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余丁、张路江、黄勇、白晓刚、侯鑫、刘晶 傣寨新象 600cm×160cm 油画
癸卯新春之初,2023年1月26日至2月8日,以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为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马锋辉为副团长的13位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俯身基层,深入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开展“2023年新春全国著名画家赴云南西双版纳写生活动”。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孙炯,云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缪开和,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罗江分别实地陪同写生。
2023年新春全国著名画家赴云南西双版纳写生活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云南省文联、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云南文学艺术馆、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西双版纳州文联、勐腊县委、勐腊县政府、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勐腊县委宣传部、勐腊县文联、云南服务贸易协会、绿雪斋艺术馆等多方共同组织实施,旨在以绘画艺术的形式,通过描绘新时代西双版纳,生动反映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生动具体实践。
写生创作抒胸怀 教育交流两相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作为美术工作者,要以胸怀时代之理想,为新时代的风景留下丹青写照。
1月26日晚,写生团的范迪安、马锋辉、余丁、张路江、王建国、王颖生、岳黔山、林容生、黄勇、白晓刚、王川、李彦君、侯鑫等全国著名画家,手拿画笔、背负画箱,纷纷从北京、上海、福州、杭州、深圳等地赶到西双版纳。因中途周转、长途奔波等消耗,写生团的著名画家们面露倦容、满身疲惫,但他们顾不上休息片刻,就立即在景兰酒店的大厅召开碰头会议,研究确定此次写生创作的路线行程及其他具体事宜。
“云南是文艺大省、美术大省,云南有丰富的人文历史,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时,云南的绿水青山、家园建设长期以来也是受到美术界同仁的向往和期许。”范迪安表示,对西双版纳之行的写生创作充满了期待。西双版纳位于云南最南端,是云南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国土面积19096平方公里,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这里生态资源富集、旅游文化产业兴盛、对外开发开放潜力突出、民族风情浓郁,历来是画家写生创作的理想之地。
写生团在曼岭村合影留念
此次写生创作,主要聚焦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对外开放等主题,深度反映新时代西双版纳、新时代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1月27日,是写生创作的第一天,写生团早早地就走进勐腊县勐腊镇的傣族村寨——曼岭村。画家们根据自身需要,结合村庄特色,以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曼岭村的生态文明之美、民族团结之美、乡村振兴之美。范迪安以油画《傣家新居》为开篇,率先完成了此次写生的首件作品;马锋辉走街串巷,以《勐腊曼岭写生系列》等13张水墨速写作品结束第一天写生创作。
“能跟随老师们一起学习绘画,这是一种莫大的荣幸,我一定好好学习,增强自己的本领。”同学李嘉骐说。此次写生创作,来自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的10位学习美术的学生全程随行帮忙、跟班学习。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志愿者团队带队人、青年油画家刘晶表示,学生们能跟随全国著名画家写生创作,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对他们来说是一次意义深刻的美术教育。
十余天里,无论是在乡村部落,还是在自然景区。画家们的写生创作,吸引了大批游客、观众围观。“在一旁观看画家们现场创作,很激动,也很受启发,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美术教育。”之前在中央美院学习过的游客徐倩如是说。8岁的傣族儿童岩香碗说,他喜欢色彩和画画,看到老师们画画让他想到以后也要做一个画家,把想画的东西都画下来。
