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主题为“兼和相济 协力共进”的第四届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年会在昆明召开。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滇金丝猴总数为3800余只。
网络年会总结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公布《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约定》修订征求意见稿,新增云南大学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6家成员单位,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保护区管护局经推选成为新一届轮值主席。
在未来的工作中,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将找准定位。遵循云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总体布局,充分发挥NGO组织作用,建设一个参与度更高、运行更有效的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支持,持续助力以滇金丝猴为代表的云南灵长类保护与栖息地修复。加强管理,健全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规范项目管理和公益资金使用,最大程度发挥资金效益,建立良好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广泛合作,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深化与政府、民间机构间的合作交流,用实际行动让项目落地,相关保护工作有序发展。
据悉,2019年7月,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等13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积极探索“政府主管部门+专家团队+公益组织+社区公众”的保护模式,聚焦滇金丝猴种群巡护管理、数量监测、栖息地保护与修复、社区发展等方面工作,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
截至2023年,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成员单位从13家发展至34家,网络通过“蚂蚁森林”等平台吸引超过1亿网友线上参与,先后筹集社会资金5000多万元,完成滇金丝猴生态廊道修复1.69万亩,共建共管社区公益保护地55万多亩,全面提升了滇金丝猴的保护能力,守护了自然保护区内外滇金丝猴1580只,助力了社区生产生活发展。滇金丝猴栖息地修复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被列为中国18个生态修复与保护典型案例之一,那仁保护小区和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重效益森林恢复项目均入选COP15“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为中国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树立了典范。在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工作的基础上,强化“沪滇合作”,2023年11月,上海蚂蚁森林生态绿色发展基金会与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未来5年筹集公益资金8000万元,开展云南灵长类濒危物种保护。
滇金丝猴是中国独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仅分布在滇西北和藏东南一带的高寒原始森林,被誉为“雪山精灵”,是世界上海拔分布最高的灵长类动物,也是云南最具代表性的物种之一。目前,总数3800余只。
网络年会由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主办,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YGF)、北京市海淀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承办,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