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一部名为《问心》的庭院剧在云南首次亮相,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主题,迅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赞誉。如今,十年已过,但《问心》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辉,继续在我们的心中回响。
十年回响 赓续百年文化
《问心》2015年被评为昆明市精品剧目,2016 年参加由云南省话剧院和云艺戏剧学院联合主办的戏剧汇首届云南小剧场戏剧创新发展演出季,获原创剧目奖、优秀演出奖、最佳票房奖。
《问心》作为云南省首个庭院实景话剧,开创了云南庭院话剧的演艺市场。并成为南强街88号剧场、马家大院、得意居小剧场、大理巍山8号院剧场、文山市五子祠等庭院的首演剧目,为云南庭院话剧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十年来《问心》走遍了莲花池剧场、云南省大剧院、昆明剧院、云坊剧场、昆明工人文化宫等昆明各大小剧场,公演了300多场,成为云南庭院戏剧的领军团队。
自2014年首演以来,《问心》以其跌宕起伏的剧情、深入人心的人物塑造和精湛的演技,成为了云南庭院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该剧讲述了清末民国时期,古玩街发生的一系列涤荡起伏的故事。该剧主创杨洋扮演的是剧中古玩街最负盛名的穆家当家穆子羽。在军阀混战的年代,穆家乃至整个古玩街生存得日益艰难,而国民革命与日本侵华的历史浪潮也开始涌向古玩街,拍击穆家大院深锁的院门。作为古玩街的灵魂人物,穆子羽想方设法的应对着各种错综复杂的明争暗斗。展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同时通过剧情的展开,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该剧主创、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教师、导演杨洋表示,十年来,团队一直不断打磨剧本,提升演技,力求将这部剧打造成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团队成员深入生活,挖掘历史,将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舞台上。每一次的演出,都是一次对经典的致敬和传承,也是一次对观众情感的触动和启迪。
《问心》领军庭院剧 为庭院注入文化活力
在《问心》十年之约的演出现场,张氏宅院青瓦白墙,雕花门窗,房屋、院墙、通道都成为剧场的一部分,楼上楼下演员应声对答,“观众席”和“舞台”近在咫尺。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剧中古玩家穆当家为保护国宝与敌人斗智斗勇、砥砺周旋、险象环生的故事连接起了在场所有人的神经元。得益于张氏宅院的开放式场景,一名商贩演员挎着竹篮从宅院走出,向观众售卖花生,片刻惊愕的观众才反应过来自己早已身处“剧中”,成为剧中一员。
庭院剧《问心》走过十年,促进了庭院剧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和制作团队开始注重剧情的创新和人物的塑造,推动了整个云南演艺行业的创新和升级。同时,《问心》还通过国际交流等方式,将中国庭院剧的艺术魅力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提升了中国庭院剧的国际影响力。“在庭院中,演员们可以利用庭院的空间特点进行灵活的表演,如利用庭院的柱子、门窗等元素进行遮挡、穿梭等动作,从而增加剧情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此外,庭院还可以为话剧提供独特的音效和视觉效果,如风声、雨声、鸟鸣等自然声音以及庭院中的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观,都可以为话剧增添更多的艺术元素和表现力”杨洋表示。
庭院话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戏剧形式,为戏剧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话剧《问心》通过十年的时间探索了戏剧艺术的新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为戏剧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这种创新和发展不仅推动了庭院话剧的繁荣和发展,也为整个戏剧艺术领域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