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托管磨憨镇,是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加快拓展面向南亚东南亚市场的战略决策,也是昆明市与西双版纳州联合共谋双赢发展的理想抉择。
正如新浪网《财经头条》报道分析:昆明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经济圈“三圈”交汇点,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沿枢纽。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作为国家级跨境经济合作区之一,地处中老铁路、昆曼公路及老挝南北公路关键节点。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生效和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两地联动发展将使这里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拓展市场的理想起点。从昆明到磨憨,这场跨越600多公里的“双向奔赴”恰逢其势,大有可为。
托管磨憨镇,将让昆明成为全国唯一一座有“边境线”的省会城市,有效发挥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昆明综合保税区、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四区”的政策叠加优势,以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
切实有效抓好托管共建这项极富开创性和挑战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工作,事关云南抢抓中老铁路开通运营重大历史机遇,建设沿线经济带,稳健在云南形成以两头带中间发展格局,可以早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重大嘱托。为此,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省长王予波多次就合作共建作出指示,并带头深入相关地区开展调研,与昆明、西双版纳两地负责同志共同研究联动发展事宜,强调和要求昆明市与西双版纳州务必加快推进联动发展;云南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等相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昆明市、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磨憨镇及村(社区)四级建议,征求各方意见,就如何打破体制、机制、政策壁垒进行了积极探索;昆明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刘洪建在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上提出要与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临沧边境合作区、老挝赛色塔等境外园区,在产业培育、园区建设、跨境电商、招商引资、科技研发等方面开展合作联动发展,随后,昆明市有关领导和市级部门先后前往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苏州宿迁工业园等地考察学习。昆明市成立了由刘洪建任组长的托管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门组建了接管工作组,做好托管移交工作和现有人员转隶工作,确保人心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
昆明托管磨憨口岸的新闻发布之后,《昆明文艺》编辑部立即与西双版纳州文联取得联系,希望能通过他们组织一批反映磨憨的艺术作品,向广大读者艺术化地介绍磨憨。此事得到了西双版纳州文联主席唐扬的大力支持。唐扬在组织当地作家、画家和摄影家积极创作有关磨憨文艺作品的同时,亦深入磨憨实地采访,以“文学新闻”的鲜活笔法,写下了洋洋洒洒数万字介绍“文化磨憨”的美文。
2022年11月4日,《昆明文艺》微信公众号(《昆明文艺》秋季号同步 )以“《特别策划|磨憨:中国通向东南亚的黄金口岸”》为题,推出了“部分纯净、真切、真诚的作品”专辑,以热情洋溢的优美诗文和颇具地方民族特色的绚丽画卷,为我们揭开了磨憨的神秘面纱。我在阅读这组图文并茂,令人惊艳的作品时,不仅为磨憨独特的人文魅力所倾倒,而且为《昆明文艺》编辑部与西双版纳州文联大手笔的精心策划和高梧鸣凤的艺术推介击节称叹;该专辑推出的诗文、图画之美,令人陶醉,而两地文化部门友好密切的合作,以及艺术化倾心全面推介磨憨,主动以文艺成功介入政经事务的方式与经验,端然值得更多艺术家和有关文化部门借鉴。
中老铁路穿过寨子
西双版纳州艺术家们眼里的磨憨形象
