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云去山如画——抗战时期国立艺专昆明安江七百天》一书在昆首发。《云去山如画》一书由昆明市政协主编,汪叶菊、红帆、杨国才、何磊、王晓洁、杨亚伦、庞博河等高校教授、文史专家,以及画家李建华、包朝阳等,组成课题组,历时近五年精心编著完成,真实再现了80多年前抗战烽火云南人民与国立艺专师生共同守护艺术教育星火的历史佳话,填补了国立艺专抗战时期在昆明的校史资料的空白。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是抗战时期与西南联大前后迁往昆明的高校,其前身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是20世纪初民族救亡图存背景下先后成立的两所国立美术教育学府。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北平艺专南迁,到达湖南沅陵后与西迁的杭州艺专合并成立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39年1月迁到昆明,1939年12月迁入呈贡县安江村(现为晋宁区)。
国立艺专昆明安江村七百天,在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下坚持办学,实属抗战以来较安定之时期,不仅各课能依序进行,人体课亦得以恢复,保存了中国美术教育的薪火。
在安江村,国立艺专师生度过了一段“最安定的时光”,村民待这些大学生如同儿女,艺专学生也在安江村开办村民夜校,教村民识字,帮村民扫盲。1940年8月,国立艺专在安江村建立了第一个中共党支部。1940年10月,国立艺专前往重庆,直至抗战结束后分别回迁北平和杭州。
国立艺专在抗战中弦歌不辍,矢志不渝,孤火传薪,践履一条壮怀激烈的烽火艺程,为中华艺术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国立艺专在昆明办学期间,大师名家云集,学生蓄势待发,在昆明及安江村的近700天里,国立艺专不仅保留下了潘天寿、常书鸿、秦宣夫、吴茀之、邱玺等一代艺术精英,还走出了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董希文、李霖灿、阮璞、高冠华、李浴、乌密风、张权等一批艺术大师,也为云南本土留下了李晨岚、沈长泰、黄继龄等一批艺术大家。
为揭开历史的真相,2018年,昆明市组成课题组,对抗战时期国立艺专在昆明的历史进行梳理,在编著过程中,编委会成员走访了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国家第二档案馆、云南省档案馆等单位,收集了相关史料,历时5年完成52万字的《云去山如画》一书。本书主编为厉鸿华。
《云去山如画》采用了一种记录和叙事的方式解读历史,用珍贵的老照片和文字,表达抗战烽火下中国艺术家“为艺术战”的精神,对国立艺专师生和他们的艺术成就作了简略介绍。中国抽象油画之父——吴冠中;敦煌艺术的保护神——常书鸿;法兰西学院第一位华人院士——朱德群;毛主席赞誉的油画大师——董希文;东方茶花女—— 张权……吴冠中先生回忆:安江时期“非常重要非常关键”。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在昆明安江的国立艺专如同中国艺术界的“西南联大”,承载和培养了一代艺术大师,造就了当代中国美术史的辉煌。
国立艺专被称为“艺术界的西南联大”。这所抗战流亡途中“漂泊的殿堂”在昆明期间,保留了中国艺术教育的薪火。《云去山如画》一书,旨在不忘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史曾在昆明的闪光一页,以史料为依据,真实反映80多年前师生的理想追求和艺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