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 刘玲:跨越异国的传奇时光——品读海男小说《漫歌:碧色寨》
发布时间:2024-02-01 15:46
信息来源:滇云艺海

640 (27)

跨越异国的传奇时光

——品读海男小说《漫歌:碧色寨》

本文作者:刘玲,女,笔名玉泉,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云南省作家协会、云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红河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有200多篇文学作品刊载于《散文百家》《中华朗诵》《格调》《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政协报》《云南老年报》《学习强国》《边防文学》《彝族文学报》《红河日报》《红河文学》《大理文化》《昭通文学》《含笑花》《中国诗歌网》《世界诗歌网》等。作品在全国及省州市征文中获奖多次,出版散文集《云下红尘》。有作品被收编入《云南文学2019年度选本》《诗家集》《首届全国诗词创作大奖赛作品集》《福地弥勒》《纤笔心影——弥勒女作者文集》等。有诗歌多首入选《世界诗歌网》每日诗选,入选《云涛诗刊》同题诗上榜好诗。 

初冬的弥勒温暖而安详,阳光穿过窗户洒在桌面,玫红色的蟹爪兰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盛开,我手捧海男的小说《漫歌:碧色寨》身陷其中,进入时间中的时间,被碧色寨的精神和灵魂附体。小说诗意的语言、个性化的叙述,仿佛飘在空中的羽毛梦幻、轻盈,仿佛奇幻的原始森林充满未知和神秘,又仿佛落日下的大漠充满苍茫与力量。

1910年,滇越铁路正式通车,一列火车穿山越岭,连通了云南与世界,一个叫“碧色寨”的地方由无人问津的小村落迅速变成沿线的特等站。如今,滇越铁路已不再承担客运的角色,碧色寨却因成为众多热门影视剧中的取景地而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写碧色寨,多数作者可能会落入以滇越铁路的修筑历史与人物故事为主题的俗套,海男的《漫歌:碧色寨》却另辟蹊径,跳出国家间的政治因素、经济利益,以中法人民间个体的情感世界,写出了一个个纯真美好的故事,讲述了三代人的命运沉浮与真挚情感,展现了碧色寨百年的变迁与人世沉浮,展现了一代代人的寻找、抉择与坚持,几代人途径碧色寨,相遇或告别,这就是永恒。透过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人性的光辉以及对爱与时光的无尽思考。

手捧书卷,艾玛咖啡馆一杯杯手磨咖啡的醇香弥漫开来,温暖着每一个在动荡不安的岁月里焦虑的人心,铁路边村民的火塘永不熄灭,温暖每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无论你是黑眼睛还是蓝眼睛,大碗的苞谷酒总为你盛上。

品读小说,有几点文学艺术特色值得鉴赏:

01

三条线索交叉叙述,独特的叙事结构让时空在不同时代叠换,让小说精彩纷呈,以不同时空呈现碧色寨的历史,展现三代人的爱与时光。

燕子来了,乔尼来了,两个人都带着相同的棕色皮箱来到了碧色寨,一个在寻找外婆的过去和故事,一个在寻找爷爷的过去和故事,完成爷爷的心愿。对于这个谜底,两个人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去诠释,燕子选择了写作,乔尼选择了行走。在这里燕子与乔尼相遇了,他们合开了一家“两个人的客栈”,“来一杯咖啡吧”,更多的旅行者来到碧色寨,去寻找碧色寨的故事和灵魂,碧色寨正讲述着更年轻的故事。小说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开篇,以两只相同的皮箱隐藏的秘密一步步打开时光中的时光,遇见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遇见一段段美丽的风景,遇见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640 (32)

箱子的打开就是魔盒的打开,展开多个面的叙述,多个面交叉重叠,每一个面上又深度展开,使得小说多维立体,故事扑朔迷离。在第二条主线中,燕子的母亲(果果)出现了,在青春期充满对远方的憧憬与向往,第一次远足乘小火车来到了碧色寨、来到了草坝镇,在这里她与江南裁缝店的裁缝赵云相识、相恋。后来,果果成为了省艺术学院油画系的一名学生,她常在放假的时间到碧色寨写生,铁轨、枕木、村庄、羊群、溪流,属于碧色寨独有的色彩与线条留存画布,一辆法式自行车载着两个激情飞扬的年轻人一次次行走在铁轨边的小路上,夕阳映红了两张微笑而幸福的脸。然而,事与愿违,赵云接到了父亲重病的电报,仓促回家,临终前父亲留下遗言,要他与当地一个女子结婚,传统保守的赵云,父命难违,背叛了与果果的爱情,在当地成了婚。

