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昆明聂耳交响乐团首个音乐季开幕音乐会
今年6月,昆明聂耳交响乐团首任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黄屹正式卸任,乐团以“桂冠指挥”荣誉表彰其九载贡献。指挥家张橹将接任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与乐团开启新的音乐篇章。
桂冠指挥授予仪式
自2016年担任昆明聂耳交响乐团首任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以来,黄屹以深厚的音乐修养、高标准的艺术要求与前瞻视野,引领这支年轻的职业交响乐团完成了从初创阶段迈向机制成熟、从地方探索走向世界表达的历史性跨越。九年的同行,是一段砥砺前行的艺术进程,是一次共塑理想的文化实践,更是一段交织信任与创造的精诚合作。
确立音乐季制度 奠定职业化根基
2016年1月,29岁的黄屹出任昆明聂耳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确立以“音乐季”为主线,从演出结构、排练体系到市场机制、观众服务,逐步搭建起完整的职业化运行模式,推动乐团从传统演出单位向职业交响乐团转型。
职业交响乐团的发展,其关键标志即为“音乐季”的设立,而音乐季的核心在于保持有规律的艺术创作与呈现。
2016年9月,昆明聂耳交响乐团首个完整意义上的跨年音乐季正式启动,打破以往以“星期音乐会”为主、演出时间不固定、缺乏统一主题策划的运行模式,转向“跨年策划、提前发布、主题构建、连续推进”的全新体系。音乐季以“推出原创作品与诠释经典名作”为定位,在曲目设置上贯通中西、兼容传统与当代,逐步形成了主题明确、结构清晰、调性鲜明的演出格局。
音乐季的诞生,不仅为乐团提供了清晰的发展方向,让乐团音乐家获得价值感,也为广大乐迷树立了值得信赖的文化品牌,成为公共文化体系中持续稳定的陪伴与承诺。
正如指挥家余隆所言:“职业交响乐团应当将音乐融入城市生活之中。”音乐季的实施,使乐团不再只是履行演出任务的机构,而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季制度的建立显著提升了乐团的演出频次与艺术水准,同时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与文化归属感。九年来,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已连续推出九个音乐季,涵盖交响乐、室内乐、歌剧、新年音乐会等多种演出形式,累计合作艺术家超过160人,演出场次突破180场。借助稳定且高质量的演出积累,乐团逐步建立起高效规范的运行机制与鲜明的艺术品牌,成为西部文化版图上一张亮眼的城市名片。
音乐季制度的建立,不仅为乐团提供了持续发展的保障,也有效拓宽了市民的审美视野,丰富了大众与交响音乐之间的互动方式。音乐季也为乐团后续原创作品的孵化、品牌的塑造、观众群体的培育及公共文化生态的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使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从区域性团体稳步迈入全国职业交响乐团体系,成长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具活力与专业影响力的交响乐团之一。
力推委约创作 让云岭之声响彻神州大地
《彩云之诗》首演
“只有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委约作品,才有望让这些作品成为未来的经典。”这是黄屹始终坚持的创作理念。任职期间,他将“委约创作”机制深度融入乐团建设,确立以原创作品塑造艺术身份的长期规划。
九年来,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围绕云南题材持续委约、精准策划,推出《阿诗玛》《启鸣之声》《彩云之诗》《千里江山》《云岭音画》《聂耳与国歌》《西南联大回响》《茶马古道》等多部原创交响作品,涵盖民族风貌、革命记忆、地域文化与时代命题。多部作品获得文化和旅游部“时代交响”创作扶持、国家艺术基金及云南艺术基金资助,部分更荣膺省级奖项,逐步构建起富有云南地域特征、思想厚度与艺术质感兼具的原创谱系。
《千里江山》昆明首演
委约创作的系统推进,不仅丰富了乐团的曲目结构,也锤炼了其对中国交响语汇的理解力与诠释力。九年来,乐团携多部原创作品登上国家级舞台,参与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组建的千人交响乐团,以及北京国际音乐节、国家大剧院交响乐之春、上海夏季音乐节、中国西部交响乐周等重要展演。如今的昆明聂耳交响乐团,正以创作能力、演奏水准与策划视野并重的姿态,成为中国交响舞台上一支极具辨识度的西南之声。
乐团在国家大剧院第九届中国交响乐之春中演出
“云南的骄傲” 品牌策划承载文化自信
