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28日早9时20分,凄厉的空袭警报响彻昆明城上空,9架日寇轰炸机飞临昆明。这是昆明首次遭到日寇飞机轰炸,一片慌乱之中,许多人躲到潘家湾和小西门城脚的苗圃中,结果被日寇炸弹击中,顿时火光冲天,血肉狼藉,惨不忍睹。据官方统计,日寇首次轰炸昆明,共投弹103枚,巫家坝、潘家湾、凤翥街、师范学校、苗圃数地被炸,共炸死94人,伤47人,毁房37间,震倒29间……
日寇横行
陈纳德组建志愿队
一位美国空军退役上尉默默地目睹了这惨绝人寰的一幕,他在日后的文章中写道:“房屋毁于烈焰,民众死伤,我一定要以消灭敌人的空军为自己快乐的源泉!”
这位美国人叫陈纳德,是中国空军顾问,当时正在昆明巫家坝机场帮助中国筹建航空学校,训练飞行员。日寇飞机来袭时,中国学员不得不开着没有作战能力的教练机飞到滇西的云南驿机场躲避,仅有的两架霍克Ⅲ式驱逐机升空迎战,击落了一架敌机。
此后日寇完全掌握了云南的制空权,日寇轰炸机甚至无须战斗机护航就可以随意轰炸昆明,开始炸市区,后来又炸城郊,陈纳德在昆明航校的宿舍也被炸塌。据统计,从1938年到1944年,日寇出动了飞机1109架(次)轰炸昆明,共投弹2817枚,炸死昆明市民1160人、炸伤1636人,炸毁555处居民区、街道、学校、工厂和机关,累计损毁房屋20928间……
几起几落之后,不服输的陈纳德回到美国,尽管美国尚未对日宣战,他仍然说服罗斯福总统接受中国的建议,以私人机构的名义在美国采购飞机,并重金招募美军退役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加中国抗日战争。
1941年8月1日,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正式成立,陈纳德被任命为上校大队长。他的队员多半是勇敢无畏、渴望冒险、性格不拘的年轻人,由于不是正规军,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陈纳德的战术得以自由运用,队员们的个性得以自由挥洒,反而成了志愿队的一大优势。
巫家坝机场的飞虎队战机 本版图片据《望旌旗以千里:昆明抗战遗址遗迹全录(1931—1945)》
首战告捷
昆明人称“飞虎队”
1941年12月7日,就在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的同一天,陈纳德率队进驻昆明机场。12月20日上午9时45分,从河内机场起飞的10架日本轰炸机越过滇越边境向昆明飞来,它们照例没有战斗机护航,大摇大摆地飞到昆明。陈纳德命令所有飞机升空迎击,日寇突然遭到迎头拦截,慌忙扔下炸弹,掉头就跑,遭到志愿队截击,9架被击落,1架从滇越边境侥幸逃脱。志愿队仅有1架飞机机翼受伤,返航途中汽油耗尽,迫降在农田,飞行员被当地农民救助送回基地。
美国志愿航空队首战告捷,以9:0的战绩大胜日寇,饱受日寇轰炸之苦的昆明人民欣喜若狂,当天晚上就为志愿队举行了庆功大会,为击落敌机的飞行员披红戴花,盛赞志愿队是“空中飞虎”。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云从龙,风从虎,虎而能飞,其猛无比。据说日本人讲迷信,怕鲨鱼,志愿队在飞机头画满了龇牙咧嘴的大鲨鱼,在昆明人眼里酷似老虎,加上志愿队能征善战,就送给他们一个中国式的绰号——“飞虎队”。中外记者在报道中纷纷引用这一既生动形象又具有东方文化色彩的称号,“飞虎队”的名声很快传遍中国,传遍世界。当时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连吃败仗,美国人都十分郁闷,此时突然冒出个陈纳德,带着几百个“兵油子”大胜日本兵,马上在美国引起了轰动,极大地鼓舞了盟国的民心士气。顷刻之间,陈纳德就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英雄,获得“飞虎将军”的美称。
飞虎队战机上的“飞虎”标志
重创日军
昆明常记“飞虎名”
日本空军遭到重创后,空袭昆明的次数急剧下降,从1941年的92次剧降到1942年的34次,1943年再降到21次,1944年只有7次。据统计,在飞虎队短短的8个月战斗中,保卫昆明、保卫滇缅公路,后又转战其他抗日战场,共击毁敌机217架,并摧毁了大批日寇地面部队和轻重型装备,自己仅被击落14架,另有61架在地面被摧毁,共有26名飞行员牺牲。
飞虎队的总部和主要基地在昆明,他们在昆明成名,他们的战斗得到了云南人民的大力支持。云南人在昆明周围100公里之内,每20公里设置一个防空监视哨,并一直延伸到中越边境,又在昆明团山、红庙建立电台,综合收取各监视哨、电台发来的情报,然后发出预警,一方面让市民及时疏散,一方面让飞虎队及时应战。当时的昆明广播电台功率强大,应飞虎队的要求,每天都定时播发信号,引导飞机出击、返航。建立在西山之巅的昆明测候所则为飞虎队提供了大量气象情报。飞虎队和驻滇美军需要翻译、秘书和随员,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的学生纷纷投笔从戎。西南联大抽调教职员,在昆明西站“飞虎楼”开办译员训练班,不少学生受训后担任了飞虎队的译员,负责急需的翻译和有关工作。
当时中国还成立了战地服务团,并在昆明和附近建立了19个美军招待所,为飞虎队和驻滇援华美军提供生活后勤服务。为解决飞虎队及其他美军所需,云南人民节衣缩食,每天供应牛40头、生猪60头、鸡1000只、鸡蛋6万枚、面粉150袋、蔬菜6000千克。云南肉用牛少,连山区农民犁地用的黄牛都贡献出来了。
嵩明数千民工修建羊街机场
陈纳德和“飞虎队”在昆明成名,对昆明有特殊的感情。他曾计划在四季如春的昆明建一所平房,永远留在中国。后来陈纳德和美国政府发生分歧,不得不于1945年8月辞职回国。陈纳德离开中国时,从昆明城区通往巫家坝机场的道路曾被命名为“陈纳德路”。六七十年过去,如今昆明呈贡新区又有了“飞虎路”,飞虎队的基地巫家坝机场建起了“飞虎大道”,呈贡机场和羊街机场仍有遗迹可寻,陈纳德驻扎过的西站“飞虎大楼”风貌依旧,阳宗海边飞虎队疗养院得到重修,昆明市博物馆有专门的“飞虎队”展厅,昆明东风广场的“小白楼”也成了“飞虎队”纪念馆。昆明人有情有义,不会忘记“飞虎队”,不会忘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都市时报 作者:媒体从业者 昆明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朱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