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报道 | 春城梓乡同相望 家山大同共筑梦——2024昆明书画院年展评论
发布时间:2024-10-18 10:21
信息来源:昆明文艺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17292171505</span>94

*《被风塑过的形状》 刘丽娟 版画 55cm×116cm

在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中,“望乡”一词始终承载着游子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与思念。2024年昆明书画院举办的“望乡”美术展览,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再次诠释了这一情感。本次展览汇聚了来自云南省内外艺术家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同时是一次对乡音、乡情的深情回望与致敬,也是他乡之乡与我心安处的融合,更是“五个认同”与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表达。8月8日,望乡——2024年昆明书画院年展在昆明市博物馆举行。这次展览由昆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昆明文学艺术研究院、昆明书画院、昆明市博物馆承办,昆明美协、昆明书协协办。展览吸引了云南省内外艺术从业者的参与,共展出173幅作品,包括50件书法、篆刻作品和123件绘画作品。整个展览通过艺术家们的作品,向观众传递了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展现了丰富的乡土情感和文化内涵。望乡——昆明书画院年展不仅是一次艺术盛会,更是一次文化交流与传承的契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艺术体验。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背井离乡,追逐自己的梦想和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乡愁成为一种普遍的情感体验。昆明市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其举办的“望乡”美术展览,不仅是对乡愁情感的一次深刻诠释,更是对人们内心深处那份对家乡、对过往、对亲人的怀念与回望。通过对于本次展览的观展,笔者将从“乡愁与回望”“他乡之乡与吾心安处”“春城梓乡同相望、家山大同共筑梦”三个维度进行评述,以期探寻这场美术展览背后的深刻内涵和文化价值。——本文作者:杨红红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17292172918</span>73

《云南美——梅里雪山》 杨志远 水彩 73cm×55cm

一、乡愁与回望

乡愁,是一种深植于人们心中的情感,它源于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对往事的回忆。在望乡美术展览中,许多作品都以此为题材,通过艺术家的画笔和想象力,将乡愁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2024年昆明书画院年展中的乡愁是艺术家们通过作品表达出的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情感。在这次展览中,艺术家们通过绘画、书法等形式,将自己内心深处对家乡的眷恋和乡愁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艺术家对家乡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他们用笔墨和色彩描绘出家乡的山川河流、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等元素,展现了对家乡美好回忆的再现和追忆。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艺术家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也让观众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愁情怀。“回望”则更多指在远离家乡后,内心对家乡的回忆和思念。这种情感可能是在回忆过去时光中对家乡景象、亲人、朋友等的怀念,也可能是在追忆家乡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情感体验。“回望”强调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家乡的深刻思考,是一种对家乡历史、文化、记忆的回顾和反思。在这次展览中,观众们可以从艺术家的作品中看到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传统的珍视。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首关于家乡的诗歌,表达了艺术家对于家乡热土的回望与感怀,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被带入了艺术家的乡愁世界。这种乡愁情感不仅是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更是对家乡文化、传统价值的回望和弘扬。在回望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能够找到自己的根和魂,还能够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这种回望不仅是对过去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17292176563</span>79

*《仲夏》 张志灿 国画 80cm×120cm

二、 他乡之乡与吾心安处

“他乡之乡”一般指在异国他乡或离开家乡时,对原生地的思念和向往。他乡之乡传达了一种对远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表达了在陌生环境中对家乡的怀念和渴望回归的情感。在异乡漂泊的日子里,人们往往会感到孤独和无助。然而,在新的生活空间中,总有一些地方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舒适。这些地方或许是某个特定的场所、某个熟悉的角落,或者是某个与家乡相似的地方。在望乡美术展览中,艺术家们通过画笔将这些“他乡之乡”呈现给观众,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归属感。“吾心安处”则更多地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安定。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内心得到满足和安宁,那里就是自己的家园。每个人需要找到一个让自己心安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以是一个温馨的家、一个友善的社区、一个值得信任的团队或朋友。在这个地方,人们可以放下所有的防备和顾虑,真正地放松自己、享受生活。吾心安处传达了一种画家对内心归属感的体验,强调了心灵的归宿和安适,在美术展览中画家们非常多的画幅和题材表达了云南各地、特别是对于春城昆明的深情厚意,也体现了艺术家们对于七彩云南和春城昆明的文化和情感认同。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家对异乡生活和新的生活时空的观察和体验,也反映了人们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将生活的当下变成自己的新的家园。这种变化不仅是对生活的一种适应和妥协,更是对内心的一种成长和升华,面对新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17292177399</span>81

*《冬日暖阳》 蒋宏 水彩 55cm×75cm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17292178434</span>78

*《七言律诗春日题杜叟山下别业》 盛元靖 书法 129cm×248cm

三、春城梓乡同相望、   家山大同共筑梦

昆明作为一座美丽的春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艺术家的目光。在望乡美术展览中,许多艺术家都将昆明作为自己的创作背景,通过画笔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美丽和魅力。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昆明的山水风光、民俗风情和文化底蕴,也传达了艺术家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敬仰。同时,这些作品还呼吁人们关注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共同为家乡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春城梓乡同相望”,不仅体现了艺术家们对昆明本土文化的,更展现了他们对昆明建设“六个春城”理念的深刻认同与积极响应。在这场展览中,艺术家们通过画作将昆明的美丽风光、历史底蕴、人文情怀以及未来愿景融为一体,生动展现了昆明作为“实力春城”“温馨春城”“开放春城”“绿美春城”“幸福春城”以及“效能春城”的多维面貌。在“团结花开、幸福春城”理念下,艺术家们通过画作展现了昆明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的生动场景。这些画作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人文情怀,体现了艺术家们对于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深刻认同与追求。“家山大同共筑梦”很贴切地表达了此次展览艺术家们创作时的共同心声。在艺术家们的作品中,家山不仅代表着家乡的山水风光和自然资源,家乡的大好河山也是中华大地的组成部分,家山大同代表着中华民族宏大的文化传统和优秀的人文精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山川,各民族同胞在多个民族组成的中华大地上,我们是向着同一个中国梦在努力奋进着。在共筑梦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关注家乡的发展和变化,积极参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为家乡的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共筑梦的精神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更展现了人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定信念。望乡——昆明书画院年展是一场集艺术性、文化性和美育性于一体的视觉盛宴。通过这次展览,昆明书画院为当地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心得的平台,不仅展现了艺术家们的创作才华和深情厚意,也传递了人们对家乡、对过去、对未来的思考和期许。通过这场展览,观展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乡愁的内涵和价值,更加珍视自己的根和魂,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展览不仅让观众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也为当地文化事业的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展览的成功举办,必将激发更多艺术家的创作热情,推动当地文化艺术事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17292178870</span>96

*《枯骨生花》 董恒江 国画 41cm×85cm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17292180009</span>46

*《高山顶上牛羊肥》 王国学 油画 130cm×160c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