我曾数次游历过美丽、神奇、富饶的西双版纳,对其间宛如仙境般的热带雨林景观和浓郁醉人的民族风情印象深刻。我一直将西双版纳这片孕育生命奇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间风水宝地视为心灵上的第二故乡。尽管对魂牵梦萦的西双版纳独特的人文风情自以为有所了解,但在阅读《磨憨:中国通向东南亚的黄金口岸》这组特别策划的艺术作品之前,我对“磨憨”的认识,仅限于这个听起来有些莫名其妙的名字,只知道它是一个开放的“口岸”而已。
西双版纳州文联此次组织了包含作家、诗人、画家和摄影家在内的八位艺术家,他们秉承“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艺术初心,分别以既接地气、又具现场感的美文、诗歌、绘画及摄影作品,以非凡的艺术手法和多维的审美视角,对磨憨口岸的前世今生、人文风情和发展现状作了全方位的艺术呈现和自信推介,让读者在生机盎然、行云流水般的字里行间,在精美靓丽、栩栩如生的绚丽画卷面前,充分感受了磨憨口岸固有的黄金碧玉品质,领略了大美磨憨令人销魂的诗情画意,看到了磨憨未来发展的壮美蓝图。
唐扬的开卷雄文《磨憨:中国通向东南亚的黄金口岸》,通过艰苦细致地“爬梳方志,查阅史料,搜索咨询”和田野考察式的实地采风采访,以“新闻+文学”的新颖、独特艺术书写,作家回首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引经据典,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亲切而又遥远、多情多彩而又神奇神秘、令人神往又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磨憨逐渐浮现出来”。谓予不信,且看——
“磨憨”为傣语地名,“磨”即“盐井”,“憨”即“富裕”,“磨憨”意为“富裕的地方”。磨憨历来是滇西南地区重要的产盐地,曾因盛产“雪白味美”之盐而富甲一方。唐扬以一组关键词,从“驿站·枢纽·门户”、“多维·多彩·多情”、“和羹·共美·契机”三个独特的层面,以翔实丰富的史料和深情灵动的优美笔触,分别介绍了磨憨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迷人的民间习俗,满怀信心分析了磨憨发展的区位、交通、资源和生态优势,展望了磨憨面向未来和谐发展的战略机遇和美好前景。
从“驿站·枢纽·门户”的地理坐标来看:历史上的磨憨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属西双版纳“六大茶山”,是连接昆明和东南亚的咽喉要道,曾“在促进昆明、西双版纳和云南对外交往、经贸发展、民族融合、人文交流、边疆巩固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出乎意料又令人欣喜的是,昔日的茶马古道“早已湮灭在历史黄昏和岁月荒芜中,却又在新世纪新时代‘一带一路’下凤凰涅槃、蓬勃复兴”;磨憨地处云南与中南半岛的枢纽部位,是我国通往老挝唯一的国家陆路口岸及通向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也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体通道和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佳接合部;自1932年以降,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磨憨百年磨璞成玉”,又历经“新世纪的探索突围”,至2022年6月,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昆明市与西双版纳州共建磨憨口岸城市,由昆明市全面托管磨憨的重大决定,磨憨由此“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中老双边关系大棋盘中的重要落子”;在改革开放中一路高歌猛进的磨憨,日益受到各方关注,随着昆曼国际公路正式通车和中老铁路全线贯通运营,云南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两个“国字号”让磨憨这块璞玉更加光彩夺目,惊艳世人;“千年古道、千年回响,百年奠基、百年磨砺,二十年探索破局、二十年突围猛进。磨憨以磨憨为轴、枢、门,辐射东南亚的一把巨扇正徐徐展开……”
从“多维·多彩·多情”的艺术角度审美,磨憨镇是一个以傣族为主,汉、哈尼、苗、瑶、拉祜(苦聪人)、布朗(克木人)等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山区镇。磨憨给人的印象是多维的:它是一块上等的翡翠,其土地百分之九十以上被森林覆盖,碧玉温润、纹路奇特、沟壑万千、绿波起伏;它是一只美丽多彩的孔雀,如黛的青山,嫩绿的茶园,金黄的稻田,错落参差的森林,绿树掩映的玉带路,使人宛入绿野神境;她是一位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古朴而现代、多情又热情的少女,这里世代居住的各民族,许多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勤劳、智慧、善良,“水一样的傣族”“如山的哈尼族”“咬手定情的瑶族”“过上甜日子的拉祜族(苦聪人)”“最早开发利用盐井的布朗族(克木人)”和“笙歌不断的苗族”——各族人民群众互相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形成的动人故事、灿烂文化、奇丽服饰、独特节庆、味蕾大开的美食美味,交相辉映成多姿多彩多情亮丽风景,令人着迷,为之神醉。
