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文联五年工作专辑 | 凝聚民间艺术力量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5-04-22 10:34
信息来源:春城文艺

640 (9)

中外友人共度佳节(合虚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供图)

2019—2024年,昆明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市文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市民协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文艺路线、文艺方针和政策,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文化思想及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工作,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广泛开展搜集、整理、研究、传承、发展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的工作,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 2019年以来的工作情况

(一)思想教育方面

协会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根据我会会员众多,分布分散的特点,形成以线上学习为主,主席带头学、主席团主动学、理事跟学、会员自主学的模式。重点就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相关文化重要理论、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如习近平文化思想及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精神、内容进行学习、宣导。一方面,提高主席团成员的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示范引领。主席积极参与市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同时积极传达相关会议精神,并通过分享“学习强国”上的相关的文章,带动协会思想政治学习氛围。主席团成员上行下效,在会员群内分享相关重磅时评文章,进一步巩固相关学习成效。另一方面,强化会员的思想政治意识,增强意识形态管理,在各类活动举办标准中增设符合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思想要求,进一步加强会员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调动会员自主学习积极性,鼓励会员积极分享相关文化,引导会员在会员群里学习新思想、传播正能量。

积极开展民间文艺(非遗)+党建活动,以合虚民族民间传习馆为阵地,开展各式各样的非遗+党建活动,让民间文艺扮靓主题党日活动。如2023年合虚民族民间传习馆与西山区黑乔母社区共同制作党建主题作品,用作品讲述一位优秀共产党员在黑乔母开山引渠的故事。七一建党节开展建党活动进校园,教师分别由泥塑、面塑、编结、剪纸的老师带领师大附中昆明湖校区的学生们制作建党作品,例如红军号、红船、步枪、同心结、友谊长情等作品,制作作品的同时为同学们讲授红色故事。

640 (10)

非遗进校园(合虚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供图)

(二)协会开展文艺活动、文艺志愿服务、文艺培训等工作情况

一是持续打造昆明文艺周民间文艺展演品牌。始终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把从群众中来的民间文艺回归到群众中去,突出民间文艺的群众性。不断提升文艺周民间文艺展演品牌影响力。2019年至今,紧随市文联文艺周的步伐,连续举办5年的民间文艺周展演,近250支民间文艺团队共250个节目在文艺周展演,参与演职人数多达3000余人,参与演出。其次,改变节目选拔模式,提升文艺展演节目质量。从2022年起,改变依据报名先后顺序决定参与模式,增设文艺周节目展演遴选、评比环节,争取展演节目优中选优。同时,以文艺周展演为选拔优秀民间舞蹈团队的平台,并对优秀团队开展专业指导服务,为打造优秀民间文艺团队奠定基础。再次,注重挖掘我市特有的民间文艺特色资源,如滇剧、花灯等,为我市特色本土文化传承、传播拓宽路径。近3年来,不断加大本土特色民间文艺节目挖掘,有近15个花灯团节目登上昆明市文艺周舞台,切实为传播弘扬我市特色文化奠定基础。

二是持续开展系列民间传统手工艺展示活动。我会组织工艺美术家,积极参加历届中国昆明国际泛亚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云南文博会、南博会等,展出了近年来协会在民族民间工艺美术领域的作品和成果。如2019年,作为协办单位参与省文促会举办的“庆祝建国70周年—云南剪纸艺术展”,组织会员艺术家积极创作作品,展览在昆明市博物馆展出,有100多幅作品,受到广泛好评。又如,2023年8月第11届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主体活动之“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传统技艺”展览展示活动在昆明举办。活动以“共筑一带一路 相约彩云之南”为主题,昆明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积极参与。来自中国、孟加拉国、法国、伊朗、日本、马来西亚、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共9个国家的30余位中外民间工艺家不仅带来了各自的艺术作品,还现场演示了在木器雕刻、纺织印染、土陶造型、面具绘画、漆器工艺、金锻造等方面的不同技法及其所呈现的风格特征。此外,活动推出的大型面塑《茶马古道》展,生动地展示了中华文明、南亚文明和东南亚文明兼容并包、交流互鉴的光辉历史。

三是持续整理民间文学编辑整理工作。《昆明市民间文艺简史》编辑工作。为总结我市民间文艺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成绩,进一步推进民间文艺持续繁荣发展,我协会于2020年启动了《昆明市民间文艺简史》一书的搜集、整理、撰写、编辑等工作。本书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客观、全面反映我市民间文艺自20世纪80年代至2021的发展历程。拟设“昆明民间文艺摡况”“县(市)区民间文艺摡况”“昆明民间文艺大事记”“昆明民间文艺家人物小传”等章节。目前,文稿已基本完成,待终稿完善后,争取在市文联的支持下正式出版。除外,积极配合国家、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开展民间文学大系的整理、编撰工作。

四是持续打造农民(民间)画创作品牌。近5年来,昆明民间绘画踊跃参与对外展示交流活动。300余幅作品相继参加了“春雨工程”昆明民间绘画走进西藏展示交流活动、庆祝建国75周年“神采云南”相关交流展、云南省农民画优秀作品馆际交流展(内蒙古站、甘肃站、新疆站)、中国现代民间绘画艺术周暨双年展系列活动。