“既要写生,也要交流,要和云南的美术界交流。”范迪安说。西双版纳写生活动结束后,为集中展示画家们的创作成果,以“只此新绿——2023新春全国著名画家云南西双版纳写生创作作品展”为题,选取部分了经典的写生作品,在云南文学艺术馆二楼、三楼临展区展出,其中,中国画78幅、油画96幅、水彩画14幅,共计188幅。这些作品或写实或写意、或工笔或水墨,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堪称精品力作,它们不仅呈现了画家们即兴的绘画语言和瞬间的个人情感,而且还袒露了画家们苦心钻研艺术创作的非凡功力和定力。与此同时,还同步举行了专题学术讲座活动,对云南美术界提供帮助和指导。
聚焦主题画时代 笔墨纵横写大美
写生创作期间,写生团先后多次走进曼岭村,用精准的画笔记录傣族群众的美好生活。画家笔下的曼岭,有羞涩的傣族姑娘、辛勤劳作的傣族妇女、充满好奇的傣族儿童,有茂密的橡胶林、翠绿的芭蕉扇、高大的古榕树,有漂亮的新居、宽阔的道路、多彩的婚礼等等。在曼岭村,先后诞生了余丁的《橡胶林中的溪水声》、张路江的《大象》、黄勇的《菩提可语》、王颖生的《曼岭的依哨囡》、岳黔山的《曼岭村神树》、林容生的《曼岭村小景》、王川的《版纳印象:曼岭新村》等一大批精品力作。此外,写生团还走进了曼仑村、曼冈纳村、纳么村等少数民族村寨,以画家的敏锐眼光,全面捕捉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所取得的耀眼成绩。据了解,西双版纳有傣族、汉族、哈尼族、拉祜族、彝族、布朗族、基诺族、瑶族、佤族、回族、壮族、景颇族、苗族13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77.9%,绘画创作可取的民族元素资源特别丰富。
西双版纳生态资源富集,素有“植物王国”“生物基因库”“世界物种基因库”等美称,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1月29日至31日,写生团先后走进热带雨林特点突出的望天树景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用手中的画笔描绘西双版纳独特的热带雨林。连续三天的热带雨林写生,画家们收获满满,创作出了范迪安的《雨林深处》《共生》、王建国的《植物园》、黄勇的《绿野仙踪》、白晓刚的《雨林印象》、侯鑫的《根》等优秀作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月31日,在中科院版纳热带植物园写生结束之后,画家们齐聚勐仑美术馆,共同合作完成了两幅大尺幅作品,一幅是由范迪安领衔,余丁、张路江、黄勇、白晓刚、侯鑫、刘晶加入的长6米、宽1.6米的油画巨制《傣寨新象》,一幅是由马锋辉领衔,王颖生、岳黔山、林容生、罗江加入的长3.6米、宽1.2米的中国画巨制《无边春色》。1月31日至2月1日,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孙炯轻车从简从昆明来到西双版纳勐腊县,看望、陪同写生团在热带雨林、民族村落等地写生创作,与画家们交流写生心得、探讨艺术思想,并希望画家们常来云南,发现云南之美、创造云南之美、传播云南之美。
孩童围观王川写生
西双版纳与老挝、缅甸接壤,毗邻泰国、越南,边境线长966.3公里;过境的澜沧江-湄公河连接着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六个国家,对外开发开放潜力突出。2月2日,写生团来到关累镇的关累港。这里,碧绿的澜沧江缓慢流淌;这里,中国接壤的是缅甸。在宽阔的码头上,画家们各自选好地点和角度,便迅速支起画架,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之中。范迪安在这里取了两个视角,一幅大尺幅油画作品描绘的是高大的吊桥和满载的船只,表现了港口的忙碌景象;一幅大尺幅作品描绘的是磅礴的澜沧江、井然有序的船只、高拔雄浑的山脉,表现了关累港的厚重之气。王颖生、岳黔山、林容生等其他的画家们,或取蓝天,或取澜沧江,或取码头忙碌的工人,或取江中的石头,或取排队的货车等等。这一天,烈日当空,高温丝火,在此辛劳创作一天的画家们,脸上、胳膊上晒成了深红色。但一天结束,大家收获的是沉甸甸的作品,心情格外喜悦。
从1月26日到2月8日,写生团先后分赴勐腊镇的曼岭村、望天树景区、曼冈纳村、纳么村,勐仑镇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曼仑村,关累镇的关累港等地,沉浸式感受了西双版纳乡村振兴的新气象、群众生产生活的新面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就,全景式描绘了西双版纳风光旖旎的自然生态、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2月7日下午,写生团从版纳回到昆明,直接奔赴云南文学艺术馆,进行作品挑选和展览布置。2月8日一大早到深夜,写生团在云南文学艺术馆继续布置展览、修调写生作品、创作新的作品。此次写生创作,时间虽然很短,但收获却是沉甸甸的,画家们共创作了260余幅作品。
范迪安在其作品《共生》前留影
“写生是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方式,写生作品因记录和描绘了景物的真实状貌并体现出创作者的个性追求而拥有独特魅力。”范迪安说,广大美术工作者要以大地为画室,在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的空间里踏访体验;以多元视角择取景物,将饱满的艺术激情注入笔端,为当代中国美术的百花园增添绚丽色彩。
深刻的学习,难忘的时光
