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昆明文学艺术研究院(昆明文学院)立项,云南人民出版社出品的《“太阳鸟作家群”简论》一书于近期首发。活动当天,在场众多专家都表达出自己有深度、有思想、有见解的看法,整个过程中金句频出。我们在本期的推文中,对当天的专家发言进行详细报道。
专家发言
(《边疆文学》副总编辑,云南省作协副秘书长,著名作家李朝德发言)
很高兴能见证这个重要的时刻,与“太阳鸟作家群”的老中青三代坐在一起共同完成这件事。要感谢昆明市文联、昆明文学艺术研究院和两位作家徐霞与黄玲老师共同促成这个项目的完成。我是2005年进入省作协工作,从那个时候开始,就一直听到关于“太阳鸟作家群”的种种故事。这个群体但凡涉及到云南文学,特别是云南儿童文学是个谁也绕不开的话题,它是云南文学的一座高峰,也是个标志性的群体。各地作家群现象其实很多,但都没有留下足够的痕迹。而“太阳鸟作家群”和“昭通作家群”一样,都是中作协写进工作报告的两个群体。这个崛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作家群体,不单是云南文学的一张靓丽的名片,放在全国儿童文学的高度看,也具有重要意义。用韦苇教授的话说,这群“太阳鸟”化作了云南高原的精灵,“向中国的亿万孩子播撒着难于摹制、不可重复的神奇、丰富与美丽”。云南儿童文学用它独特的魅力和色彩,丰富了中国儿童文学的艺术长廊。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原主任束沛德也说过:“云南的儿童文学作家以其独具芳香、别有风采的作品,为我国儿童文学的小百花园增添了光彩。”
具有诗歌意向的象征性的提法的“太阳鸟作家群”,是对云南儿童文学创作的基本走向和云南儿童文学作家独具特色的美学追求所作的形象性概括和诗意表达。
我们都在提这个群体,但长久以来,这个群体到底如何诞生、如何崛起、如何发展、基本特征是什么、到底有哪些作品和人物、其基本艺术风格是什么、审美流变是什么……一直以来,有零星的文字叙述,但没有一篇完整的文章整理、概括、归纳和总结,更没从理论的高度去梳理和澄清和总结。关注云南的儿童文学创作的理论批评家并不多,而一个健康的文学生态,需要一批优秀的批评家对本区域内的作家、作品进行系统的阐释和解读。
对“太阳鸟作家群”进行准确的归纳和总结,并对当下新世纪以来的“太阳鸟作家群”的创作和分析是不容易的,这需要大量的阅读储备和理论素养支撑。我想,我们今天来研究“太阳鸟作家群”,一是总结我们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向他们致敬;二是思考当下云南儿童文学如何延续过去的辉煌,新世纪以来“太阳鸟作家群”再出发的问题,这无疑是重要的。要实现新老“太阳鸟作家群”的无缝对接,实现接力棒的顺利交接,不掉棒,不减速,在以前老一辈太阳鸟作家群的基础上再一路狂飙突进续写新辉煌,是我们当下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老一代的“太阳鸟作家群”将强调以追求真善美为原则的趣味性,将云南的边地风光、民族风情融入儿童文学的创作中,写出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无论是童诗、散文还是小说都充满了童心童趣,在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中别开生面。回顾过往,云南儿童文学曾经以“太阳鸟作家群”的亮丽飞翔和鸣唱,为丰富中国儿童文学艺术宝库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老一辈太阳鸟作家为云南儿童打下的良好基础。“太阳鸟作家群”至今仍有未曾消亡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但时代在变,写作方法在变,阅读群体在变。阅读群体已经进入新世纪的10后,甚至20后。这40多年也是社会经济和文化转型最快的40多年。别的不说,单从读者层面看,我们的阅读从纸面上迁移到电脑手机上,在新媒体兴起的最近10多年来,由读文字进入读图和刷视频、玩抖音、玩游戏的时代。如何把低头族的孩子们从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感官娱乐、碎片阅读、快餐消费中解放出来,实现真正有深度、有温度而又有教育和启示意义的纸面阅读显然是值得我们所有写作者思考的一个问题。
最后,我再次向老一辈“太阳鸟作家群”的前辈致敬,也向新一代的“太阳鸟作家群”表达感谢。你们是云南文学的荣光。
(云南省作协副主席、儿委会主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萍发言)