从“和羹·共美·契机”的发展理念考察,“盐为百味之主,磨憨犹如盐一样,在对周边与面向东南亚的开放中,在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起着重要的调和、融合、中和作用,使之和谐、和畅、和美”。通过交通调控和货物调剂,“磨憨之味之魅越来越吸引国内外的商家和投资者”。昆曼国际公路大通道、中老铁路和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的建设开通,中国和东南亚各国人民之间互致问候、传递友情、运送利益和实惠,不断促进利益交汇、交融形成利益共同体;在深入交往交流交融中,互鉴互赏,共建共享,美美与共,走向同呼吸、齐发展、共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进入2.0时代的磨憨,随着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共同建设国际口岸城市工作的正式全面启动,磨憨这个中国地图上不起眼的“小不点”已处于媒体的高光之下,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的目光,又迎来了新的重大契机。唐扬最后写道:站在磨憨的山坡上察看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中方区域),满目纯翠、绿色欲滴、宛如碧玉一样的磨憨尽收眼底,望着广阔的开发区内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轰鸣向前的挖机,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磨憨新的黄金10年甚至50年已经开启,将携带着春风春潮滚滚而来,不可阻挡。
令人感动的是,年过七旬的老作家朗确和鄢家俊也慷然命笔,为他们心中理想的磨憨放声纵歌。朗确浪漫不羁,自由遐想《我坐高铁过万象》,以梦中坐高铁的见闻与感受,用朴实的文笔书写了中老铁路给祖国边陲和老挝带来的巨大影响和美好生活,由衷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鄢家俊宝刀不老,豪迈独唱《奇迹疯长的雨林边关》,以《磨憨印象》《磨憨抒写石破天惊的现代寓言》《磨憨,活力抖擞精气神》《写给中老磨憨磨丁联合开发区》《火车,笛声从远方飘来——写在玉磨铁路磨憨站建设工地上》《磨憨的骄傲》系列诗歌,在欢天喜地紧锣密鼓铿锵有力的韵律中,将秘境磨憨推向诗意的高峰:“这个地名,原来陌生得令我失去了想象。/这个地名,现在却声名远播让民众神往”;“绽放了,雨林边关茂盛的改革丰花。/坠满了,南疆边锤兴旺的开放硕果。/磨憨——国家级口岸,巍峨起共和国神圣的辉煌之光。/磨憨——通向世界的桥头堡,友谊之桥直通共赢共享的幸福彼岸”;“面对磨憨新城,我宛若隔世,目瞪口呆,禁不住大吃了一惊。/雄纠纠,气昂昂,扑面而来的竟是豪迈抖擞的精气神”;“谁敢小视?磨憨迎风破浪在大潮中气势不凡,挺身而起!/谁不羡慕?磨憨兀立桥头堡潇洒地远眺东南亚的万种风情”;“煮酒论磨丁/一醉东南亚”;“走进磨憨,现实比神话更魔幻,奇迹比童话更丰满”;“磨憨有数不清的骄傲。/磨憨的每一个骄傲,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跃起的凝固浪花,它真实地书写在南疆雨林的天幕上,剪影成中国气派的盖世风景”。多海外归来的游子张艳萍,当她站在祖国的南大门“磨憨口岸”,面对飘扬的国旗,悲欣交集,喜极而泣:“祖国,我回来了!”她决然欣然立誓:这一次回归不是作短暂停留,“而是永久安定,哪怕天的那一方有再大的诱惑,我也不再出发”。
这组特别策划的另一个亮点,是摄影家镜头下实景的以及画家倾情描绘的磨憨影像:朱敏、许云华和张帆拍摄的磨憨口岸实景、磨憨镇少数民族人文剪影和磨憨山水美景,无不令人眼前一亮,观人物呼吸可闻,看风光如临其境;刘首云关于磨憨土著民族的水粉肖象,浓墨重彩,栩栩如生,形象传神,呼之欲出。
云雾中的磨憨管委会大楼
“昆西”特别策划的成果和启示
“经济搭台,文艺唱戏”。这是司空见惯的传统做法。此处不说经济如何搭台,只论文艺怎样唱戏。昆明托管磨憨口岸,绝对是地缘经济与政治谋求长远发展的宏观战略决策和先手妙棋,文化、文艺界和艺术家如何服务好这一壮观的远景目标——或者说艺术家该如何借此弘扬先进文化,以文化自信宣传、助推这一重大创举全面有效迅速落地生根,确实需要超前的眼光、博大的胸怀、卓绝的智慧和过硬的实力支撑。基于常识和常理,对于昆明托管磨憨口岸这样一个看似毫无文艺性的“政经大事件”,《昆明文艺》最好的“反应”也是最通常的做法,无非就是做一个大版块的深度财经报道,以新闻伦理关切此事;即使想做一个具有现场感的、洋溢着此一时代和热带雨林气息的人文专题,该刊完全可以组织昆明地区的艺术家奔赴磨憨采风、调研,拿出第一手的、纯属自己的独家专稿。但《昆明文艺》并没有沿袭常规套路,相反,该刊出其不意,超天才地采用“借脑”合作的方式,直接请西双版纳州文联帮忙,希望当地的艺术家出面,以他们卓越的才华来艺术地向世界推介自己的故乡。西双版纳州文联迅即热情响应,唐扬主席及时动员当地作家、诗人、画家和艺术家积极参与,他自己也率先深入磨憨口岸一线采风,并满怀真情撰写了《磨憨:中国通向东南亚的黄金口岸》这样一篇集“文学性和新闻性于一体”的力作。从整个策划执行的效果来看,《昆明文艺》与西双版纳州文联在文化唱戏方面的密切合作,至少有如下成果和启示:
