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及杂志图书馆门口的《滇池》封面墙
晚风从滇池西岸吹来的时候,黄昏的余光散落成光斑,漂在滇池的水面上,浪起,光斑跟着浪浮动;浪落,光斑跟着浪下沉,像极了一天之中的太阳,顺应着自然的规律,东升西落。会在这个时候来到西山脚、滇池畔的人,想必大多数都孤独又浪漫。决定返回的时候,我没有立刻打车,而是沿着路一直走。路边都是绿荫,挨近云南民族村,有一片民宿,我路过好多次,却一次都没有进去过。民宿的风格,有点像丽江古城,统一的白墙青瓦木饰,建筑群里的小路也像丽江古城那样。和丽江古城不一样的是这里很安静,安静得快被这个炎热的夏天忘记了。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会住在这片建筑群里?我怀着探奇的心理漫步闻了进去。似乎每家旅店都长了一个样子,都给人一种慢悠悠、慢吞吞、漫不经心毫不在意的感觉,感觉住进去的人,他们的时间似乎更慢一些。我往里走了几十步,便顺着路右拐了进去。最右边,有一个“可及杂志图书馆”。我倒是挺好奇,这个地方竟然有图书馆。跟我很熟的朋友都知道我很爱滇池,所以,我很难不对滇池旁边的图书馆感兴趣。一片很静的建筑群,一个很静的民宿区,一个很静的图书馆。
我走到门口,图书馆前台的工作人员——一个中年男人朝我打打招呼,向我介绍图书馆的女生称呼他为王总,我也热情地回应着他的招手与问候,但我习惯性地望望门口侧边的广告牌,上面有饮品的价格,我去任何书店,或者路过咖啡店都喜欢看看价位牌上饮品的品种和价格,尤其美式咖啡,我很喜欢,我也喜欢对比价格。这个图书馆的饮品价位特别低,出乎我的意料,一杯美式才九块还是十块,其他饮品也才十块左右。城中心的书店或咖啡店里,随便一杯美式都是二十五左右,挨近三十,何况这个地段,滇池旁边,一般都比城中心的物价还高。我关了伞,走进去。和里面的管理员聊天,她很热情地带我逛了一圈图书馆。
这个图书馆由民族茶文化大观园有限公司和昆明明清园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于2022年10月底初步完成,面积4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和其他书店不一样,它不盈利,一楼是很宽敞复古的会客厅,里面很多复古好看的家具都是东拼西凑来的,是管理员捡来的,悬挂着的复古水晶吊灯是捡来的,做隔间的木门是捡来的,里面的杂志,大多数也是熟人捐赠的。我一看这个地方,就知道这不单单是一个看书的地方,但好像又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看书的地方。我问管理员,你的一楼是用来会客的吧。她笑笑:“你说对了,一楼就是会客的地方,如果有游客住在这边,想要会见个老朋友、或者出门去滇池边玩一圈回来想找个清净、素雅,环境好点的地方,我们这里刚好就可以提供。"
触手可及
可及图书馆周围的建筑群
她告诉我,他们这个图书馆之所以以杂志为主题,是因为很多游客来这里,时间不会待得很长,包括本地居民,来到这个图书馆,也是图个清净,一本书看不完,但是杂志就不一样,杂志很薄,内容不是那么多,然后各种学科类的都有,娱乐、教育、社会、文学啥都有,来的人可以自行选择,静下心来,看个杂志也没有什么时间负担。很是有意思。
最有意思的是图书馆的名字——“可及”这个不是我问的,是管理员自己介绍的。一上二楼,她就指着书架说:“你看,我们这里的每一本杂志,都触手可及,这个图书馆里只要识字,基本没有阅读门槛,什么类型的杂志都有,我们还定时做很多公益活动,每个周四下午有读书会活动,时不时还有茶话会、油画绘画展览等活动,还时不时请专家来做公益讲座。”
说完,她就不打扰我了,由我自己消遣。无论是坐火车,还是去书店,还是去某个可以发呆放空的地方,我第一要找的位置,都是窗户,我喜欢坐在窗边发呆。这个图书馆的窗外,我很满意。窗子里面安静,窗子外面一片葱郁,甚至因为挨近滇池,有点潮湿的浪漫。
于此,我对《滇池》杂志是有感情的。各个年代的杂志封面呈现了各个年代的审美趋向。有过去娱乐杂志风格的女郎,有自然景观,有抽象器物,有油画,也有作者肖像。滇池畔的图书馆陈列了《滇池》的发展史,策划人想必也是爱滇池和《滇池》吧。
我离开了可及图书馆,朝着葱郁出去了。金鱼湖边,湖水澄净,湖的对岸是民族村里的傣式建筑,听说日落的时候,太阳从那里落下去,很是美丽。
一楼一角
带有古典韵味的阅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