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艺振兴 | 范晓静:坚守在文艺志愿服务行列的舞者
发布时间:2023-11-28 10:52
信息来源:昆明文艺

640 (13)

范晓静编导排练舞蹈《芳华》

火热的七月,为期一个星期的视觉盛宴大餐昆明文艺周活动缓缓落下了帷幕。刚带领舞蹈队代表嵩明县文联参加完昆明文艺周活动的范晓静老师就又投身到龙保小学的暑期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中。为龙保小学爱好舞蹈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费培训。范老师这次为孩子们排练的舞蹈《花儿》,是为开学以后参加足球拉拉操比赛做的一次舞感提升,热烈之外也有柔性的一面。8月21日,由于受疫情影响,学校没有组织家长们来观看表演,范老师仍然带领孩子们在校园里举行了一场没有观众的汇报演出活动。她一丝不苟地给孩子们化妆,换装,孩子们非常专注、投入的演出,感动了在场的学校领导和几位老师。

640 (14)

范晓静编排演出的舞蹈《大鱼》 

始建于1924年的龙保小学,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是一所封闭落后的半山区农村小学。随着空港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和杨林经济开发区、嵩明职教基地的发展,入学生源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9月在学校原址上启动了标准化工程建设,之后又经过了三次大的改建,学校一次又一次蜕变,实现华丽转身,一跃成为嵩明教育教学前沿的窗口。2022学年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18人。其生源构成主要是龙保村村民子女和在周边企业上班的产业人口子女,其中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70%左右。为什么龙保小学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比较多?2013年来到龙保小学当校长的李加跃,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思考而又有教育情怀的人。他敏锐地发现这些学生当中,有的由父母接送照料,有的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顾,有的曾随父母辗转迁徙,也有的学生每星期才能见父母一面。这些孩子来自五花八门的地方,他从中感受到了杨林经开区人口的较大流动性。为了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更好服务社会,同时身为昆明作家协会会员、嵩明县作协副主席的李加跃校长经过数年的实践摸索,总结出“多维、多为”的办学理念。大力推广特色活动,开展了管乐团、合唱团、舞蹈、书法、古筝、竖笛、武术、航天、航空、航海、机器人等多元化的特色课程,用艺术与科技浸染留守孩子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不再孤独。这一举措也促进了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在全镇小学的各项综合考评中连续7年名列第一,学校教育教学在全嵩明县小学领先,连续多年考核为优秀。

640 (15)

由范晓静老师培训的孩子参加昆明市舞蹈选拔赛,表演节目《永远的山丹丹》

在嵩明县文联的积极引导下,一批热衷于学校公益的文艺志愿服务队员走进了龙保小学。范晓静、赵齐艳、方洪……他们一身才艺却甘于奉献,他们没有报酬却尽心尽力,为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作出积极的贡献。范晓静老师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她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是昆明舞蹈家协会会员,也是嵩明县文联文艺志愿服务队的骨干人员,有过多年专业舞蹈团工作经历,所编导的文艺节目多次在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范老师在龙保小学开展无偿的课后舞蹈社团培训,这一做就是十年。十年坚守,春华秋实。在她的指导下,龙保小学舞蹈社团曾先后四次获得嵩明县师生艺术节一等奖,学生上千人次参加了嵩明县的文艺公演,多次参加嵩明县综合体育运动会的开幕表演。

640 (16)

多年来,范晓静老师一直在龙保小学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编排了许多舞蹈节目。

范晓静,这位曾被人们称为“小杨丽萍”的舞者,她不仅用才艺和汗水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还用默默奉献的精神,以舞蹈教育的情怀,坚守文艺志愿者的初心,在嵩明大地上培养了无数的舞蹈新苗,为嵩明文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640 (17)

2022年8月1日,因受疫情影响,现场没有观众,范晓静老师仍组织学生进行了认真的演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