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乡已久,从北方风雪洗礼中回到云南,想“转身”看看红土地上的文学佳作,有人向我推荐了云南作家范稳的《太阳转身》(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11月版),于是就有了我和“太阳世界”的邂逅。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那应该是“庄严”。首先是庄重,其次是严谨。《太阳转身》并不是一本娱乐性很强的书,作者把目光转向退休警察和少数民族外出务工人员这两大类人群,他们具有丰富内涵又极其容易被忽略,淹没在现代而年轻的社会中。作者以平等的视角对待他们,一方面是发掘卓世民英雄迟暮后的心态,患癌老人的自保本能和几乎融入骨血中的职业素养之间的博弈,没有刻意凸显其心路转变历程,而是在诸多细节里埋下伏笔,引导读者抬头看见那个宝刀未老的警察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又踏上打击违法犯罪的征途,令读者惊喜地发现,总有人愿意将自己的生死放在公义之后,为弱势群体发声。如果说卓世民在书中承担着叙事的功能,侬建光、韦小香夫妇则作为少数民族打工者这一群体的一扇窗,对其处境流变的描写,一方面使得全书充满了边疆民族的原始文化之美,让读者不带偏见地去了解壮族文化,另一方面也写城乡差异与贫富差距,就如同原文所述,“奢侈品包里装着泡萝卜”,使得读者读到夫妇在面对严苛生活和女儿被拐感到无力的痛苦情节时,每每噤声。作者并不避讳社会的黑暗面,而是出于作家的责任和道义,将人口拐卖、警匪合谋、枪支交易等沉重的话题以严肃的口吻,翔实地展现出来,读者在阅读这些文字时,大约不难看见作者紧缩的眉头。
无论从叙事结构,还是人类学知识的穿插,都非常严谨,卓婉玉这一人类学博士的角色设定,以及大段民歌民俗的科普,使得小说的骨肉丰满,其层次超越了单纯的虚构小说,而向一部人类学观察文献靠拢,但这些科普读来并不枯燥,因为作者知道要在何时安放于何处,也让一整本小说在叙述节奏上张弛有度。
其中细节比喻也不乏精妙之处,如修路一段,说山村公路“像一段随时都要被山风扯断的绳子”,绳子本身有连接作用,但承载能力有限,全村人的希望是如此沉重,以至于区区一根绳子无法担起,山风则是险恶地理环境的缩小比喻,在连土都如肉一样金贵的喀斯特地貌面前,全村人修了5年的路是如此脆弱、卑微,反衬修路人的决心。
在此基础上,作者并没有忘记强调文学创作中的人民性和公共性。作者将最常见的太阳作为全书随处可见的图腾,在这一意象上安排了多层意蕴,由浅入深,完成了从个体到群体,由现代人到古老民族的转换。走失的小女孩名为侬阳阳,这恰好和壮族神话中太阳是女孩的设定联系起来,其次,“太阳转身”这四个字的原意是壮族的祖先找回了自己的太阳女儿,又与刑警卓世民决意从闲适的退休状态中脱离,转身投入凶恶的犯罪现场,打掉盘踞在边境线上多年的拐卖窝点,了除自己的心病,救出侬阳阳这一系列的行动相吻合。
纵观全书,几乎每一个字都在提醒着本土创作者,云南风物是如此丰富而迷人,在创作时视线不妨向内转,向自己最熟悉的土地上求索,尽己所能,创作出更多优质、精细的云南文学。
(本文原发表于2022年3月13日《云南日报》“读书”版,同时入选《2020—2022云南文学年度选本 文学理论和评论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