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省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开展实际,省政协委员读书活动线下分享会暨云南政协报社第32场“彩云读书会”邀请云南省、昆明市两级政协委员,围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主题,与政协委员、机关干部、社会读者一起读书,一起分享读书心得。
“何谓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方面有哪些作为?”近日,在省政协机关礼堂内,展开了一场关于网络文学创作的探讨。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四届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奖得主、云南省作协网络作家分会主席、云南省政协委员程云峰(意千重)作为主讲嘉宾,与昆明市政协委员、阅读推广人、昆明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温元召(温星)就网络文学创作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度交流,层层拨开了网络文学在大众心目中的神秘面纱。
谈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讲,也是人民的文艺。”
“网络文学积极的一面,是它所倡导的全民写作和全民阅读,让每个普通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
温元召(温星):很多人对网络文学都有误解,觉得网络上的一些小说充斥着低俗的气味,甚至有一部分业内人士直指网络文学是垃圾,登不了大雅之堂。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
程云峰(意千重):凡事都有两面,对于网络文学,有人对其有好的印象,肯定也会有人对其有不好的印象。作为一名网络作家,我必须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真正的网络文学。
首先,国家对于网络文学的定义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肯定的态度,网络文学是人民的文学,它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满足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阅读需求,是传统文学的有益补充。
最早的时候,网络文学还很小众,不被主流所承认。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是默默地写,不敢让身边的人知道自己在写网络小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网络文学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之后,中国作协成立网络文学中心,进一步延伸服务范围,规范网络文学行业发展,网络文学也越来越好,网络作家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关注。
其次,行业内公认的网络文学类别范围是“发表在网络上的长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不在其中,但也不是所有发表在网络上的长篇小说都是“网络文学”,这和作品的表述方式很有关系。简单说来,判断一部作品是否是网络文学,首先要看其是否具有“网感”。所谓“网感”,即代入感,开篇直接进入冲突,快节奏的故事情节、强烈的情绪,把读者迅速带入情景当中,让读者身临其境,与主角灵魂交融,感同身受,读起来相对轻松享受。例如穿越、重生、玄幻一类的小说,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最后,必须要说明,微信自媒体公众号里推送的一些低俗擦边文章也不是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是发表在正规网络文学网站上、内容经过层层审核的作品。由于网络文学每天更新的量很大,网站用机器人来捕捉“关键词”。一些含有关键词的章节都会被屏蔽,再经过人工筛查、确认后才会被发出来。
我不否认网络文学中确实有一些不好的作品,网络文学创作整体也确实存在类型化、同质化严重,品质良莠不齐等问题。但瑕不掩瑜,我们要看到它积极向上的一面。例如,它所倡导的“全民写作、全民阅读”给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网络文学是商业化写作,写作门槛相对较低,让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作家。任何一个群体、任何一个人,只要有故事、有受众、愿意写,随时随地都可以参与创作,并且一经发表后,就可能为自己带来额外的收入。我们很多人都有文学梦,但因各种各样的现实原因,不得不放弃,网络文学让这个梦想成为现实。网络作家的身份多种多样,有农民、工人、学生、教师等,他们用普通人的思维、接地气的创作手法,写出了老百姓感兴趣的、具有人间烟火气的故事,在吸引大量读者的同时,也给自己的理想创造了一种可能。可以说,正是因为网络文学能给作家带来收益,才促进了民间写作的热潮,从而带动了全民阅读的风尚。我始终认为,阅读和写作不应该有门槛,让阅读和写作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助推书香社会建设的基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梦。我们需要科学、客观地看待网络文学这个新的文学类型,它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和文学表达相结合的产物,顺应时代,被群众需要和喜爱。以下数据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今年发布的《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提道:2022年,全年播放量前10的国产剧中,网络文学改编剧占7部,豆瓣口碑前10的国产剧中,网络文学改编剧占5部,网络文学改编动漫年度授权IP数量同比增长24%;有声书改编授权3万余部,同比增长47%;网络文学改编微短剧在2022年迎来爆发,新增IP授权超300部,同比增长5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发布的《2022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中也提到:2022年网络文学用户达4.92亿,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达389.3亿元。
谈创作理念
“如果没有网络文学写作,我可能会按部就班地走完普通的一生。”
“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展现出的传统文化之美,对海外读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为文化交流打开了一扇窗。网络文学创作需要坚守文化自信。”
温元召(温星):您是什么时候介入网文写作的?当时又是抱着什么样的想法来进行网文写作的?这几年“网文出海”,包括您的部分作品也被大英图书馆收藏。对此,您有什么见解?