第三条主线,也是作者着墨最多的,是主角的主角,是箱子的主人,我们尾随燕子一下进入母亲的故事,一下进入外婆的故事。外婆(蔷薇)为寻找母亲来到碧色寨,与来自法国寻找父亲与丈夫的尼桑、艾玛相识,成为了艾玛咖啡馆的一名侍者。尼桑爱上了美丽、善良的蔷薇姑娘,但为了寻找父亲及对异国边疆之地的喜爱与探索,他一次次离开碧色寨,蔷薇总是站在咖啡馆门口的台阶上,一次次目送他的离开,又一次次在此等待直到看见他的身影从月台走来。他们是恋人,彼此依恋,又似兄妹,彼此关爱。在昆明,尼桑买了两只一模一样的箱子,一只送给蔷薇,他说倘若有一天我们在战事中突然找不到对方了,或许箱子会让我们有秘密的联系,让我们重又遇见。日军的飞机轰炸铁路,尼桑和母亲艾玛只得回国避难 ,蔷薇坚持要留下,在碧色寨的站台,他与蔷薇深情相拥,不想这竟是最后的告别,维系他们的尽是一生的回忆。

小说特别的艺术结构显示了作家深厚的文学素养及艺术功力,三个时空各自独立又交叉重叠,平面与纵深,作者把控得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640 (33)

02

无论时空如何叠换,处处突现碧色寨的精神与灵魂,处处彰显人性的至善至美,传递了“美”与“爱”的美学理念及世界友爱的价值理念。

碧色寨在小说中,不仅是地理空间上的、时间维度的,更是精神高度的,作者展现的是云南边民的淳朴、善良、豪爽、诚信的品质,是中国乡村的美好安宁,是超越国度的爱与美。

尼桑跟随父亲在修筑滇越铁路时,行走在云南边疆的原始山川中,遇到过野兽、遇到过暴风雨天气。他们借宿农家,淳朴善良的村民面对高鼻梁蓝眼睛的法国人,让出温暖的火塘,拿出烧得香喷喷的苞谷、洋芋,倒出逢年过节才喝的粮食酒,他们宾主同乐,醉了睡在火塘边。这里是滇越铁路沿线的村落,男的走马帮,女的耕田种地带孩子,人们保留着农耕文明时代简单朴素的田园乐居生活,保留着最质朴的情感。尼桑交给村民保管的羊皮袋子,在百年的时光中被烟完全熏黑,从来没有打开过,他们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但他们相信一定是很珍贵的,他们用一生守护着,生怕丢失,直到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当把羊皮袋子交给尼桑的孙子乔尼时,村民一家才如释重负,这是从爷爷的父亲就传下来的。

小说还展现了尼桑与蔷薇纯真浪漫的异国情恋、艾玛与蔷薇情同母女的感情、尼桑与小白情同手足、兄弟情深,成功地表现了中法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传递了作者“美”与“爱”的美学理念及世界主义的价值理念。

640 (34)

飞机轰炸碧色寨,尼桑在紧急之时,推到蔷薇扑在蔷薇身上,他愿意用他的肉身为她挡住飞来的炸弹。小白跟随尼桑来到艾玛咖啡馆,蔷薇教他识字学习简单的法语,后来小白偷偷跑去参军,跟随部队去了缅北作战。尼桑十分自责,认为是自己把小白从山村带出来的,不远千里来到缅北找小白,在部队参与卫生队救护工作,阴差阳错,自己用担架抬回的居然是危重的小白。后来他又把小白护送回了家,等待着小白的醒来。在那个战乱的时代,人心焦虑,但人们仍然坚守着人性的质朴与善良,处处闪现出人性的光辉之美,这也是小说打动人心,感染人之处。作为两个不同国度的人民,在个体情感上他们是保持友好、淳朴、善良的,他们没有被卷入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这是难能可贵的。