五是持续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充分发挥我会会员多的特点,积极动员会员注册成为市文艺志愿者,为充实市文艺志愿者队伍贡献力量。同时,积极响应市文联号召,先后组织志愿者到石林、磨憨、安宁等地开展慰问演出及展览。另以昆明文艺周民间文艺展演活动为依托,深入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每年开展文艺周之际,积极招募演员志愿者让演员一人分两角,做好演员工作,扮好志愿者服务,用高质量的服务回馈社会,推广“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践行“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六是持续提升会员能力水平。第一,以市文联组织的各类活动为依托,组织会员积极参与其中,不断提升会员队伍的政治、思想、业务、道德水平。2021年,积极参加市文联组织的培训或组织会议共10次。如,2月,参加昆明市文联七届五次全会。3月,完成昆明市文联安排的协会财务自查自纠工作。4月,参加昆明市文艺权益保障委员会暨昆明市文艺权益保障中心成立大会等。第二,以国家和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培训为载体,派出会员参加培训,不断提升我会会员的业务能力。如2020年10月,组织5名会员参加省民协在玉溪市举办的2020年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培训。

640 (11)

2021年昆明工艺美术展(合虚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供图)

(三)会员发展情况

目前共有会员457人,其中国家级会员16人、省级会员68人、新文艺群体100余人。所属民间业余文艺团队100余支。近5年来新增会员数50余人,增幅为11%左右。

(四)对外交流情况

一是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以合虚民族民间传习馆为阵地,在学校开设课后服务项目,非遗从小抓起,培养更多的小小传承人,分别在经开区实验小学、昆二十八中、虹山小学、师大附中昆明湖校区、拓东二小等学校开设泥塑、结绳、面塑、剪纸等非遗项目。

二是与学校开展合作。如乌铜走银、滇派内画等与官渡区职业学校、昆明理工大学开展人才培育合作项目。

三是对外交流情况。我会团体单位合虚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被昆明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认定为“2020年昆明市区域性国际艺术交流(交易)平台”,故此依托合虚民族民间传习馆为文化交流前沿阵地,以我市民间文艺为媒,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每年开展1到2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2021年开展“端阳之习,中国昆明•泰国清迈两地连线”和“加拿大温哥华线上教学《中国文化与文明一暼》”活动。2022年春节举办“中外友人共渡新春佳节”活动。与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合作开展“国际中文 同行有你”活动等。组织我市的优秀传统文化乌铜走银、滇剧、剪纸、烙画、缠花、面塑、皮雕、拓印等项目走出昆明、走出云南,走向国际。

(五)获奖情况

国家级:2019年,罗新元创作的儿童歌曲《金凤花 包指甲》入选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由昆明理工大附小合唱团表演,3月赴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录制比赛,荣获优秀表演奖和原创歌曲奖;2021年乌铜走银国家级传承人金永才创作的《梅兰竹菊 文房四宝》入选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的第五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滇派内画传承人孙鸿雁创作的《百鹤图》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组织的“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中获银奖;2022年乌铜走银国家级传承人金永才荣获“第八届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本会组织选送的农民画作品分别参加“2021云南民间手工创意作品展”“浙江(萧山)全国农民画邀请展”“纪念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成立30周年书画精品及历史图片云展”等活动;剪纸作品“歌唱新生活 喜迎二十大”在全国剪纸精品邀请展中获金奖;王仲德理事被中华文化促进会全国剪纸艺术委员会表彰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剪纸专业行业领域中的先进典型与榜样;2023年孙鸿雁被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为23年度“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人选等。

省级:2021年乌铜走银国家级传承人金永才创作的作品《狮子滚绣球香薰炉》在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组织的第十五届国际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获金奖;乌铜走银市级传承人丁大为、陈平、邵会全等创作的《梅花平安锁》在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组织的第十五届国际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获得银奖;乌铜走银传承人刘清海的作品《乌铜走银盛世宝相纹朝冠耳熏炉》在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云南民间工艺作品展获奖;2021年孙鸿雁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劳动模范”称号;昆明民间文艺家协会创作的滇剧小品《莫贪便宜捡香因》和花灯《天上掉下大轿车》作品,在云南省2022年网络安全宣传作品征集活动中荣获创意短视频奖;官渡8件农民画作品入选云南省第五届群众文化“彩云奖”美术作品展;2023年孙鸿雁被云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兴滇英才计划后续支持项目“首席技师”等。

640 (12)

2024年文艺周民间文艺展演(熊智媛摄)

二、 特色亮点或创新举措、经验启示

一是进一步优化文艺周民间文艺展演参演节目准入标准。改变节目选拔模式,提升文艺展演节目质量。从2022年起,改变依据报名先后顺序决定参与模式,增设文艺周节目展演遴选、评比环节,争取展演节目优中选优。同时,以文艺周展演为选拔优秀民间舞蹈团队的平台,并对优秀团队开展专业指导服务,为打造优秀民间文艺团队奠定基础。再次,注重挖掘我市特有的民间文艺特色资源,如滇剧、花灯等,为我市特色本土文化传承、传播拓宽路径。近3年来,不断加大本土特色民间文艺节目挖掘,有近15个花灯团节目登上昆明市文艺周舞台,切实为传播弘扬我市特色文化奠定基础。

640 (13)

温哥华线上文化交流活动(合虚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供图)

二是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会员的思想政治意识,增强意识形态管理,在各类活动举办标准中增设“符合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思想要求;同时,以会员群为平台,积极分享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章;以合虚民族民间传习馆为阵地,开展各式各样的非遗+党建的活动。

三是进一步拓展传统文化传承传播。以合虚民族民间传习馆为阵地,紧紧围绕我市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中心议题开展工作,举办主题鲜明的展览展示,开展丰富多彩的对外交流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非遗传承传播活动,提升我市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周知度,切实形成优秀传统文化全民共享、全民共护的局面。

640 (14)

昆明文艺周上的民间文艺展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