非常高兴能参加《“太阳鸟作家群”简论》的首发式。热烈祝贺作者黄玲教授和徐霞老师。感谢昆明文学艺术研究院和昆明文学院,特别感谢昆明文学艺术研究院高力院长和钱榕老师,牵头组织了项目。还要感谢项目进行过程中,多次参加审读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吴然老师、陈约红老师、李永坤老师、蒋蓓老师和刘珈辰老师,感谢云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及所有工作人员。
云南儿童文学曾经以“太阳鸟作家群”的亮丽飞翔和鸣唱,为丰富中国儿童文学艺术宝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进入新世纪,云南儿童文学团队,老作家笔耕不辍,中青年作家勇于创新开拓,吹响了再出发的集结号,亮出了一张写满云南特色的儿童文学新名片,小说、童话、散文、诗歌、科幻文学、科普文学、报告文学、童谣、绘本、幼儿文学、儿童插画等各类创作成果突出。
最近几年,云南的儿童文学创作取得了灿烂的成就,新时代拥有了更多新气象……《“太阳作家群”简论》正是对云南太阳鸟作家群的突出成绩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它的问世,是对云南儿童文学多年辛勤耕耘与不懈探索的一次深情回望,也是对“太阳鸟作家群”这一独特文学现象的系统梳理与高度评价。太阳鸟,这一象征着光明与希望的生灵,恰如其分地成为了这群才华横溢、充满创造力的儿童文学作家的精神图腾。他们以笔为翼,以梦为马,在儿童文学的广阔天地间自由翱翔,用文字编织出一幅幅色彩斑斓、温暖人心的画卷,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引导他们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飞翔。
本书不仅是对太阳鸟作家群成员个人创作成就的展示,更是对他们共同构建的文学家园的一次深情描绘。它让我们看到了在云南这片神奇土地上,儿童文学如何如太阳鸟般振翅高飞,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太阳鸟作家群”简论》的出版,不仅是云南儿童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儿童文学多元化、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见证。它启示我们,儿童文学是播种梦想、滋养心灵的土壤,是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心灵与世界的桥梁。
在此,再次向本书的作者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为云南太阳鸟儿童文学作家群的成长与壮大倾注心血的每一位贡献者表示最深的敬意!
让我们共同期待,《“太阳鸟作家群”简论》的发布,能够激励更多的儿童文学创作者,携手并进,在文学的田野上播种希望,收获梦想,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繁荣发展贡献新的力量,让太阳鸟的精神永远照耀着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云南省作家协会网络作家分会秘书长,文学创作一级,著名作家和晓梅发言)
我现在从事的工作与网络文学有关,同时也是一名儿童文学的爱好者和写作者,从2012年开始大概有六七年的时间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但我依然觉得自己是名儿童文学新人。能参加这次活动,我感到很高兴,黄玲老师大家都知道,她是云南评论界的一位集大成者,而徐霞也是一名值得期待的后起之秀,是青年评论家的中坚。她们合力为我们奉上了这样一本系统的、专业的,客观、公正的专著。我感到十分地激动,也由衷地感谢。
《“太阳鸟作家群”简论》的出版,显然是云南儿童文学的重要事件,因为一直以来,云南的儿童文学始终在云南文坛乃至全国的儿童文学领域都保持着活跃的创作力,保持着云南独具特色的、具有辨识度的创作风格,保持着老中青三代健康合理的创作梯队,创作出一大批颇具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在各类评奖中独占鳌头。
但遗憾的是云南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批评,并没有和如此丰硕的创作成果完全契合,尽管老一辈的文学家和评论家已经为“太阳鸟”作家群作品打下扎实的研究基础,但是进入新时期以来,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和空缺。值得欣喜的是,这本《“太阳鸟作家群”简论》纵向对太阳鸟作家群历程进行深入的探寻,横向对作家作品展开研究,是一本纵横结合,深刻全面,客观专业的专著,最大限度填补新时期云南儿童文学系统研究的缺憾。值得得到社会各界足够的关注,业内的肯定、宣传,甚至历史性的铭记。
