启自己的文学人生。
《滇池》手稿展:见证经典的起源
“一九七九,百废待兴。滇地昆明,文曲昌盛。以湖之名,初啼诞生。文墨舞弄,直抒胸襟。名家新秀,登台亮声。《滇池》潋艳,千帆齐竞。编作往来,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鸿儒知音。千里良驹,终遇伯乐。一骑当千,光耀文林。”在“‘启封1979—2022’《滇池》作家处女作·手稿展”的前言里,短短数句,寥寥数字,就勾勒出了《滇池》杂志的前世今生,从萌芽到成长,从成长到茁壮,从茁壮到成熟。创刊以来,《滇池》杂志以“有实力有潜质的青年文学杂志”为定位,在时间的熔炉里淬炼,在时代的脉搏上舞蹈,为云南文坛、中国文坛发掘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文学新生力量,成为中国文学期刊界的一张靓丽名片。
“‘启封1979—2022’《滇池》作家处女作·手稿展”展出的作品,面向全国作家征集,主要征集内容为作家手稿、编者作家往来书信等,手稿为作家在《滇池》杂志第一次发表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各式文学体裁,书信则为作家与《滇池》编辑部编辑的往来书信。经过多方长时间的征集,共征集到100位作家手书作品。经过精心挑选,共计展出手稿49件,书信25件,老照片23件,题词51件。其中,在题词中,有冯牧、王蒙、白桦、刘绍棠、刘心武、蒋子龙、高晓声、王安忆、雷达等著名作家的寄语;在手稿中,有海子、于坚、张庆国、雷平阳、胡性能、潘灵、车前子、海男、湘女、聂荣庆、唐果、徐兴正、祝立根、铁柔、胡正刚等作家作品展出。另有《滇池》杂志43年以来500余期刊物封面以及部分作家、编辑受访视频配合展出。
2023年2月11日下午,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造访云南文学艺术馆。在参观了云南文学艺术馆文学厅、精品厅之后,他特地来到云南文学艺术馆四楼临展区,仔细参观“‘启封1979—2022’《滇池》作家处女作·手稿展”,并给予了很好的评价。一直以来,莫言对云南文学杂志的感情很深,他的小说作品《丰乳肥臀》当年就是发表在云南的文学杂志《大家》上,并且获得了年度文学大奖。多年过去了,莫言再次来到云南,饱含深情地谈起了这件令他难忘的往事。在云南文学艺术馆四楼,莫言挥毫泼墨,为云南留下了“文学无边界 云南有高峰”“艺无止境”两幅墨迹,与此同时,还与云南的作家代表就文学创作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启封1979—2022’《滇池》作家处女作·手稿展”闭展后,往来书信将予以退还原持有者,作家手稿将捐赠云南文学艺术馆永久收藏。云南文学艺术馆位于昆明市广福路4066号,是一座集收藏保护、展览展示、社会教育、对外交流、学术研究、游览参观、文化休闲功能为一体的文学艺术殿堂,是云南重要文学艺术活动发生地。
“四十三载,如梦浮生。青丝白发,朱颜辞镜。落红如泥,温煦如春。为人作嫁,不绝清名。树高千尺,其根必深。”这是43年来,一波又一波《滇池》杂志编辑人员的付出。正是他们的艰辛付出,才有了《滇池》杂志的收获,见证了经典的诞生。文学之光照耀着我们前行,在未来的年月里,相信《滇池》杂志会创造出更加光鲜耀眼的成绩,因为我们听到了一个铿锵的誓言和声音:“我等晚学,薪火不尽。修辞立诚,辉光日新。清风明月,玉壶冰心。陈年手札,敬呈诸君。故友新知,互为明灯。”
从《滇池》游向文学的大海,前去者披荆斩棘,正去者勇敢无畏,未来者有无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