第一,这次特别策划近乎完美地实现了其初衷和抱负,成功地向外界推介了磨憨口岸,通过艺术家们饱含深情的精心创作,以多种艺术形式成功地塑造和树立了一个“文艺磨憨” 的全新形象。本次专辑推出的唐扬的重磅文章《磨憨:中国通向东南亚的黄金口岸》,朱敏、许云华和张帆关于磨憨口岸及边地民族风情的摄影作品,刘首云的少数民族肖像(水粉画系列),朗确的《我坐高铁过万象》(散文),鄢家俊的《奇迹疯长的雨林边关》(组诗),以及张艳萍的《磨憨口岸》(散文),分别从不同的审美视角,以高昂的激情和精湛的技艺,生动活泼地呈现了磨憨别具特色的、多样性的文艺风貌,展示了生活在此间的各民族的勤劳、智慧和独特又充满活力的精神气质,以令人信服的现实底气,展望、描绘了磨憨口岸“不可阻挡”的发展势头和美好前景。
第二,这次特别策划的有效落实和生动实践,是昆明和西双版纳文艺界以文会友,以文艺方式助力、反映政经发展的有益尝试,也是一次成果丰硕的文创探索。正是《昆明文艺》的主动吁求和真诚邀请,感染并取得了西双版纳州文联的热忱响应和有力支持,为推介磨憨口岸形成了共识与合力。有必要指出,这次策划的意义和价值不容低估:一方面,《昆明文艺》以极低甚至可忽略不计的资金成本,通过积极的内联外交,便获得了来自磨憨建设一线和生产生活现场的优质文稿(文案);另一方面,西双版纳州文联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和神圣的使命感,以当仁不让的自信和豪情,广泛调动和充分发挥地方艺术家的聪明才智,很快将黄金口岸磨憨的艺术形象推向昆明、云南乃至全国。细说下来,这是一次双赢的文宣合作,《昆明文艺》以开放的姿态赢得了优质可贵的外宣资源(文案),西双版纳州文联则以真才实干和文艺精品赢得了省城的外宣平台;更为难得的是,“昆西”两地文艺界以真诚的合作赢得了彼此的信任,为今后长期友好交流合作、共创文宣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这次令人精神振奋的大手笔策划,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家以艺术才华和文化能量参与政经事件和助力政经发展事业的潜力和优势所在,而生动形象、美轮美奂的策划集成效果,则让我们感受到了文艺宣传的生机活力与无穷魅力。欲树磨憨形象,欲彰口岸活力,欲说此间人文风情之美,在今天这样一个新兴媒体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可用的艺术方式和技术手段肯定很多。但从经济性和传播的效率和影响力考量,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在最快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这次特别特别策划堪称最佳文创/宣传文案——它无疑提供了更多可行的思路和途径。
第四,尤其令人兴奋的是,身处边地的艺术家们通过这次创作实践,以“泛文学”的方式,视故里为中心,在家门口有效地介入政经事件和故乡建设发展事宜,借助文学的书写和艺术的表达获得了较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启示我们,值此新时代新征程,“怎么创作”已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创作什么”,艺术家们只有坚定地立足于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全身心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深情描绘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壮阔图景,体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在新时代的旺盛活力,才能实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学抱负。“一个作家,他所选择的题材和方向就是他的思想、情感与信仰的艺术显现。当作家与党和人民一起奔赴我们民族的光明未来时,他自然会被沸腾的生活所打动,被可爱可敬的人民所感动。他的文字自然会浸透生活的汁液,具有时代的重量。”铁凝在《让文学星空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中说,“精品创作是文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作家安身立命之本。作家只有自觉将个人的创新创造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紧密关联,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从人民创造历史的恢弘实践中汲取题材内容、主题思想、诗情画意,才有可能写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为时代立传为人民立心的精品力作。”(2022年11月26日于滇中嵩明栖鹤斋)
中老铁路——画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