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杨升庵与徐霞客的脚步旅居昆明 春城中的诗与画
发布时间:2025-03-19 15:01
信息来源:都市时报

500年前,明代状元杨升庵(杨慎)来到云南,曾经长时间住在昆明,写下了“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名句,流传至今。

380年前,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来到云南,在云南旅居一年九个月,对山脉走势、江河源流、岩溶地貌等详加考证,写下了25万字的《滇游日记》,时至今日细细品读,徐霞客当年到过的地方,依旧是大家喜欢的旅游目的地。

一起来看看徐霞客和杨升庵在昆明留下的诗词和记载。

春城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杨慎 《滇海曲》

半夜风声似水声,五更春雨遍春城。——杨慎 

《春夕闻雨起坐至晓寄熊南沙》

东台北道苦相留,花月春城夜色悠。——杨慎 

《晋宁观社将归留别诸君子》

杨慎在昆明居住期间,写下了大量描绘昆明山川风物、气候民俗的诗篇,而昆明“春城”的由来,最早也源于杨慎的诗句。

阳春三月,走进昆明,随处可见鲜花盛开的景象。圆通山,樱花如潮,街头的绿化带中,虞美人开得热烈,城市街角的公园里,粉色的樱花或者桃花让人沉醉。一场春雨之后,春色更浓,四时花开的景象跃然眼前。

旅居在昆明,“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景象,将在你眼前变得具象。

西山

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映澄波,云横绝顶,滇中一佳境也。

——杨慎

在《云南山川志》中,杨慎用上面一段话描写西山。现在,来到西山,杨慎描写的景致会清晰呈现在眼前,相关的诗句也被刻在了龙门景区的多座牌坊上。

西山是昆明人周末踏青、登凌虚阁看日出的好地方,爬山的过程中,当你因眼前的美景沉醉,会在沿途的牌坊或者摩崖石刻上,找到最贴切的描述。

旅居昆明,西山四时美景,将成为生活的日常。

龙门

每上数十丈,得斗大平崖,辄杙空架隙成之。故诸殿俱不巨,而点云缀石,互为披映,至此始扩然全收水海之胜。

——徐霞客《游太华山记》

徐霞客的《游太华山记》,记录了徐霞客当年乘船过草海、从高峣开始上西山,其间经过华亭寺、太华寺、罗汉崖,再顺着千步崖下到龙门村的见闻。

如今,跟随徐霞客的脚步,从大观公园乘船向着草海方向出发,可以远眺西山,览湖光山色。从茶马花街开始爬西山、登龙门,再顺着千步崖一路下山到龙门村,昆明的历史与人文、自然之美,等你发现。

旅居昆明,你将解锁爬西山、登龙门的N条路线。

滇池

滇海风多不起沙,汀洲新绿遍天涯。——杨慎 《春望》

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十里田尽,萑苇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

——徐霞客《滇游日记》

由坳西下,山坞环开,中为平畴,滇池之流,出海就峡,中贯成河,是为螳螂川焉。二里,有村傍坞中南山下,过之。行平畴间,西北四里,直抵川上。有聚落成衢,滨川之南,是曰茶埠墩,即所谓海口街也。——徐霞客《滇游日记》

第一句的诗中,是杨慎对滇池水清沙静、绿意绵延景象的描写。而徐霞客在昆明期间,也游历了滇池沿线的晋宁、昆阳、海口等地方。数百年后的今天,可以沿着滇池绿道打卡,去领略500里滇池奔来眼底的壮阔,去感受孙髯翁《大观楼长联》中“三春杨柳”“九夏芙蓉”“蘋天苇地”的景象。

旅居昆明,穿越晨昏与四季,你将看到滇池边不同时刻的美。(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杨丽菊 实习生 张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