虽然书名有简论二字,但是读完全文,我的直观感受:本书并不是用简洁的讨论方式对某一问题或观点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阐述,而是从上个世纪70、80年代到今天,针对历史事件、人物、作品,进行细致梳理,同时基于史实,基于作品,融入研究者的观点和理论,再次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所以它不单纯是简论,而是兼具历史性和文学性、学术性的文学史论。
半个世纪的时间,放置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也许只是沧海一粟,但是就文学艺术而言,就太阳鸟作家群而言,是一个群体集体智慧展现的过程,是至少三代作家的接力传递,足以有丰硕的成绩和厚实的积淀,完全需要这么一次全面深刻的审视,细致专业的总结。
今天我们来看这本书,也许会去关注它的文学价值和理论价值。但是多年以后我们将发现它的历史价值会得到凸显,会成为太阳鸟作家群作品研究的客观载体,云南儿童文学研究必要的参考,了解云南儿童文学最便捷的途径。这时候我们将会感谢那些提供了系统研究的专家和学者。
本书不仅是对一群杰出儿童文学作家群体的概述,更是对云南儿童文学创作精神与艺术追求的深刻剖析。读完这本专著,我对云南儿童文学作家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有了深入的体会。作者首先对太阳鸟作家群的由来做了详细的介绍,再对20多名作家和作品进行评述,最后也提出云南儿童文学创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挑战。这当中有一条清晰的主线贯穿首尾,云南儿童文学,之所以在漫长的岁月中始终坚持长盛不衰,呈现五彩斑斓的状态,正是因为一代代作家坚持向上、向善、向美的艺术追求,并让这种追求历经岁月考验,发扬光大。
简单分享一下我的感受,一是刚才徐霞老师提到的“三个第一”非常的中肯,但也有一些谦虚。因为这本书不是在简单的论述,而是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是一部深入探讨“太阳鸟作家群”创作精髓的评论作品,不仅展现了云南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独特魅力,更揭示了其背后蕴含的集体精神,帮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云南儿童文学体现出来的内在精神。这个群体经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一路走来,凝聚的是多个人的群体智慧。书写过程中,是在作家的作品研究融入作者观点,进入了探讨,相信未来,这本书将会成为了解云南儿童文学的一个窗口以及最佳途径。二是展现了云南儿童文学作家长期的艺术追求。是一种向上、向善、向美力量。这种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贯穿在这本书的首尾当中,让人感受到作家们一直以来秉持的艺术初心。三是挖掘云南儿童文学作家的集体精神探究,将如此多的作家放在一个空间里来讨论,使之更能体现集体精神。对于这本书,我想,我从中读到了三个关键词:包容、守护,责任。
综上所述,这是一本具有文学、学术、史学价值的研究作品,是一本全面梳理云南儿童文学发展历程,深入研究作家作品,并提出问题,展望未来的专著。从中传递出的云南儿童文学作家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和精神探寻,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通过此次分享,我想祝福“太阳鸟作家群”能像“太阳鸟”这个小精灵一样,饮天地之甘露,过上更纯洁、更具有童心的生活。
(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昆明市评协主席王海东发言)
首先要向“太阳鸟作家群”致敬。感谢他们多年来的精心创作。很荣幸能和这么多儿童文学作家相聚在此,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想: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与希望,为儿童写作是圣洁而崇高的事业。文明时代以来,对儿童的关注和研究渐深,新的儿童观不断迭代更新,各国各民族都有各自关爱儿童的理念与方式。云南的“太阳鸟作家群”是由一群充满爱心、全心为儿童写作的作家所组成,以文学滋养儿童、关爱儿童,助力儿童健康成长。故而梳理其历程,总结其经验成绩,提炼其特色与风格,构建系统的理论体系,既是一种思想的自觉,也是一桩极有价值的工作。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发展,终于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由徐霞博士和黄玲教授合著的《“太阳鸟作家群”简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24年)一书是第一部对“太阳鸟作家群”进行全面研究总结的专著,既深描其精神谱系,又综合创新其理论,史论结合,还是一部集大成的当代云南儿童文学史著作,具有自觉的理论探索建构,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将产生重要影响。