来自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的几名学习美术的学生全程随行帮忙、跟班学习,结束之时,他们记录下了自己此行的体会和感受。
张路江在创作作品《收获》
杜天华
跟团学习的机会不常有,尤其是能在包括专业领域在内的多方面的学习并且有所收获,那就更可贵了。我很难将数日的所见所学所得以具体的方式提炼出来,毕竟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但我的确通过这次旅程对刘瑜所写的一句话有了更多的体会,也许这句话的精神在很大程度上能概括我的大部分感受,这句话是这样写的:事情总是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无穷倍,但这不是无所作为的理由,而只是抱有更多谦卑、智慧与耐心去行动的理由。
李嘉骐
写生的日子是美好的日子,也是难以忘怀的;难以忘记绚丽多彩的西双版纳,民风淳朴的傣族人民;更难以忘记画布上那松节油淡淡的味道。这次活动不仅是协助老师们进行写生创作,还从中学习了绘画知识与创作思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次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作画习惯。作为油画系的一员,要认真搞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只有“天壤之别”,才能够形容专业和业余之间的差距。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好走的路,唯一的捷径,就是踏踏实实地把自己变更专业。在版纳的日子每天都过得充实和快乐,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而且还让我和老师们拉近了距离,零距离的互动,真切感受到老师们对绘画的热爱和渴望。老师们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真实的感受,各有千秋;让我“博览群书”,尽收眼底。此次学习让我对美的感受有所提高,对油画专业都有了新的认识,对以后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之后每次闻到松节油的味道都会想起这段难忘的时光。
邓从煌
通过这次跟随央美老师前往西双版纳的写生活动,收获满满,不仅绘画方面的内容,更多的是感受真正的生活,还有面对生活的态度。过程很累,也遇到过很多突发的状况,但是方法总比问题多。任何时候,沉下心来好好做事,去感受真实的生活。
张益铭
这次写生活动带来了巨大的收获,不管是从写生本身来讲,还是写生过程中带来的收获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是学习老师绘画技术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一种认知上的突破。听老师讲解与老师沟通,无时无刻不在进步,无限的充实和满足当中。把自己绘画上的问题整理了一遍,都通过这次与老师的接触而解开。
孙少博
这次的写生活动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很荣幸能参加这次活动。在这段日子里也成长了许多,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有收获的。我觉得这几天是个“苦日子”,但这个“苦”随自己的成长会转“苦”为“甘”的。我相信这次西双版纳写生活动的参加会对自己产生巨大的影响。
杨旺琪
能参与到这次写生活动中对我而言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同时能见证13位在全国颇有影响的画家作画更为难得。这将会是我专业乃至多方面学习的一次良好时机,正所谓谓良机只有一次,一但错失,就再也得不到了。
苏晨
本次西双版纳勐腊之行转眼间已经结束了,就我而言,这是相当难忘的一次经历,同样也是十分难得的一次机会。十天的时间每天基本都是相当充实的,其中的所见所得已经超越了我来到云南两年多的经历,也是真真正正感受到云南的民族风情,以及自然景观带给我的冲击。在各位老师的带领下完完整整地经历了一次写生、创作到展览的全部过程,这一整个过程带给我的不仅仅只是专业方面的提升,也令我认识到自己真的是多方面的不足与欠缺,能够在一个懵懂的时候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对我的成长有很大帮助的。简而言之,收获的很多都是道理、思想、理论上的内容,真正要做到的还是要知行合一。
杨新科
作为一名助手能有幸参与这次高规格的活动,在和师长朋友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学习到了诸多终身受益的知识和道理,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在此我由衷感谢各位师长们,并祝贺2023年新春全国著名画家西双版纳写生创作展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蒋天明
通过这次云南西双版纳写生绘画活动,我深刻意识到了绘画写生与民间传统的生活和宗教信仰的关联。写生期间,我跟随余丁老师实地勘察,他对乡村描绘的热情和对绘画写生的内心信仰,肯定会对我未来绘画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绘画要贴近生活,贴近理想,贴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