作为“原创作品立团”理念的延伸与品牌化实践,2020年,黄屹在音乐季框架内发起创立“云南的骄傲”系列音乐会。这一系列以文化自信为底色,致敬云南元素的卓越贡献,持续推动云南题材原创作品的推出与系统化呈现,既是乐团委约创作机制的重要成果,也成为“云岭之声”走向更广阔舞台的鲜明标识。
“云南的骄傲”是具有战略眼光的文化品牌,通过打造思想高远、题材多样、风格鲜明的系列演出,它不断拓展云南文化在当代交响语境中的表达力与传播力,赋予地方题材以更深远的艺术生命与时代价值。
该品牌的持续运行,不仅显著提升了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文化辨识度,也与委约创作机制构成内容与形式、策划与传播的双重支点,在丰富乐团艺术架构的同时,让“云岭之声”以更加坚定的姿态,响彻神州大地。
青年音乐家的摇篮
黄屹与小提琴蒋熠颖
黄屹的年少赴任,成为他播种未来的起点。九年前,年仅29岁的他不仅与青年音乐家们年龄相近,更在理想、机遇与舞台上有着深刻共鸣。正因如此,他始终将“扶持青年人才”视为一项贯穿任期的自觉,也将这一理念内化于乐团艺术体系的建设之中。
在他的倡导下,乐团在音乐季中设立“青年音乐家系列”音乐会,持续邀请青年音乐家参与演出实践。通过与名家共演、与乐团共育,这些青年音乐家得以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迅速成长,建立起与专业标准接轨的艺术认知与表达体系。
黄屹曾坦言:“长期以来,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对青年音乐家给予了巨大的支持。我们深知每一位成熟音乐家都是从青年时代一路走来,所以希望能够通过音乐季的舞台为更多年轻有为、渴望在专业道路上更进一步的青年才俊提供展示和锻炼的机会。”
“薪火相传”是古典音乐的一种纽带。乐团通过为青年音乐家提供舞台,支持新生力量在艺术的传承中不断成长。这种代际间的传递,不仅回应了当下中国古典音乐生态对新生力量的迫切需求,也为青年音乐家注入了可持续成长的信心与资源。
也因如此,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在乐界被誉为“青年音乐家成长的摇篮”“一支有温度的职业交响乐团”。
树立艺术标杆 锤炼职业水准
作为首任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黄屹始终将“提升乐团演奏水准”作为核心职责。他坚持用最高的艺术标准进行要求,以高度的职业精神与技术训练为根基,不断提升乐团整体合奏能力、风格把控力与舞台适应力。
在他主导下,乐团排练制度日益严谨,排练效率与音乐质量稳步提高。他注重基础训练的常态化、规范化,并针对不同作品的技术难点进行精细化拆解,培养演奏员对风格、音色等层面的深度理解。正是在这种系统而高效的训练机制下,乐团得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具有现代交响水准的整体合奏能力,快速适应不同指挥和作品的演出需求。
“追求极致”的理念,贯穿了他整个任期,成为昆明聂耳交响乐团艺术风貌的重要基石。
信念前行
2025年6月,昆明聂耳交响乐团郑重授予黄屹“桂冠指挥”荣誉,以表彰他在九年任期内为乐团在制度建设、委约策划、业务训练、曲目拓展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这不仅是一份致谢与褒奖,更是乐团对他长期付出的深度认可。
“桂冠指挥”这一称号,不仅是对黄屹卓越贡献的肯定,更见证了他与乐团九年携手同行的深情厚谊。它铭刻在乐团的历史记忆中,象征着精神的延续与价值的传承,也激励着乐团持续精进,开拓前路。
黄屹在上任初期曾说:“希望我能与乐团在攀登艺术高峰的同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化管理体系,从而在未来的日子里为后任艺术总监的艺术生产保驾护航。”
回望这段稳健而奋进的征程,黄屹不仅以极致的艺术追求锻造了乐团的专业高度,更以开放的胸怀与长远的眼光,为乐团注入了持久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播下的艺术理念与方向,已深深融入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艺术气质之中,也将在未来延绵不息,生发新意。
九年,对于昆明聂耳交响乐团而言,是从制度初创到机制完善的关键时期,是城市音乐生活由功能性演出向文化标识跃升的重要阶段。更重要的是,这九年间,黄屹与乐团携手推动本土创作,塑造了具有鲜明辨识度的“云南声音”,为中国交响乐注入了来自高原的色彩与温度。而乐团,则以高原的包容为他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以观众的掌声为他注入炽热的力量,以城市的文化温度,让交响乐在他深耕过的热土“扎根生长”。(作者:冯薇薇,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昆明市签约文艺评论家WRITER)