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永远在探索路上追寻的诗人,邱华栋从1991年7月出版诗集《从火到水》(漓江出版社)开始,到2023年6月出版的这一本十分别致的诗集《碰到茶喝茶 遇到饭吃饭》(重庆大学出版社),30多年里,一直坚持诗歌创作的他,一共出版了8部诗集。这些诗集里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气度恢弘、书写精微、腾挪多变。可以说,这些诗歌不仅包含了邱华栋的人生阅历,更凸显了邱华栋的精神探寻,从而呈现出一种“裂变之美”的美学追求,为当代汉语诗歌注入了新的力量。
邱华栋的诗歌写作,正如批评家霍俊明所说:“邱华栋试图通过重新找回一种秩序、记忆和梦想,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博尔赫斯式的‘诗人智者'所给我们撕裂开的一个个恍惚而真切的时间碎片、生命样本、现实切片以及存在内核。”不过,作为诗人的邱华栋,却长期被遮蔽在其作为小说家邱华栋的巨大影子里。或许正因为如此,作为诗人的邱华栋的诗歌相对其小说等其他文体创作来说,更显得纯粹和本我。
《碰到茶喝茶 遇到饭吃饭》是一部短诗集,多为2—5行的短诗,按照诗人自己的说法,叫禅诗。禅诗在题材上极为广泛,篇幅短小,其核心是要有禅意,这种禅意其实就是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具有出世的特征。邱华栋的禅诗大多数都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表达超越物质的精神感受、人生境界。不难看出,邱华栋创作的禅诗是对传统禅诗写作的一种延续和创新,也是诗歌创作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那么,邱华栋为什么又“裂变”写起禅诗来了呢?他曾在禅诗创作谈里说过:“一是多年以来,我走过不少禅寺,南北东西乃至日本的寺庙,都看过不少,偶有所见,就记录下来。二是,断续读了不少禅宗的书,如《坛经》《景德传灯录》《祖堂集》《五灯会元》《宗镜录》《碧岩录》《禅宗无门关》等等,还有欧美日研究禅宗的一些书,看到很多禅师故事、禅宗公案,偶有所想,就记录下来。三是,到了40多岁了,心境变化了,生活中处处有禅意,安静的时候,内心里会忽然如同泉涌一样蹦出来一些句子,偶然飘过,就记录下来。我就这么写下了这些禅诗。”
我认为,还应注意一个事实,那就是邱华栋拥有着巨大的阅读量和家庭藏书,这自然是一个写作者取之不尽的宝藏。另外,无论是从文学视野还是社会阅历,邱华栋更有着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宽度和高度,无怪乎截至目前,在他创作生涯里能马不停蹄地写了1000万多字包括小说、非虚构、评论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单就这些文学创造和文学训练,都足以支撑起邱华栋在诗歌创造性写作道路上一次又一次的裂变。当邱华栋经历前两次诗歌写作的华丽转身后,一种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写作境界,自然成为他第三次诗歌裂变的发端。且看:
有水接含月,无上不带云
卧月,眠云
青山白云父,白云青山儿
日走,夜眠
吃茶去
——《碰到茶喝茶 遇到饭吃饭》51
见道忘山的人,身在人群也很寂寥
见山忘道的人,隐居荒野也很喧嚣
——《碰到茶喝茶 遇到饭吃饭》71
我看见云散月出,朗声大笑
十东风里吹花开,人们纷纷问消息
原来只是我在山顶大笑
——《碰到茶喝茶 遇到饭吃饭》73
春日鸡鸣,中秋犬吠
青山不碍白云飞
由它去
——《碰到茶喝茶 遇到饭吃饭》81
满目眼光,万里不挂一片云
清静水中,风吹荷叶鱼自游
——《碰到茶喝茶 遇到饭吃饭》86
四面是山你去哪儿
山高不遮野云飞
竹子虽密,不挡山溪流
——《碰到茶喝茶 遇到饭吃饭》104
只待雪消融
自然春草生
——《碰到茶喝茶 遇到饭吃饭》141
这些禅诗,妙语、妙趣、妙悟、妙道,自然而然,似是天成,饱含着“繁华落尽见真淳”的意趣与格调。这些诗句,多像是诗人经历万千过往的微微一瞥,更像是诗人洞察世事后的会心一笑。
在艺术表达上,邱华栋的禅诗借鉴了传统禅诗的一些艺术手法。一是篇幅短小,点到为止,不把自己所体会到的诗意全部说出来;二是注意留白,有时只点出现象或事实本身,而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则融合其中;三是注重向内的抒写,以语言的方式透露人生的点滴秘密,更多的思考则留给读者。
但是,他的作品和传统的禅诗又不完全一样,诗人关注的是当下的现象,以及由当下现象引发的思考、感悟,与现实结合得较为紧密,其观念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禅诗内涵。这本诗集说张扬的是以出世的心态入世,换句话说,就是追求干净但有成效的人生,清醒地面对一切诱惑,这和优秀传统和当下社会对人的品质要求是一致的。
我不知道邱华栋作为诗人今后的写作计划,但从这些诗歌来看,诗人已然明了自然、社会、历史、时代以及人生命运的玄机。邱华栋像一个高超的诗歌魔法师,举手投足之间,便能从时空中截取诗意的彩练,化作内心绵绵不绝的书写之力。这当然需要功夫,也需要积累,更需要天赋。
今天,回溯邱华栋的诗歌写作,他以一颗诗歌赤子之心,在“深海探珠人”般的坚守探寻中,完成了三次裂变,呈现出激情澎湃、风格多变、俊朗刚健、韵味十足、气象万千的诗歌整体写作风貌。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对邱华栋这样大体量、多向度的写作者(他还写有专门的《石油史》诗集,《情为何》爱情诗集等),任何写作阶段都可能才开了个头,更为精彩的裂变,仍在他孜孜以求的创作道路上,成为无限的可能。正如他所坦言:“因此,我从来都没有停止写诗,一个字一个字地,我用笔写在白纸上和一些笔记本里,就是因为这些诗和我自己的不断变成往昔的‘此刻'相遇,并最终构成了我自己的诗人形象。”
为此,我们等待着邱华栋诗歌多次裂变后,更为崭新的诗歌形象;同时更期待着邱华栋的诗歌创作,以不断的裂变之美,继续为当代汉语诗坛注入别样的激情、思考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