程云峰(意千重):我是从2009年7月开始写作的。29岁的我用一台别人淘汰的旧电脑写了人生的第一本书——《花影重重》。当时介入网文写作首先是缘于热爱,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看故事、讲故事,也在小本子上写过武侠小说,但小说的“读者”只有我姐姐一个人。此外,就是我感觉自己胸腔里面全被故事塞满了,很需要一个渠道表达出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改变一下人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和丈夫的原生家庭条件都很一般,不能给我们经济帮助,我们白手起家,靠贷款、借钱买房和结婚。当时工资很低,捉襟见肘,有时候甚至还完贷款后,买米的钱都没有了,我很想要“开源节流”,看到别人写网络小说可以有订阅,也就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改善一下生活,早点还完借款。没想到选对了一条正确的路,第一本书就成功签约领稿费,第二本书就小火了一把。到2012年,我成功晋级为女生网“白金作家”。之后,又出版实体书、售出影视版权、作品在国外出版上市、获得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奖,幸运地成为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代表、省政协委员。是时代给了我幸运和机遇,是网络文学改变了我整个人生,让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至于“网文出海”,我先用一组数据来举例:根据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日前发布的《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2022年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突破30亿元,累计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6000余部,海外用户超过1.5亿人,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伴随“网文出海”,网络文学成为文学输出、文化输出、中外交流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载体。数据显示,北美地区最喜欢玄幻类小说,东南亚地区最喜欢古代言情小说。这些小说中,蕴含了大量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我们都在讲传承、讲非遗,讲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在我看来,网络文学用接地气的方式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对传承进行创新性发展。因为生动和有趣,才能对海外读者形成强烈的吸引力,所以我认为,坚守文化自信是网络文学创作最坚实的根基。
就我自己来说,我因为很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长期以来,坚持将瓷器、茶、中医、花笺制作、美食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网络文学创作之中。写《画春光》时,瓷器题材在网络小说领域还是空白,没有人敢去尝试。这个题材很小众,但我真的很想写。英语中,“china”不仅是“瓷器”,还是“中国”。我想让大家知道,中华瓷器之美,中华文明之美。基于这个信念,落笔之前我做了很多准备。逛博物馆,搜集整理大量专业资料,比如《中国古代瓷器工程技术史》《越窑制瓷史》《宋代官窑瓷器》《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良工美物》等,并做了大量笔记,力图把我想要呈现的那个瓷器风云世界真实地、接地气地融入时代背景和故事情节。从有创作意向到落笔,整整过了7年之久。直到2019年初,我参加中央统战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理论研究班,结识了一位来自浙江丽水的龙泉青瓷工艺大师,向他请教了很多相关理论知识后,我才觉得自己可以动笔创作。创作过程中,有很多煎熬和纠结,但我一直鼓励自己并坚持下来,最终取得的成果我很满意。这本书获得很多荣誉,不仅入选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网络小说榜、荣获第九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奖(云南文学奖·网络文学奖)、被国家图书馆永久典藏,还成功地走出国门,成为大英图书馆首批收录的16本中国网络小说之一。目前,韩文版小说也即将上市。
我创作的很多带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作品也正在以多种形式在国内外传播,成为文化输出的一部分。如:《司茶皇后》《国色芳华》《美人羸弱不可欺》等作品进入影视项目开发,《医手遮香》实体书在泰国出版上市。多部作品被出版、改编成为有声小说,并出售韩文、泰文、越南文电子版权等。这些现象充分说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有特色,才能被世界看到。今后,我会继续朝这个方向努力,让更多的人通过我的作品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谈当下创作
“我希望我所传递的人生观和爱情观,能给看我作品的大女孩、小女孩一点点启发,让她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更加灿烂、独立、坚强、自在。”
“在网络文学创作中做到‘寓教于乐’,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普通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温元召(温星):您的作品里面会有您自己的影子吗?您想通过您的作品向读者传达什么样的信息?您认为网络文学作品如何才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程云峰(意千重):聊到这个话题,其实我非常想讲一个故事。有一年,我去参加一个线下活动,一个小书友冒着烈日来看我,送我亲手做的卡片,还有自家晾晒的香菇。我惊喜又惶恐,那一刻,我强烈地意识到,网络文学的受众广泛,又是影视、游戏、动漫等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源头,创作者的价值观一定不能发生偏差。
所以多年以来,我一直秉承着对自己作品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进行创作。最简单的想法就是可以放心大胆地让自己的孩子阅读我的作品,这是一个创作底线。
我的创作方向主要是古言小说,基本都设定为“大女主”。尽管故事不同,人物性情也各不相同,但她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尊自立、自强不息,从不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而是正面不幸、果断取舍,求得一技傍身,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抗争,努力谋求幸福,为自己的人生作主。
这是我的影子,也是我的人生观。例如,《世婚》中勇敢自救也救赎他人的林谨容、《国色芳华》中依靠牡丹种植技术成就灿烂人生的何惟芳、《美人羸弱不可欺》中立志以食医之道改变命运的杜清檀,她们都有一颗强大、善良的内心,有一个始终拼搏奋斗、不肯服输的精神,面对人生中的各种苦难,她们默默地充实自己,抓住所有机会,以正当的、勇敢的方式,迎着阳光努力生长、向上、向前,再把这种美好反馈给身边的人。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女性独立。
既然是写古代言情,说完了事业线,还必须说说感情线。我认为,人世间最美好的爱情应该是“势均力敌”的爱情,就像舒婷的《致橡树》中的爱情,肩并肩、手牵手,互相包容、互相成就,共同面对风雨,同甘共苦,我小说中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健康的爱情观。
谈到网络文学作品如何才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这个话题,我认为,网络文学应互联网的发展而生,又因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而壮大,网络文学的发展与兴盛是新时代文学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了网络文学丰沃的土壤和深厚的底蕴,网络文学又以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方式传播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发挥专长、创作经典、立体形象地全方位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网络文学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应该把网络文学的通俗易懂转化成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即,在网络文学创作中做到“寓教于乐”,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普通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再受到作品中积极向上的、端正的三观影响,实现“开卷有益”。
这是我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我相信。也是绝大多数网络作家为之奋斗的目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