该书陈述了“太阳鸟作家群”的缘起、筹备发展与历程,生动地描绘云南儿童文学的发展史;界定基本的概念,厘清相应的问题,为其确立基本的框架结构和边界,使其完备的理论体系得以全面呈现。如今的“太阳鸟作家群”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已然形成自身的特色与风格。他们的作品极具云南边地民族特色,展现了云南边地的独特魅力。绝大多数作品坚守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在小说、散文和童诗创作中尤为突出,为儿童文学的“云南经验”走向全国奠定基石。不少作品彰显女性特色,女作家们以温婉细腻的风格和充满诗意的语言,为儿童创造美好的文学世界。作品的审美流变丰富多元,形成自觉的生态意识,成长主题书写多样,兼顾本土性与时代性。
无疑,本书的出版是一件最具挑战性的学术工作。作者不仅要掌握大量而全面的“太阳鸟作家群”文学作品、媒体报道、宣传及文献资料,进行归类和总结,还要阅读许多文艺理论著作,化为己有,提炼其特色,概括其风格,并进行充要的论证。就著作而言,这一工作已然出色地完成。质言之,这是一部云南儿童文学史上的力作,犹如一座学术界碑,既是对过去云南儿童文学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建构,又指引着云南儿童文学的未来走向。
总结致谢
(昆明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高力致谢)
感谢大家今天的到场。首先我代表昆明文学艺术研究院向“太阳鸟作家群”致敬。刚才大家也了解到,“太阳鸟作家群”发展至今已近半个世纪,正是他们的无痕大爱铸就了今天的辉煌,也让我们有了深入了解、研究这重要文学群体的机会,因此由衷的向“太阳鸟作家群”的各位成员致敬。其次是向主创团队致敬。文艺从业者都知道,文艺发展的规律从来不是短平快能够概括的,由此来看,针对文艺发展的观察、研讨及评述也绝不可能一慨而论。任何面向现象级文艺形式的论述及表达都不可能是短暂、快捷的。刚才我们主创团队的钱榕同志介绍了项目开展的情况,很多内容她略去不谈,但我有必要告诉大家,本项目开展中主创团队阅读量是百万字以上,历经数以百次集体研讨,逐一走访、梳理、查阅和分析“太阳鸟作家群”的作家和作品,项目开展过程中,我看到的是主创团队的不辞辛劳、持之以恒,我看到年轻同志的纠结、努力、压抑和抗争......虽说成长总是逆风前行,但今天的成果有力的证明了你们的付出,向你们致敬。最后,向市文联党组、各部门,作协、儿研会、文艺评论家协会的相关学者、专家致敬。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发展步入更高层次的今天,没有你们鼎力支持,我们的项目是无法顺利落地生根的,再次向你们致敬。
在经济下行的今天,文艺发展并不是被关注的顶流领域,这几年的工作其实非常不容易,对此我们都深有体会,而儿童文学在文艺门类中好像又相对小众,由此有声音质疑:“几年就搞这么个课题,影响力何在?研究项目开展恐怕并不充分。”我想这些质疑,已经随着《“太阳鸟作家群”简论》的正式出版不攻自破。探究这个形成多年且名满天下的文学群体,追寻历史痕迹、发展动向,最终形成一本专著,答案自在大家心中。
《“太阳鸟作家群”简论》的出版对我们是一次启发,昆明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很多可研究、可追寻的现象级文艺门类,所涉及的文艺家群体和所创作的作品皆为特点浓郁、用心创造、体现时代的上乘佳作,值得我们一探究竟、充分展现他们的魅力。其实在我们周围这样的艺术家群体就有很多,今天有幸,除在座的各位文学家以外,市美协包朝阳主席、音艺协柴沁园主席、省青交柴沁丽团长、省民族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傅海燕女士、画家钟旭东先生(著名儿童文学家钟宽洪先生之子)……应邀出席了首发式。熟悉昆明文艺界的朋友都知道,他们及他们所负责的工作领域都是昆明文艺的标杆,都在不遗余力的为昆明文艺的发展奉献力量,当然,还有很多文艺家今天还在奔走努力而不能到场,他们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尊重,因此我借此机会呼吁各界关注我们、支持我们,只有大家关心昆明文艺才能始终焕发勃勃生机、枝繁叶茂。(昆明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