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艺术家钟开天历时13年,300余个场景,17000余名人物,全景式生动再现六百多年前半个地球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被誉为“史诗性巨作”的《郑和下西洋》五百米长卷中国画,作为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馆10周年“侨蕴”系列艺术展策划的重点展览,日前开展,展览以“长风万里”为主题,直至6月18日结束。

创作者钟开天,1942年出生于云南昆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是中国最具实力与艺术成就的宝藏级书画艺术家之一。他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到《郑和下西洋》五百米长卷的创作中,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完成这幅史诗性浩瀚作品。
《郑和下西洋》长卷,不仅向世界讲述了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更做到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传递和平友谊,具有重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通过多角度、全景式再现了郑和船队下西洋沿线各国人民生活状态和地理风貌,为研究、展示、传播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图像价值,也为今天深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借鉴。

钟开天《郑和下西洋》创作的难度到底有多大?专家评价说:“他以超人的意志力,殚精竭虑十三载,于八十一岁古稀之年,终于完成此幅史诗性宏构巨制,旷世之作”。
“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没有志向,没有抱负,包括没有相应的体力和扎实的造型、表现画面的能力,组织结构、画面掌控大场景的调度的能力,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认为,“像这样一个全景式的、全方位、深入到整个七下西洋所有的细节、所有的国家,充分地阐释了中华文明向世界传播,传播中国和平建设的理念,钟先生是第一人,我相信将来也很难再有人超越这样一个大的规模和鸿篇巨制。”

宁一副馆长致辞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宁一表示,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重大事件,极大地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关系,促进了下西洋航线国家农商业、文教医疗、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成为中国移民海外的重要历史事件,促进了中华文化在域外的传播与交流。
钟开天表示,久有文化强国梦,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之路,要继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尊古而不复古,借鉴外来文化要防止全盘西化,体现文化自信,坚守民族文化之根,传承发展中华文化;他强调,文艺创作要有时代精神、钟鼎大气、汉唐雄风、大国气派,既是民族的,也是时代的,还是现代的,五百米长卷均是中国元素组成,表现力比西画更甚。

在作品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郑和下西洋》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此作是一幅向世界展示中国气派、传播中华文明的艺术精品。这幅长卷属鸿构巨制,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给人视觉冲击,心灵震撼。作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是当代难得的精品力作,代表了国家的文化艺术形象,具有大国风度、民族气派和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