03

“我”的叙述自由穿插于三条线索,表现手法新颖,增强了小说的现场感及感染力。

在三维的立体叙述空间结构之外,又增加了一个“我”的叙述,这是小说的隐形结构,它暗含着作家在作品中要传达的价值取向,要形成的审美感受。“每个走进碧色寨的人,都是因偶然进入这条铁路的。还有我,也是因偶然进入的。我是谁不重要,我就是我,无影无踪,闯入碧色寨,无论是何种角色,都能走进他们,而所有的人却无法看见我,这本书需要这个玻璃色的游者。”于是“我”穿梭在不同的时空,看到不同时代的人走进碧色寨,看到他们的相聚与别离,看到他们真挚的爱与纯善,看到他们用心坚守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用“我”的灵魂与书中的灵魂相遇。“我”还在寻找真实与虚无的鸟镇,这样的文本叙述很特别,有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借鉴与应用,增强了小说的现场感及感染力。

04

多种语言艺术的运用,拓展了小说的内涵与思想高度。

作家海南本就是一名诗人,小说中大量诗歌语言运用于场景铺述、情感表达,让小说充满了艺术张力和思想高度。场景一:世界是需要抚摸的,以爱的方式去追忆逝去的时光。面对时空的遥远距离,我们焦虑,像烟蒂燃烧,像隔世之恋;我们触抚,像水面波纹;我们邂逅,像天穹变幻......最终,我们被熔炼着,像钢铁的冰凉,可以制作成栅栏、头盔,一颗安宁之心的跳动。像这样的情感表达,文中还有多处,关于世界的两个局面,关于时间与内心生活,关于历史的源头,关于村庄与河流。

以铁轨、火车、站台作为核心元素,应用诗歌中隐喻、象征的手法反复着墨,展开故事中的故事。火车象征着诗和远方,所有年轻的生命都向往远方,火车作为载体是年轻人去远方的翅膀,才有了不同时代的故事。站台,象征着人生的两种形态,离去、归来,才有了一次次的相聚与别离,有了无数的等待。不同的命运让他们来到碧色寨,又因为幻变中的无常命运从碧色寨往外走。

对话本来是小说运用最广的表现方法,但书本中的对话并不多,即便是两个主角在一起的时候,作者用描写、讲述的方式更多,这是小说的特别之处,也是小说的创新之处。多种语言艺术的应用,都是为了一个中心,超越物质存在的碧色寨,留下碧色寨的精神与灵魂,这就是今天为什么无数的旅行者漫步碧色寨,聆听碧色寨远去的故事。

640 (35)

05

两只箱子的剧情设计和鸟镇的虚构,让小说充满了神秘感和唯美的艺术氛围。

小说以第三代人带着两只一模一样的箱子来到碧色寨,打开时间中的时间,寻找箱子里的秘密。打开的箱子就像打开了时光的魔盒,一切充满了神秘与未知,一切充满了美好与感动,一切又充满了焦虑与等待。呈如文中所述“有些秘密消失了。有些秘密就像蝉,叫醒了我们沉睡的耳鼓。有些秘密就像蜜蜂,带领我们去寻找花香弥漫之地,并最终让我们寻找到蜂巢。有些秘密就像沉睡的矿藏,在它们体外是各种生命现象在此巡游,时时刻刻在谋划如何启开通往矿藏的入口”。作者对剧情的设计及把控游刃有余,不疾不徐,如静美之秋水,如纯净之晨露,又如满天云霞。小说的画面感及意象很强,看小说就像在看一部唯美的艺术片。

鸟镇,是作者虚构出的一个世外乌托邦,在地图上是无法寻找到鸟镇的,当年,艾玛不断地告诉蔷薇一些来自鸟镇的现实,蔷薇姑娘打开地图时又找不到这个地方。在那里人与自然美妙和谐相处,鸟不怕人,见到人轻轻落到肩头上,田野上到处是白鹭,它们在水渠边饮水,田埂自由漫步,这是作者为那个战乱的时代虚构出的一个精神理想高地,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对战争的痛斥,是对共建美好世界的精神追求。文章的最后也落笔鸟镇,看到一只碧色的鸟带着另一群色泽斑斓的鸟,在碧色寨上空飞翔,再不愿意飞往别处,以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情怀收尾,让人回味无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